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
德勤中国研究《月度经济概览》
第六十九期
2021年11月9日
经济形势观察
亚太区域前景分化
今年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放缓,三季度GDP增速为4.9%,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会更低,但2021年全年实现7%的增长目标应该无虞。而对于更值得关注的明年经济,随着房地产相关投资活跃度降低,如何来弥补这一增长缺口?尽管目前房地产税如何实施和恒大风波如何解决尚未明朗,但其溢出效应不太会对消费活力产生重大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认为中国应实施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再加上能源和商品价格高企,地区性的逆周期措施也十分必要。由于亚洲经济体与中国有着紧密的经贸联结,在此我们将分析2022年亚太经济前景,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做出展望。
当前亚太经济处于什么位置?
最近几个月,随着新冠变异病毒席卷亚太地区,中国、越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采取了严格的封锁措施,大幅限制了经济活动;其他有些国家则采取更小范围的限制措施,但仍涉及社交限制和其他减缓增长的措施。新冠疫情的再度抬头同样打击了企业信心,进一步冲击了经济复苏势头。防疫限制措施导致了全球供应链出现了更严重的混乱,而能源价格上涨和电力短缺进一步拖累了经济活动。10月12日,IMF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微微下调10个基点至5.9%,但对2022年的预测仍维持在4.9%,认为近期的挑战不会持续太久,难以造成严重冲击。
图:亚太经济体每日新增新冠病例
我们也对全球经济增长持谨慎乐观看法,这是基于我们对疫情的基本判断,以及阻碍增长的因素可能消散:1)疫苗普及正在加速,即使那些最初接种缓慢的国家也是如此;2)印度、印尼等人口众多的国家,在疫苗接种率不高的情况下,新冠新增病例数依旧能急剧下降,表明人口对新冠的抵抗力在增强;3)许多国家决定采取与新冠共存的策略,意味着政府会避免在整个社会实施严厉的限制措施,转而采取更精准的防疫措施来应对疫情蔓延。
尽管亚太经济体面临一系列挑战,考虑到最严重的疫情冲击已被克服,我们预计经济活动回归正常的速度将加快。在复苏过程中,预计各个经济体的表现会有分化——因为它们的国家能力、对全球经济复苏的敏感性、以及实施长期改革的决心都有所差异。具体而言,中国预计将会实现5-5.5%的持续增长率;印度在经历了艰难时期后也会复苏,但增长受限于金融体系一直以来的短板;越南和印尼则代表高增长国家,它们持续的改革会产生积极成效,并对经济增长带来比疫前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发达经济体,则会迎来温和增长,并在结构性转型上取得积极进展;而泰国和马来西亚,则将不得不继续应对国内挑战。
当前大多亚太经济体正在撤出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但如果经济增长风险加剧,政策制定者将会毫不犹豫加大刺激力度。而如果疫情对经济增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得以逆转,供应链问题得以缓解,那么将有可能迎来多强劲的复苏?届时,储蓄充裕的居民将释放被压抑许久的消费需求,且他们对恢复正常生活的意愿强烈,这将推动经济复苏的韧性。
中国风险因素会影响地区经济吗?
中国经济放缓态势和目前显现的风险迹象值得亚太其他国家提高关注,但这些风险可以通过几个因素来缓解。首先,对于恒大债务风波的溢出效应,从中国政府的表态中可以看出,政府具有充分的金融资源、政策工具和对金融体系的控制水平,能够抵御目前已知的金融风险;此外,中国也有巨大的经常账户盈余,能够提供强大缓冲。第二,为了应对断电造成的生产瓶颈,政府推动加快煤炭生产,使缺电形势得以缓解。第三,随着处理疫情经验逐渐丰富,中国政府正采取更加精准的防疫措施,以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影响,这也有助于恢复消费者支出和服务供给。最后,鉴于增长压力不断加大,我们预计会有适度的额外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可能会增加基础设施支出,央行可能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向金融体系释放更多流动性。综上所述,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很可能将得到遏制。
跨国企业脉动
海南改革意味再次聚焦于地方开放
中国首个服务行业负面清单在海南的实施引起了外国投资者的高度关注。这份新的负面清单确实体现出中国未来市场改革的方向,但也并非跨国企业在海南积极扩大业务的唯一原因。由于海南服务业的开放领域尚为有限,我们应深度理解海南作为自由贸易港更具吸引力的特点,同时建议外国投资者密切关注地方改革的重点和进展。
海南自由贸易港
经过几十年的自由贸易区,海南于2020年4月正式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自由贸易港。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政府的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为重点的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海南自贸港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其他自贸区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全球贸易中心中独树一帜。但除了规模优势之外,海南自贸港也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许多其他好处,包括力度更大的优惠政策。
除了按照惯例简化投资流程外,包括海南在内的几个自贸区还实行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明显低于25%的国家标准税率。同样,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图1所示的自贸区都实行了高端人才15%个人所得税税率,且适用于国内和海外人才。然而,海南最吸引跨境企业的特点之一是其海关政策。虽然其他自贸区也实施了促进贸易的政策激励,但零关税是海南自贸港的重大特色制度设计之一。海南对部分进口商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以及对进入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进口商品免除进口关税。
