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loitte Research Monthly Outlook and Perspectives

视角

德勤中国研究《月度经济概览》

第六十七期

2021年8月26日

浏览本页内容

经济形势观察

Delta病毒不会冲击经济复苏前景

新冠病毒变异将如何影响经济?这是当前摆在大多数国家面前的问题,包括控制疫情得力的中国。 不过,Delta病毒虽然传染性强,但由于疫苗的普及,造成的致死率相对较低。根据德勤全球经济学家网络的非正式调查,美国、德国、英国和印度等主要经济体的复苏仍未偏离轨道。 金融市场显然同意这一判断,风险资产(主要是股票)表现良好,而备受关注的国债收益率有所下调(目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1.3%左右),新冠病毒变异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将在短期内抑制通胀风险。

对于中国而言,新冠病毒变异风险不太可能造成像去年那样的大规模经济中断,因为目前中国尚未放开跨境流通限制,而且在密接者追踪、大规模检测和封锁风险地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例如,可以在出现较多病例(约10例以上)的城市立即实施出行限制,但此类限制仅在小范围的风险区域实施,而非整个城市(例如最近的南京);且在病例清零后,此类限制措施会逐步取消。与此同时,中国继续推进卓有成效的疫苗普及,预计今年年底成年人的接种率可能会超过 80%,要实现这一目标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并不容易。事实上,根据媒体的报导,中央政府可能要求各地在8月底前完成疫苗“应种尽种”的任务,而地方政府一定会积极落实推进。

当前,以英美为首的国家开始容许在医疗系统负荷范围内继续新增病例,新加坡已将新冠定义为像流感一样的“地方性流行病”,这反映出对于开放经济体而言,限制的成本超过了维护安全的收益。在此背景下,中国是否会放松边境管制呢?中国的社会情况与新加坡大相径庭,因为中国不依赖旅游业并且开放边境的好处难以量化,公众也都接受防控疫情的严格措施。新冠病毒变异会影响部分国家的经济增长预期,例如有些国家由于没有对Delta病毒做好充分应对(如泰国),或因非正规部门主导经济而难以实施有效封锁措施(如印尼),因此部分东盟经济体今年GDP增长率可能会下调。但考虑到前述的中国在抗击疫情上的经验,今年中国8-8.2%的GDP增长预期不会改变。

图:PPI和CPI剪刀差持续

数据来源:Wind

7月经济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增长放缓(尽管仍是表现相对最亮眼的),社会融资总额显著收缩,经济增长放缓会影响中国对新冠“零容忍”的做法吗?对于7月的社融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除非购房限制放宽,否则房地产投资活动的动力有限。迄今为止,政策制定者坚持“房住不炒”原则,房贷审查更为严格。未来,如果外部部门增长乏力,投资表现低迷(例如房地产部门),潜在的经济放缓风险不容忽视。因此,7月中央实施的降准是必要的未雨绸缪之举。未来政府是否会采取更多的经济刺激措施?在各种积极的财政政策中,我们认为对企业进行减税尤为必要。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从而侵蚀了制造业的利润。尽管铁矿石价格从 2021年初开始大幅回落,但在中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原材料价格势必对钢铁行业形成压力。PPI和CPI的持续剪刀差突显政策响应的必要性,以缓解制造业中间部门无法将成本价格上涨转移给下游产业的压力。总而言之,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2021年增速无虞,但 2022年的经济增长将要求内需能发挥出更大作用。最近,中央强调“促进共同富裕”,并提出“三次分配”,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社保民生支出和财政转移,以缩减收入差距。当然,关键在于要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提升公平。从这一角度看,我们预计明年将有更多积极的财政政策。

 

图:中国前10%人群的财富份额占到68%

数据来源:Wind

科技

网络安全迎来政策风口

中国数字化进程快速发展,频发的网络安全事件以及愈加复杂的网络安全环境提高了组织机构对安全防护的需求,在各行各业创新的应用场景以及新技术加持之下,监管部门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短短一个月内,网络安全领域迎来了国家顶层规划及法律法规的密集发布。首先, 《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使得网络安全的国家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完善。按照目标,到2023年网络安全领域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相比2019年目标规模扩容25%。其次, 《数据安全法》将于9月1日正式施行,明确了数据流转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相关管理者、运营者和经营者的安全责任和义务。在数据采集、分享和应用等环节中,加大对数据安全的投入,提升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和水平。《数据安全法》的推出将消除数据灰色地带,抑制数据随意共享和流转。再者,网络安全也被地方政府纳入“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建设范畴,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在网络安全上的投入比例不低于10%。政策推动之下,网络安全产业正迎来风口。

网络安全领域的重磅政策文件接连发布, 代表了监管机构对网络安全政策边界逐步清晰, 以及更精细化的治理体系。这是由于数字化革命发展与的商业化运用领先于治理能力以及于社会认知。而不断出台的新关政策则是使得网络以及数据安全都必须在透明公开的监督下保障, 而这将网络安全行业带来积极的影响:

