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loitte Research Monthly Outlook and Perspectives

视角

德勤中国研究《月度经济概览》

第七十七期

2022年9月21日

浏览本页内容

 

经济形势观察

四季度经济仍有望迎来复苏

中国经济可能已在今年二季度经历周期性低谷,但目前看来复苏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夏季高温导致多地出台限电令,涉及城市包括成都、重庆(相关人口规模超过5000万)。社会零售总额这一观察消费表现的指标,6月起一直保持稳定增长,8月汽车销量增速更是超出预期,乘用车零售额同比增长28.9%,体现出中国仍具有较强的消费韧性。随着上海自6月起全面重启,供应链逐步恢复,物流改善叠加通胀带来的价格因素推高了中国的出口增长,价格因素在中国对某些经济体的出口激增中尤为明显,如6月和7月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同比增速超过50%。

与此同时,经济复苏仍面临三大挑战:1)房地产行业表现低迷,这一状况自去年9月以来一直持续到现在;2)全球紧缩使得近期金融压力增加;3)防疫形势较为严峻。

图1:房地产投资自2021年9月起开始收缩

图2:保交楼压力增大

数据来源:Wind,德勤研究

房地产销售和投资数据的低迷加剧了离岸市场的看跌情绪,碧桂园和绿城等主要开发商的海外美元债收益率分别高达30%和10%左右。所有这些与投资、土地拍卖和房地产销售相关的数据都表明,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可能会长期持续,这将使未来几年整体经济增长承压。短期内,政府将着力让开发商完成现有项目,并防止停贷潮进一步蔓延。8月底,专项用于保交楼2000亿元全国性纾困基金启动,但市场似乎对其有效性持观望态度。我们认为,政府不会改变其“房住不炒”的立场,但短期内地方政府难以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因此,从政策上看,即使没有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强有力措施,政策组合也应当让居民敢于消费,避免继续提高储蓄率。理想情况下,可以降低房贷利率,并鼓励开发商完成交楼。对于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买房是一种兼具消费和投资属性的行为。因此,银行会通过降低房贷利率来吸引未来的业主贷款。问题在于,在全球货币紧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资金成本。我们认为,中国央行可以推动银行将房贷利率下调更多(如100个基点),不过只有在汇率更灵活的情况下才能真正使银根放松。从最新的动向来看,国内六大国有银行宣布自9月15日起下调存款利率10-15个基点,有利于缓解息差收窄压力,为降低贷款利率提供空间。在8月底的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会上,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都释放了信号——即使实体经济会遭受冲击也要继续紧缩。9月8日,欧洲央行宣布将利率上调75个基点,也印证了这一政策倾向。欧元也受此影响有所反弹,欧元兑美元反弹至平价上方;不过美元的压倒性依旧保持不变,日元兑美元已突破142,再创25年高点。如果美元由于美联储紧缩和新兴市场风险而继续保持强劲,那么更多央行将不得不加大货币紧缩力度。

亚洲就面临这样的局面,地区内大多数央行不得不在今年再加息两次。而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和日本,则出于不同原因必须推出宽松的刺激政策。对日本而言,只要国内通胀能控制住,日元贬值并非不可接受的。与25年前不同,中国现在是大多数亚洲经济体最大的贸易伙伴,日元迅速贬值对亚洲各国货币影响相对较小。当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到达7.0这一心理关口,超出市场预期,但我们认为这并不令人意外。出于对中国需要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考量,今年年初我们曾预计今年美元兑人民币将突破6.9。而今,在其他央行(如韩国)实施竞争性贬值政策的时候,中国是否应该容许更有意义的汇率调整?我们认为,出于稳定的考虑,中国央行不太可能效仿日本央行那样的超宽松的政策。另外,全球利率上升可能导致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的风险资产在美国利率见顶前都表现低迷。9月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将是一个严峻大考,因为投资者仍不相信美联储大幅加息就能轻易遏制通胀顽固的局面。

最后一个挑战是新冠疫情。受许多城市实施了区域性静态管理影响,旅游相关行业又再次受到冲击(中秋节期间的客运量比去年中秋节减少了37.7%)。严峻的防疫形势使得今年三季度的经济复苏面临超预期挑战,但随着防疫经验逐步积累和对病毒的认识不断加深,具体的防疫举措仍有优化空间。如果四季度的防疫工作更加科学精准,以及美联储的紧缩周期在未来几个月内进入尾声,那么四季度的经济增速仍很有可能重回复苏轨道。如果以上假设成立,我们将依旧保持之前2022年GDP有望增长3.5%的预测。

科技

驶入元宇宙的汽车产业

从抢注元宇宙相关商标,到推出连接虚拟与现实的虚拟形象,各大车企在2022年纷纷布局元宇宙,从而导致了汽车元宇宙模式加速,虚拟社区、艺术藏品等各类元宇宙产品竞相推出,将虚拟现实引入移动出行,使汽车元宇宙成为热点之一。

