文章

“民企经济 向远而生”系列直播二

AI向善,科技之力打造美好世界

民企卓越管理公司(Best Managed Companies,以下简称为“BMC”)为德勤全球项目,BMC于1993年在加拿大创立,至今已覆盖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区域,超过1万家民营企业参与。德勤中国联合新加坡银行、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等合作伙伴,整合全球资源,运用成熟的“卓越管理标准”全球框架,从战略、能力、承诺、财务四个领域全面评价企业管理的卓越性。项目致力于协助参选企业进一步明确管理提升重点,助力更多民营企业“隐形冠军”与全球优秀企业交流。

德勤BMC项目组从很多类似的国际公司案例中研究发现,对规模型领先公司而言,不确定性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驱动因素。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使很多行业陷入停滞,但有些企业能够敏锐地发现AI技术所存在的机会,迅速做出反应,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在未来,不确定将成为常态。中国企业对“有形能力”理解普遍很好,远远超出国际同行平均发展速度。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两家杰出的中国科技创新企业及港科大AI领域知名教授来探讨后疫情时代如何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利用科技创新能力为企业不断赋能?同时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遵守什么样的规则,才能更好地利用科技构筑美好世界?

特约嘉宾

  • 朱磊先生
    德勤中国创新/数字化及研发中心(IDDC)主管合伙人
  • 段大为先生
    科大讯飞CFO
  • 邱召强先生
    360城市安全集团副总裁兼360视觉科技公司总经理
  • 杨强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


科大讯飞践行AI向善:

朱磊先生:在科大讯飞众多业务中,AI属性最强的业务是哪一部分?您可否跟大家分享一下?

段大为先生:科大讯飞的科学家将AI技术分为三个阶段: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目前科大讯飞采用的“平台+赛道”战略,平台是指集团强大的研发能力,而赛道是将AI技术应用于相应的垂直行业,如教育、医疗、金融、司法、城市治理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体现着AI技术和行业自身特点的整合与应用。我们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未来的智能时代,AI技术就会像工业时代的水电气,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逐渐成为一种基础性的技术,并于众多行业结合在一起。

朱磊先生:请您介绍一下科大讯飞在本次疫情中一些针对性的服务或产品,及其发挥的作用?

段大为先生:疫情的爆发也是AI技术发挥其独特作用的一个窗口期,科大讯飞众多产品应用在抗疫的一线。在国内,科大讯飞的“智能外呼技术”所支持的疫情随访,进行了5000万次的应用,有效的帮助了政府和各级社会管理组织下沉社区,大大提高了防疫的效率;在教育方面,响应国家教育部号召,科大讯飞推出的“在线教育”帮助众多省市辖区的师生实现了“听课不停学”;在医疗方面,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科大讯飞推出了“新冠肺炎影像辅助诊断平台”有效地解决了疫情初期检测试剂不足的问题。在赴外诊疗的过程中,科大讯飞为医疗队伍提供了三件工具:AI翻译机帮助医疗专家解决语言沟通的问题,线上的会议系统支持前方和后方有效的沟通,以及在国内成熟应用的“影像诊疗系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科大讯飞利用自身的业务特色在社会管理及健康管理等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磊先生:科大讯飞的业务特色如何实现“向善”或 “打造美好世界”?能否给大家举几个场景作为例子?

段大为先生:科大讯飞的企业愿景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在公司选择“赛道”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需要长期耕耘、同时也是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如关系人类社会未来的教育领域、关系人类健康幸福的医疗领域、关系人类社会公平正义的司法领域等。举一个技术应用的场景的小例子,科大讯飞的技术已帮助盲人听见文字,帮助聋哑人看见声音。此外科大讯飞一直积极地支持人类语言的交流,成为唯一入选冬奥会的语言翻译技术合作商,为全世界人民在这样一场体育盛事中进行无障碍的交流,所有的这些工作对我们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值得我们长期去奋斗。


AI助力 “360安全大脑”

朱磊先生:我们知道360的业务也非常多,大家可能传统对360的认识更多的侧重在安全领域。请您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您分管业务的特征?

邱召强先生:360给大家的印象可能侧重于安全,但这些年也一直在布局To B、To G 和To C。而我分管的领域是“360视觉”,主要负责AI的人脸识别。360也发现了近些年来AI技术的快速发展,所涉及的领域和行业变得越来越智能,但同时暴露出很多安全的问题,360依靠十多年以来的经验,将安全赋予AI技术,使AI设备不仅智能而且更安全。此外,360在发展自身的业务同时,也非常注重生态中合作伙伴的共同发展,因此决定今年在全国范围内招募100家代理商、1000家集成的合作伙伴和10000家生态联盟的合作伙伴,在新基建的机遇下和各位合作伙伴携手,共同实现共赢的局面。