政策红利带动网络安全产业增长: 政策红利为网络安全产业提供了新的市场增长空间。一系列监管制度的出台,从政策层面强化了网络安全管理,对相关企业的网络安全投资以及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政府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将为建设重点。

赴境外上市企业须确保数据合规:《审查办法》要求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企业赴国外上市时,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且在申报材料中应提供拟提交的IPO材料。在审查关注的国家安全风险方面,针对赴国外上市行为新增了两条:一是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大量个人信息被窃取、泄露、毁损以及非法利用或出境的风险;二是国外上市后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大量个人信息被国外政府影响、控制、恶意利用的风险。因此所有掌握数据的处理者,需审核企业数据处理的合规性,特别是数据是否可能影响国家安全。

网络安全将带动产业群聚效应: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支撑,网络安全规划在上海、广东等地落地,带动全国范围加大发展网络安全产业的趋势。“十四五”期间,网络安全产业将作为地方的支撑产业获得更多支持,产业聚集效应将更加显着。

企业需积极投资部属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不合规除了法律责任,也会涉及企业的品牌与口碑。这将对企业的品牌信誉将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企业需要从战略层面规划相应的安全建设,对管理结构、组织、流程、系统建设,以及投入预算进行顶层规划。企业必须自上而下部属网络安全建设,企业的安全部门需要更好的规划前置性预算。在资金投入方面, 《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明确规划了电信等重点行业的安全投入占IT投入的比例要在2023年达到10%。未来也将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在网络安全上的投入比例不低于10%。这两个数据将为企业的资源投入提供借鉴。

汽车

电动化转型背后的矿产危机

正当汽车行业在为芯片发愁时,另一场隐藏的供应链危机也正悄然而至。前不久,新能源整车和电池生产企业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石油不卡脖子了,但不能变成被贵金属卡脖子。巧合的是,这番言论发表的前几日,美国能源部发布了《美国锂电池2021-2030年国家蓝图》,当中明确指出美国的锂电池生产要减少对钴、镍等稀有金属的依赖,以保障供应链的稳健、安全和韧性。

长期以来,锂电池的研发围绕者“安全、成本、性能”这一不可能三角。下游的终端产品——新能源汽车通常在三个影响因素之中寻找综合最优方案。从材料角度来说,锂电池包含正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四大材料,其中正极材料是影响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同时,正极材料在动力电池材料成本中的占比达30%~40%,因此其成本也直接决定了电池整体成本的高低。

因电池所用正极材料的不同,行业也衍生出了多条技术路线,其中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是当前动力电池发展最主要的研发和应用方向。前者的优势在于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而且不含钴和镍这样的稀有金属,所以成本低,但缺点是能量密度面临理论极限。

三元锂电池尽管在安全性和稳定性上略逊一筹,但具有其他电池无法比拟的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的优势。因此,三元锂电池也是目前中高端电动车产品最主流的电池方案。其高能量密度正是源于稀有金属(镍、钴、锰)的应用以及三种材料合理的混合比例。目前三元电池正极材料的配方正逐步按照“高镍、低钴、锰不变或小幅降低”的趋势演变。而这一技术趋势背后既由电化学材料特性所决定,也受到降低成本这一长期因素的影响。

钴资源的全球产量低且不稳定,其价格高昂极大影响电池的生产成本。钴全球储量有一半在刚果(金),但由于该地区长年战乱,供给极不稳定,价格波动剧烈。这也促使很多电池厂商设法降低钴含量,增加电池正极中镍材料的占比。几大主流电池厂商所推出的最新三元电池中,正极材料镍含量都达到了80%。LG新能源新近研发的NCMA电池,正极镍含量高达90%,钴含量降低至 5%以下。

随着高镍低钴甚至无钴成为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镍资源的战略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镍资源尽管全球储量相对丰富,但面临传统高品位矿山产量逐年下降、低品味镍矿生产电池级产品冶炼工艺复杂、开发成本高等问题。当前,印尼是全球镍储量和产量最高的国家,分别占比24%和26%。据国际镍业研究组织(INSG)数据,随着印尼镍矿出口禁令生效,再加上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镍矿产量下降至235.2万吨,同比下降7.6%。一面是来自电动汽车对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强劲需求,一面则是当前镍资源供应的结构性短缺,这使得镍的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面对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变化,电池企业和下游的汽车厂商或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或战略入股、同原材料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从而锁定关键原材料的长期稳定供应、平抑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但就中长期而言,相较于成本的上涨,更突出的矛盾在于贵金属的稀缺性。根据Benchmark Minerals Intelligence的预测,到2030年,动力电池对镍的需求量将从2020年的13.9万吨飙升到140万吨,占镍总需求的30%。届时,全球镍的缺口将扩大到超过60万吨。