图1:地方自由贸易区优惠政策比较
海南自贸港的推出也带来了市场准入的放开。在电信行业,取消增值电信业务的合资限制,在海南注册的公司现在可以进行在线数据处理和交易处理服务。教育领域,允许外国企业独立经营国际学校和职业学院。金融领域,符合条件的境外基金期货机构可设立外资独资机构,自由港放宽资本账户管控。取消对汽车制造商的股东限制等其他举措,加快了全国到2022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股东限制计划的步伐。
中国首个服务行业负面清单
与中国其他自贸区不同,海南自贸区现在有两个单独的负面清单。一是2020年12月31日颁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以下简称2020年版自贸港负面清单),适用于全岛所有外商投资。近日,有关部门还发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以下简称2021年版海南服务业负面清单),这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服务业负面清单。这份清单列出了自贸区中限制或完全禁止外资参与服务行业的领域,并分为11个类别,如金融、商业服务、教育和科学研究。未列入清单的行业,理论上应给予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平等的市场待遇。
虽然服务行业负面清单的具体开放领域尚为有限,但也有一些外资服务经验具有优势的领域存在新的商机(见图2)。例如,按《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与《自贸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下,市场研究投资仅限于合资企业,社会调查投资禁止。然而,对于拥有必要调查许可证的企业,2021年版海南服务业负面清单取消了以上限制。其他措施,如教育领域取消对外籍教师严格的资格要求,尽管由于中国的边境仍然对新的外国人才关闭,其影响在短期内有限,但长期来看将受到海外教育机构的欢迎。
图2:海南服务负面清单的显著开放
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海南货物贸易总额1013.5亿元,同比增长60.4%。这一数字超过了2020年的总额,并首次在一年内超过1000亿元。同期,海南注册外贸企业同比增长128%,出口增长27.5%,进口增长74.4%。海南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无疑体现了跨国公司对更广泛的自贸区和自贸港优惠政策的重视。诚然,服务行业负面清单相对温和的开放是否会显著促进外国投资仍有待观察。
更多地方改革将随之而来
政府明确将在全国范围内扩大服务开放,并在自贸试验区实施更多负面清单。政府还将推出全国范围内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刚刚发布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 年版)》修订草案后,政策制定者目前正在起草缩短版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该清单同样将重点放在服务业上。受海南的启发,前海也计划制定跨境服务负面清单,以及实施专门针对金融领域的新负面清单。由此可见,在华跨国公司要跟上自贸区开放的步伐,并密切关注每个自贸区的重点开放领域。通过这种方式,跨国公司可以更好地将其发展战略与地方政府的优先事项相结合,从而充分利用行业开放和相关优惠政策,并跟踪全国范围内开放的进程。
科技
打造数据安全之盾
《数据安全法》在2021年9月1日的生效,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全面的数据监管制度成立。该法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国快速增长的数字经济的现行保护制度,规定了如何使用、收集、开发和保护数据。《数据安全法》将与《网络安全法》和即将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一起成为支持国家数据和网络安全治理的三大关键支柱,这意味着一系列数据安全相关法规的趋势及改变:
1. 对数据中介服务提供者提出合规要求:随着收集、分析和使用数据能力的提高,市场对数据交易的需求不断扩大,许多数据交易平台应运而生。这些数据交易平台作为中介服务机构,为数据供应商和数据需求者提供了交易的平台。过去由于没有确切的法律法规来监督和控制数据交易过程、缺乏对中介服务提供者的标准,数据交易各方的利益有时会受到负面影响。随着《数据安全法》对数据中介服务提供者提出合规要求,这一问题得到改善。
2. 跨境数据传输监管更严格:对于拥有海外业务的中国公司和中国境内的跨国公司来说,在与海外方接触时,跨境数据传输是不可避免的。《数据安全法》也加强了对跨境数据传输的管理。应对更加严格的监管,企业在将数据转移给海外方之前,应仔细评估自身是否属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商的范围,并且必须密切关注未来的立法发展,以避免合规风险和潜在的处罚。
3. 加强道德层面监管审查:数据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用户的个人数据和隐私容易受到侵犯。 为此,《数据安全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和数据新技术研发,应当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鉴于此,从事数据交易、信息比对、软件开发等相关活动的企业,应事先对自己设计的数据分析和产品进行社会公德和伦理审查。
4. 公众利益得到关注:由于数据革命,中国在有效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有了很大改进,但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使用数字技术方面却遭遇了很多困难。为了保护公众利益,确保他们能够平等地享受公共服务,《数据安全法》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在设计和开发公共服务应用时,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