汽车元宇宙源于技术进步和体验升级的双重驱动:在技术方面,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帮助建立了元宇宙的应用场景,让车内的沉浸体验成为可能;而得益于元宇宙相关技术与智能汽车的深度融合,在汽车智能化推动下,已具有云计算、区块链系统等核心能力,有望成为元宇宙的智能终端之一。在体验升级方面,首先体现在元宇宙对汽车的角色转变上,汽车的角色将从交通工具转变为集工作、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移动综合体;再者,在营销模式与用户管理上,车企可利用元宇宙布局作为产品亮点吸引消费者购车,获取用户和粉丝,并转化为潜在客户,激活营销与用户管理新模式。

元宇宙带来的全新体验升级,将重新塑造汽车的价值定位:从传统的交通工具、象征身份与社会地位的资产,转变为智能化生活管家角色的数字资产。由此带来的用户体验升级,也从原有的驾驶、乘坐、品牌、性能等平面体验,演变为第三空间、虚拟社交的3D数字化生态。

元宇宙将围绕购车、用车、售后三大环节,重新塑造汽车消费体验:

  1. 购车 - 营销零距离: 通过汽车营销与元宇宙的结合,打破车企与消费者的空间距离,将带来更多的客户资源与更可观的销量,例如某车企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打造线上新车发布会,通过虚拟体验试驾,解决传统的电话、在线客服难以做到的实车演示痛点,迎合年轻消费者购车行为。
  2. 用车 - 场景多元化:元宇宙让汽车从简单的出行工具转变成移动的第二生活空间,用车场景更加多元化智能化,例如目前有车企尝试车内VR游戏、多媒体会议,在座舱内加入VR功能以替代车上屏幕等,这些应用有望增强元宇宙时代汽车的功能性和娱乐性,将汽车潜在的科技价值逐渐释放出来,为元宇宙技术使用场景带来新可能。
  3. 售后 - 服务新模式:传统汽车的售后服务从沟通到解决问题往往要求车主提前安排时间驾车到线下门店,售后服务效率较低。元宇宙赋能售后服务,打造售后服务新模式,服务不再局限于线下,如线上虚拟售后人员提供远程讲解和演示服务,同时数字平台让消费者及时了解售后服务进展,极大提升服务体验。


对车企而言,把握全新的商业机会,需全方位提升数字化能力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元宇宙的竞争是车企未来数字化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在:

  1. 数字硬件能力: 指汽车硬件的数字化,未来的智能汽车时代,汽车将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移动终端,其背后对算力、芯片、硬件的要求,与元宇宙的技术发力方向一致。例如智能座舱、整车搭载屏幕等的硬件设备,这些配置将直接影响车内场景开发以及消费者在车内体验。
  2. 生态系统建设能力:包括生态系统的搭建,如引入生态系统伙伴,拓展场景应用的丰富性等。目前某通信企业研发的汽车智能操作系统已经融入多个合作伙伴设备,应用场景广泛。
  3. 数字内容开发能力:车企布局元宇宙领域之后,也要做配套内容的入驻,例如:用户互动内容、车内娱乐内容等,以此来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在元宇宙场景中创作个性化、多样化的内容,将成为用户活跃度的关键差异点。
  4. 数字运营能力:汽车元宇宙时代将产生海量数据,企业需要考量如何高效管理、利用大数据;此外,在汽车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用户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企业也需要提升数字化用户运营能力。

能源

释放储能业务盈利潜力

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与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氢储能等。《通知》明确了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的市场地位,表示其可以作为独立储能参与中国电力现货市场。逐步建立的电力市场以及日益丰富的应用将为储能设施创造多种收入来源,并为储能产业的商业化铺平道路。以下是德勤的一些观察与思考,与读者共同探讨:

  • 《通知》旨在消除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壁垒

长期以来,电化学储能被能源政策制定者赋予重要意义。中国也已经提出新型储能发展目标,2025 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 30GW, 2030 年达到 100GW 的目标,相较比 2021 年的 5.7GW 大幅增长。尽管储能受到政策鼓励,但受制于高成本、模糊的市场角色、以及不确定的投资回报,储能资源往往作为配套设施建设。

《通知》明确了储能设施的市场角色,对电价机制、交易机制、调度运行机制等关键问题予以明确。具体而言,储能设施可以通过提供能量、各种辅助服务和容量服务,参与批发市场和现货市场。该通知旨在消除市场壁垒,为储能投资盈利铺平道路。

  • 实施细节需要考虑储能资源的特征

《通知》明确了从电网购买能源进行充电的储能企业只需支付能源费用,无需缴纳相应充电电量的输配电价、政府资金和附加费。这将使储能设施充电成本降低约30%-40%。

目前,调度运行相关实施要求还没有到位。我们预计未来的指导方针将考虑储能设施的物理和运行特性。例如,与充电状态、充电时间、充电/放电限制、运行时间、以及充电/放电爬坡率等相关特征。这样电网就可以围绕更真实的储能运营能力来规划和优化调度系统。这将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和电网的运行。

