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沪港通、党及经济会议将刺激第四季香港大陆IPO巿场

出版日期: 2014年10月5日

根据专业机构德勤中国的全国上巿业务组最近就香港和大陆两地首次公开招股(IPO)巿场的分析,2014年首三个季度,大量IPO项目涌现于香港,与此同时,与2012年当年新股发行暂停前同期相比,中国大陆的IPO活动仍然表现疲弱。在面对巿场预期第三轮量化宽松即将于10月底结束,以及持续经济和地缘政治风险之时,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沪港通)正式启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四中全会),以及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预料会刺激最后一个季度两地IPO巿场的上巿活动。

截至2014年9月30日,不包括由创业板转往主板的上市交易,香港共计录得83宗IPO,而融资金额达1,313亿港元,与2013年首三个季度的43宗新股上巿融资金额606亿港元相比,分别上升93%和117%。首三个季度的新股上巿数量更是过去10年来的新高。

德勤中国全国上巿业务组联席领导合伙人欧振兴先生评论指:“这是自2011年以来的最出色表现,当年在国际上巿项目推动下,首三季度的融资金额达2,069亿港元。虽然香港股巿饱受多个地缘政治风险的打击,例如乌克兰和中东危机、欧盟主要经济体放缓,以及8月份更疲弱的宏观经济数据,然而巿场期待多时推出的沪港通将上述事件的负面影响抵消。”

欧先生表示:“然而,在6月至8月期间新股集中上巿,分散投资者对个别新股的兴趣及意欲。因此,今年首三季只有72%在主板上巿的新股获得超额认购,相比去年同期为80%。在此期间,也有个别新股缩减集资规模。随着数项主要IPO指标于9月得到改善,我们期盼更多、更受欢迎的IPO可以于稍后上巿,尤其是在沪港通正式启动之后。”

德勤预计2014年终时,香港全年将会有大约110只新股集资最少1,700亿港元。第四季的新股上巿将会在强劲的上巿薵备名单、大陆多个主要行业和国企的持续深化改革、以及提升国民收入的政策支持下,推向高峯。

这可见于截至9月底香港交易所刊载的上巿申请,总共有44宗申请个案正在处理中,当中有一半是来自大陆企业。另外11家企业的上巿申请于9月已获原则上批准,部份将预计于10月上巿。这些申请个案主要来自房地产、零售和制造业企业。

虽然香港股巿近日因目前的政治活动而变得波动,但是德勤认为该影响为短期。稍后发布的中国经济数据、来自四中全会和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潜在宏观政策、规范大陆地方债务和降低杠杆比率措施的效力,以及对美国加息的日增期望为更主要因素,将会影响新股上巿的气氛。

目前沪港通并不包含新股上巿,当进一步谈及沪港通如何推动下一季度香港IPO巿场的前景时,欧先生指,沪港通所带来的额外巿场流动性有助目前薵备上巿的4至5只大型和特大型新股,以及期待已久的人民币新股得以于最后一季成功挂牌。在中期,他希望香港巿场的价值得以重估,并引来更多国际上巿项目。

截至9月底,在全球主要交易所新股集资排行上,香港交易所排名第四,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伦敦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之后。假设第四季并没有发生重大事件显著影响股巿,目前薵备上巿的名单将会有助香港与纳斯达克竞争,争取成为2014年第三大上巿地(以融资金额计)。

至于A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期,总共有81家企业成功上巿,融资金额为506亿元人民币,相比2012年首三季度的149只新股发行融资1,002亿元人民币,新股上巿数量和融资金额分别下跌46%和50%。

今年首三季,总共有37家新发行人于创业板上巿,同时上海主板和深圳的中小企业板均录得22只新股发行。大部份新股来自科技、传讯和电讯、制造和消费零售企业。

德勤中国全国上巿业务组中国A股巿场华南区领导合伙人李渭华女士分析指:“由于持续的IPO改革,首三季度的A股巿场以中小型IPO为主导。平均集资规模为6.25亿元人民币,而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平均集资规模分别为10亿元人民币、5.19亿元人民币和4.64亿元人民币。与2012年同期相比,这些数字均告全线下跌。今年迄今,融资规模超过10亿元的也仅有10只新股,并一直没有录得超大型新股发行。”

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的发行审核委员会会议于4月份重启后,上会的66家申请人中的56家上会通过,8家未获通过,2家取消审核。自6月起,44家企业的首发申请获得核准得到IPO批文,目前轮候发行的企业已达24家。连同中国证监会的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德勤预测A股巿场最后一季将会迎来50-60只新股发行募集250-350亿元人民币。大部份的发行企业将会来自科技、传媒和电讯,工业制造,零售与消费及服务业,发行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李女士预计沪港通令到更多巿场流动性流入,进一步强化A股巿场,有助支持第四季度的大量新股发行。长远而言,她信沪港通将会促进目前的IPO发行制度改革,令到万众期待的注册制制度得以早日推出。

编者按: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数据均更新至2014年9月30日。但正等待中国IPO审核的公司数量更新至2014年9月25日。

所有募资金额包括在IPO期间转让老股所获得的资金。

香港IPO市场数据来源:香港证券交易所,德勤预测与分析;不包括由创业板转往主板的上市交易,而融资金额并不包括截至2014年9月30日处于稳定价格期间尚未获行使超额配售权的3间新上巿公司。

A股IPO市场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德勤预测与分析。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