朱磊先生:在您负责的业务领域,您觉得AI对该领域的改变或者说颠覆体现在哪里?能否结合你的工作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邱召强先生:AI技术的产品,大家似乎都在关注AI产品智能性,而忽略了产品的安全性。为了让产品更加智能,AI技术会收集大量使用者的私密信息,但很多AI产品的公司是没有防御网络攻击的能力的,因此我们众多的私人信息也会被公司泄露出去。360的安全专家提到了黑客“5分钟理论”:第一分钟通电,第二分钟进入系统,第三分钟拷贝信息,第四分钟抹除痕迹,第五分钟关机。我们的产品存在着大量的隐私安全问题,因此360提出了“安全生态联盟”的概念,希望帮助合作伙伴把安全能力构建起来,利用AI技术更好建设美好社会。

朱磊先生:请您谈谈您对AI向善的理解和愿景?

邱召强先生:任何一个技术进步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但在技术的推进过程中,由于利益的诱惑,总有些不法份子的出现想要不劳而获,在这个疫情期间360已经拦截了40多起国际APT对中国的攻击,因此我们就提出了打造“安全生态联盟”的概念,利用360多年的经验将合作伙伴的设备、系统和传输等做全面的检测与实验,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安全能力,构筑一整套的安全长城,这也是AI向善的一部分。360也一直都在共享自己的能力为整个行业、社会、世界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共筑AI美好世界

朱磊先生:您能从学术的角度分析,在AI这个领域,中国和国际领先实践相比,我们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劣势?

杨强教授:人工智能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了60多年了,很多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了,从这一点上来说,大部分的分支在世界各地都有人研究,因此在算法技术方面,中国和国际领先的国家是没有太大差距的。尤其是中国在近些年来,线上活动的增多,以及庞大的人口基数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是AI技术蓬勃发展的前提,此外政府对AI技术的大力扶持,大大加速了中国AI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世界AI技术应用的领先者。从世界范围内看AI专业的高校及人才分布,我们可以发现美国的每一个州立大学都有很好的AI研究人员和实验室,因此美国会更多产生更多新的想法及理论研究,在这方面我们还处于追赶的状态,这也是我们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朱磊先生:作为微众银行的CAIO,请您介绍一下与传统银行相比,AI技术给银行4.0(微众银行)带来了哪些颠覆性的改变?

杨强教授:近些年来微众银行的蓬勃发展是上百家银行、金融企业和众多互联网巨头合作的结果。我来到微众银行后,建立了一个新的学术分支“联邦学习”,这种方法相对于“深度学习”来说,而可以避免由于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个人对隐私的注重所造成“信息孤岛”现象,从而更很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保证数据安全。联邦学习为微众的互联网银行插上“翅膀”,从而会有更多人加入到这样的联盟中共同受益。

朱磊先生:您可否从学术和金融两个角度来谈一下对“AI向善”这个主题的理解?

杨强教授:“迁移学习”可以将一个领域训练非常好的模型应用到另一个数据量全新的领域,从而实现同样的功能,让拥有小数据的弱小企业同样建立起很厉害的人工智能模型,这不仅仅从学术和金融的角度来考虑,同样也是从观察人类智能的角度来考虑的。我们认为最尖端的人工智能不仅可以从小数据上建立精准模型,而且还可以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


这场对话中,朱磊先生总结道:“我们今天讨论到了AI和大数据的关系,杨教授让我们了解到“联邦学习”和“迁移学习”等新领域,此外,今天到来的科大讯飞和360安全两家公司的运作模式、人才的管理模式和流程模式都与传统的企业有所不同,如果企业真的可以像上述两个卓越的企业一样将AI作为生产力,对传统企业的颠覆性可能是巨大的。通过今天两家企业管理者的介绍,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AI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而且可以感受到合规及遵从的意愿。只有企业能够拥有合规和遵从这两条底线,我们的行业应用才能百花齐放,利用AI共筑美好世界。”


关于BMC项目

2018-19年德勤中国联合新加坡银行、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等合作伙伴评出了第一届 “中国民企卓越管理公司”(Best Managed Companies,以下简称BMC)。23家中国BMC企业获奖,他们的平均历史是22年,在各自细分行业是领导者和领先者。他们保持较高的盈利,获奖企业过去三年平均收入和利润增长率达到28%,远超A股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500强的平均水平。评选从四个维度出发:获奖企业需具有多元化赋能、与众不同的“战略”;资源协同、合作共享的“能力”;差异化效应、因我而不同的“承诺”以及具有独特社会企业价值的“财务实力”。项目组观察到在疫情期间这些卓越管理企业具有韧性,能够进行从内而外的迅速调整适应变化,同时也在"社会价值"方面进行着重新定位和自身组织运作模式的转变以平衡组织自身与更广阔的商业生态的多方诉求。

BMC“全球卓越管理框架”

 

项目联合发起方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