对此,一些电池企业已经开始行动,降低对钴、镍等资源的依赖。其中包括三种路线,一是坚持磷酸铁锂路线,并利用系统集成(CTP)、改进制作工艺(刀片电池)等方式,克服磷酸铁锂电池的能力密度缺陷。二是建立退役电池的回收体系,加大对钴、镍等贵金属的回收力度。三是推进包括全固态锂电池、无重金属电池、钠离子等新兴技术的研发,但这些新技术距离离量产和商业化均尚待时日。

尽管目前钴和镍资源未引发大规模供给缺口,但一些忧患意识强的新能源生产企业已经将原材料供应安全上升到战略高度,并寻求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极力避免下一场“缺芯”危机。

生命科学与医疗服务

中国成熟药品何去何从

自2018年11月的第一批国家药品带量采购开始,化学药的集采已成常态。目前,中选产品采购量已占全国通用名药品的80%以上1,据统计,五轮药品的原市场总价值相较合同价值缩水高达82%2(图一)。我国化学仿制药市场在2至3年中进行了快速整顿,结合“三医联动”政策以带给患者实惠,同时规范整顿仿制药市场并借此推动我国药企的创新转型。
 
图一:每轮国家集采的采购产品市值缩水比例(十亿元,4+7至第五轮)

来源:GBI

五轮带量采购招标结果回顾

截至目前,中国的国家药品带量采购已经进行了五轮,从结果来看市场中目前存在三种类型的企业分化:

  • 国内化药龙头企业中标表现佳,但未从中明显获利

在国家集采的持续推动下,拥有丰富产品组合的大型药企具备相对优势,加上已有的成熟产业链,这些企业能在大幅降价的同时稳定收益。“以量换价”扩大了中标企业在成熟化学药市场的占有率, 但部分企业也表示集采仍未带来实际的营收(图二)。在长远计划中,这些企业必然需针对集采政策进行业务调整,从而确保维持或确实提高营收和利润。

 

图二:国家集采中标数量前十企业中上市企业营收同比增速比较(2019和2020)

来源:Wind,各公司年报

  • 国内化药中小企业销量压力增大,竞争能力下降

在进行行业整顿的过程中,一些小型药企将被市场淘汰出局。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基础上,它们的仿制药技术以及产量难以与成熟大型药企相抗衡,降价空间相对狭窄。在这样的困境当中,产品基数本身就少的企业在集采招标过程中难以胜出,而一旦落标或将面临营收锐减,对此企业转型势在必行。

  • 跨国药企从观望到愈发积极参与

在全球价格一致性的影响下,许多跨国药企在初期选择不参加集采,保持不积极和观望态度。但随着中国市场在全球的重要性快速提升,愈来愈多跨国药企开始构建对中国市场的专门战略,同时也积极参与国家集采。

在药品集中采购的快速推进之下,药企的大幅降价中标逐渐成就国家医药改革的目标。在此趋势下,生物制剂和中成药的国家集采的实施也指日可待。2020年起,国家陆续发布相关的采购指导和讨论文案,并开启多个省级采购试点招标。胰岛素和中成药分别在2020年1月在武汉和7月在青海成功开展了首次省级集采。虽然生物制剂和中成药的国家集采能够借鉴化学药集采,但在执行中仍面对许多挑战:

  • 生物类似物需要特定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生物制剂市场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截至2021年6月已有16个生物类似物获批上市 ,同时有多个生物类似物在临床阶段和审批审评中。由于生物制剂对生产技术和质量的要求高,在确保与原研产品的“一致性”上有一定的困难。国家药监局在2021年2月发布了《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应症外推技术指导原则》 ,文中重点提出“相似性”而非“一致性”的评估标准,并指出相似性的评估因生物制剂的不同而异。未来生物类似物的国家集采或将参照2020年在安徽进行的省级胰岛素集采的方式,以单类产品进行采购。

  • 中成药市场仍需标准化管理

现下的中成药市场在产业链监管方面仍有许多进步空间,举凡对中成药的原料来源的透明化和规范化、经销过程中的利润分配不均的情况等。为此,我国相关监管机构或将透过带量采购配合中药医院体系来加强和完善中成药市场的清理整顿。目前中成药的省级集采在由广东省领导的“十二省份中药材采购联盟”的推动下进行了试点采购。随着全国中成药目录的统一,此省级采购将扩大覆盖到32个省市。中成药省级集采开展至今,中成药企业的反响十分积极,在未来的中成药国家集采的推动或能比生物类似物的国家集采的执行来的顺利。

在的五轮国家药品集采和正在推动的高价耗材和大型医疗器械的集采的环境下,中国药监局在医保控费方面有了一定的成果,同时药品和器械市场的销售透明度也有所改善。未来生物制剂和中成药的国家集采的实施也愈发可能。相比化学药,生物制剂和中成药的国家集采执行需要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审核体系。随着带量采购的全面推进,中国药品市场整体将持续优化,逐渐向标准化和稳定高品质的方向迈进。

注:

[1] http://www.nhsa.gov.cn/art/2021/7/8/art_14_5531.html

[2] GBI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