对于企业来说,违反《数据安全法》的成本极高,因此企业应更加关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相关的合规要求。我们建议企业全面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工作,从以下四方面打造数据安全治理体系,以应对数据安全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首先,开展数据摸底工作:为建立数据安全治理体系,企业应先在内部开展数据摸底工作,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在中国境内收集的数据输出到中国境外,以及是否有任何可能影响中国国家安全并受到更多监管审查的数据需要处理,尤其重视这些数据的合规要求。在了解公司数据的基础上,全方位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工作,建立完善数据安全保护体系。
其次,建立数据安全管理部门:数据安全管理部门是帮助企业打造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部门。根据数据安全法规定,企业内部需明确指定一名数据安全工作负责人并建立数据安全管理部门,这有助于企业响应相关规定并依法向有关部门提供其履行职务所需的数据。同时,数据安全管理部门应协助企业加强对员工的数据处理安全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的数据安全保护意识和水平。
再者,设立数据分类分级制度:对数据进行分级分类,能够帮助企业满足合规需求及自身运营需求,是帮助企业打造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数据分类分级制度包括数据识别、分类、分级等环节,渗入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企业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工作,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从管理层开始,延申到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实现数据分类分级体系化管理。已经建立了分类分级管理体系的企业,可根据目前已出台的多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如《金融数据安全数据安全分级指南》等对现有的体系作出适当调整。
最后,建立定期风险评估制度:打造数据安全治理体系还需企业建立重要数据定期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并向主管部门提交此类风险评估报告来检测数据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企业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数据处理的安全风险,并制定应急计划以应对安全事件,以避免由于失误而造成信息泄露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汽车
中国电动车出海
随着新能源汽车出口成长为新的增长点,长期增长迟滞的中国汽车出口市场有望迎来二次增长曲线。今年1-8月,汽车出口达到132万辆,同比增长117.5%,全年有望探至160万辆,打破长期以来徘徊在百万辆规模的出口局面。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7.3万辆,同比增长4.5倍,占汽车出口比例也提升至13%,预计全年占比有望突破20%。伴随着出口规模的提升、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出口目标国的转换,中资车企出海将进入新阶段,其中包括出海能力布局、目标市场、产品布局、差异化能力等都将迎来全面升级。
回顾过往20年中国车企出海历程,可以总结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国际化试水(2000-2010年)。车企多采取出口贸易或散件出口+到地组装模式为主;海外目标市场多选择中东、拉美、非洲等欠发达国家;本土化程度低,鲜少建立本土配套支持举措。
第二阶段(2010-2019年):快速增长且伴随剧烈波动。出海模式多点开花,不再局限于出口贸易,跨境并购、海外投资建厂多途径并举。目标国家也瞄向了东盟、南亚、中东欧等发展中国家。海外建厂也开启新阶段,从过往本土化含量低的CD工厂,转向同当地供应商技术合作、合资建厂、甚至到后期建立独资的全工艺工厂。与此同时建立海外营销、售后网络。但这一期间也伴随着目标市场的剧烈波动,包括受地缘政治、国际贸易、汇率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出口销量的骤增骤降。
第三阶段,以2020年为起点的二次增长,重点围绕未来具备较大消费潜力和增长空间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和双碳承诺下大力推广电动车的西欧发达国家两大主线。长期难摆脱“低价”、“低质”等标签印象的中国车企有望凭借技术更先进的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在海外市场迎来翻身一战。
图1:中国车企出海历程
从车企部署节奏来看,多家自主品牌和新造车企业均宣布了电动车出海欧洲计划。尤其蔚来、小鹏都选择了北欧国家挪威作为其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向欧洲出口的首个目标市场,并进一步向其他欧洲国家扩张。
凭借更强劲的性能、更长的续航里程、更智能的驾驶体验(小鹏、蔚来的部分辅助驾驶功能属于L3级别自动驾驶)以及围绕电动车产品的创新服务体系,已经为一众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赢得强有力的口碑效应。而出海也成了车企积极开拓市场、检验产品全球竞争力的试金石。而政府对于中国自主品牌在海外能媲美日韩车企寄予厚望,走出去,尤其走向欧美等海外汽车产业腹地是重要途径。
中国车企选择欧洲作为新能源汽车出口目标市场也有当地积极因素:首先、欧洲极严苛的汽车碳排放标准,并有日益趋紧的信号。例如欧盟最新的要求是自2021年起所有销售新车平均每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超过95克,这一标准大致相当于4.1升的百公里油耗(2015年以来欧洲汽车油耗一直稳定在4.9L/KM左右)。每超出目标值1克,厂家将为每辆车缴纳95欧元的罚款。如果只生产燃油车,不可能达标。这给推广电动车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助力。