  • 多种收入模式使得盈利可期

随着价格机制更加清晰,一系列收入模式的经济型将进一步得到验证。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和消纳量的增加,电力系统需要更高的系统灵活性和电网稳定性。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可以通过削峰填谷减轻系统压力。它还可以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帮助避免突发事件。从国际经验来看,电力现货市场为储能提供了可观的收益,是储能实现商业价值的主要渠道。

图3:2021年中国电化学储能应用领域

来源:2022储能产业应用研究报告

图4:  储能业务主要收入模式

来源:德勤研究

消费

户外“微度假”为旅游休闲行业带来新气象

上半年全国旅游市场受疫情影响波动较大,自 5 月探底后逐渐复苏。今年上半年,国内部分地区的疫情反复,打乱了自2021年以来旅游市场的复苏节奏,清明和五一期间全国旅游人次明显下降,但随着六月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发布和通信行程卡取消星号标记等一系列政策调整后,国内旅游市场呈现缓慢复苏的迹象。自端午节起,跨省游“熔断”机制的调整和暑期旅游需求的增加带动旅游市场反弹,恢复程度甚至超过了2021年国庆期间的水平。除北京、上海等曾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外,云南、海南和四川等热门目的地消费热情高涨。未来,如果疫情得到控制,防控措施愈加精准,且国产新冠特效药问世,线下旅游市场有望出现报复性反弹。


图5:近两年假期旅游人数及收入较2019年恢复程度(%)

来源:文旅部,德勤研究

出境游游客回流和Z世代消费者的崛起为中国旅游市场带来新的发展动力。虽然疫情反复会对游客出行的信心与意愿带来暂时性的波动,对高品质旅游的需求仍然长期存在,出境游受限反而促进了休闲出行形式的多样化,倒逼服务质量的提升。全民健身规划和冰雪运动发展规划的颁布为户外运动助力,而在疫情阴霾的催化下,近距离、高频次、多玩法的本地户外游取代了传统长途旅游,成为城市居民主要的解压放松方式。Z世代和出境游消费回流催生了国内游新的打开方式,我们列举了以下几类新宠:

  • 豪华露营:在后疫情时代,露营以其短途旅行、亲近自然、形式自由等特点受到了热捧。不同于简易轻便的传统露营,豪华露营(Glamping由Glamorous + Camping两个英文词组合而成)更强调仪式感、高端装备和精致装饰的搭配,迅速成为年轻旅行者最时髦的趋势之一。根据《2021年Z世代露营式社交白皮书》,当前露营群体“95后”占比最高,达到32.8%。露营可以与多种社交场景结合,如亲子活动、教育、团建,亦可带动相关产业生态的融合发展,如周边家具家电、服饰、食品等。
  • 冰雪运动:中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已逐渐从愿景成为现实,通过科技助力,冰雪运动正逐步打破地域和季节限制。无论是冬季黑龙江、新疆等地的滑雪场地还是夏季广州、成都的室内滑雪场都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室内滑雪模拟机更是以高安全性、不受场地限制等优势进一步提升了滑雪者的用户粘性与转化率。同时,随着出境游消费的回流,原本去境外的滑雪发烧友群体也将催化国内滑雪场服务质量和基础设施的提升。
  • 水上运动:水上运动已逐渐从海滨走向了内陆,从贵族体验走向了大众体验,并拓展出更多小众潮流运动,比如门槛低、趣味性强的桨板一跃成为今夏网红新宠,冲浪热潮衍生出内河冲浪和室内模拟冲浪馆。未来水上运动的发展将借助产业链上游的品牌消费聚合,结合多种营销形态,配套培训、赛事和旅游产品等服务,吸引和扩大消费群体。

 

户外微度假为旅游休闲行业带来转型升级的新逻辑。在境外游受限,消费者需求变化以及对服务要求提高的背景下,户外“微度假”兴起的新消费形态将为疫后旅游市场带来新的生机,比如下列几个方面:

  • 更高频的消费模式:微度假的高消费频次将带来更多数据沉淀,为城市休闲资源的组织和家庭市场需求的对接提供更多数据运营价值。此外,高频次消费也为企业的俱乐部会员等奖励计划提供更多操作空间。
  • 更紧密的上下产业链互动关系:户外微度假多配以高单价、多品类的配套产品,故上游装备产业链的聚合发展将为户外运动产业提供重要支撑。目前国内户外服饰和装备市场参与者众多,海内外品牌同台竞技,已汇集成一定的品牌聚合和市场培育效果。
  • 更注重沉浸式体验的营销方式:线下高品质户外活动能迅速转化为线上的营销内容,引发进一步的线下消费。商家通过将 “微度假”产品融入线上内容和线下活动,以电商直播、短视频、特色影视拍摄点、主题嘉年华等多种营销方式增强消费者的全方位体验,在精准触达热爱潮流的年轻人的同时实现加速“破圈”。
  • 更有助于社群活动的打造:由于多以团体形式进行,户外微度假为户外运动品牌提供了更多社群营销的机会。户外品牌通过组织以户外为主题的本地游,为Z世代提供全新的社交空间,并配有全程摄影跟拍服务,以契合Z世代的社交分享需求。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