其次、欧洲多国都出台了极其慷慨的包括补贴和减税在内的新能源购车刺激计划。这很大程度帮助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大幅提升。一些激进国家例如挪威更是提出了202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的目标,并且给予了强力的补贴政策。 例如在挪威,购买纯电动车免征销售税和25%的增值税,并享受优先路权。 从最新数据看挪威电动车在新车销量中的占比已经超过80%。
图2:2021年上半年欧洲部分国家新能源车渗透率
再次,欧洲的充电设施建设进展非常迅速,德国、挪威、法国、英国等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靠前国家的充电站设施建设已经比较完善。最后,欧洲居民强烈的环保意愿也为电动车的快速渗透提供空间。
但中国电动车进入欧洲市场并非一帆风顺,从前期准备到进入后的客户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品牌经营等都面临诸多不确定和挑战。其中就包括最初的产品准入资格(欧洲拥有严苛的产品准入认证)、本地化运营能力(包括本地化生产、供应链、销售和服务网络等)、当地消费者诉求的洞察和把握、监管风险的应对(跨境数据审查等)。在出海2.0阶段,中国车企有望启动大规模的国际化进程,但在此之前建议企业总结过往经验,找准目标市场和企业价值定位,同时深入研究目标市场政策和法规,确保合规出海。
生命科学与医疗服务
医联体的链接成效
始于2010年,在2017年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多种形式医联体的建设和试点,并在今年9月由卫健委发布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中再度强调了在“十四五期”间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8项具体行动,其中便包含大力推动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形成推动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的考核之一。
医联体建设是中国未来医疗改革和进步的重点目标之一。通过现有医疗资源分配和利用问题的针对性解决以及对创新模式发展的深度探索,结合十四五时期“互联网+健康”纵深发展下的医联体可实现平衡群众对医疗市场的巨大需求和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下沉的目标。
中国的医疗联合体发展现状
在医联体的辐射和分级诊疗的建设下,医生和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对于患者来说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分级诊疗为基础体系,目前我国的医疗联合发展主要由以下四个版图构成:
- 城市医疗集团:主要由三级二级医院、社区医院为基层组成的医疗联合体
- 县域内医共体:县级医院为领头,跟其他县域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中心共同组建成的医疗共同体
- 跨区域专科联盟:结合区域内优势专科资源,构建以特色专科为主并联合其他医疗机构形成特色专科中心
- 远程医疗协作网:利用互联网来打破区域限制,与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各种模式的医联体超过1.5万个,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地级市的2.4万余家医疗机构,7700家二级以上医院提供线上服务。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迅速扩张(图1)。“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很好的提升了资源的可及性,优质资源的共享性,医疗服务的高效性,患者的获得感有明显提升。
图1:在线医疗用户规模(H1/2020至H1/2021,亿人)
医联体发展的挑战与困境
尽管医联体发展到如今已取得一定成果,依旧面临许多挑战:
-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和慢性病管理需求上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占比将逐渐上升,治疗慢病的需求会大幅增加。对于老龄人口和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用药的患者来说,医联体和远程医疗的普及和完善迫在眉睫。 - 疾病预防意识的提升带来的民众医疗需求上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诊疗之外的其它健康需求包括疾病预防、保健,健康监测和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也可能会出现迅猛增长,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利用将变得更加重要。
除外,我国目前依旧存在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的情况 (图2和图3),从而导致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有限的问题和当前的医联体难以满足激增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对此,医联体的创新模式发展仍需不断探索。
- 天津市所建立的紧密型互联网医联体是个不错的典范。其医疗体系在数字化的赋能下,资源配置问题可得到有效的改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可得到明显提升,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流程维护服务可切实建立起来。
2020年中国医疗行业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数字化建设的加速带来的产业链转型,预测在2021年“数智化”将是行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带来更加创新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尤其在健康数据实时监控、线上咨询和问诊的便利性等方面将能大有作为。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将持续推动医疗行业的改革,2020年出台的诸多政策也为2021年的市场环境埋下不少变动因子,对优质创新企业的发展将有所帮助。
整体来说,我们预测在未来5年的医疗行业会有更多的创新升级和疫后的医疗服务消费需求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