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德勤: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慧城市实施国,试点城市数目占全球总数一半
德勤发布《超级智能城市》报告,助力打造更高质量的幸福社会
出版日期:2018年2月12日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各国城市在诸多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城市管理者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城市化所带来的挑战,各国不断大力投入建设智慧城市。其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智慧城市实施国,发展态势良好。尽管如此,智慧城市的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缺失,难以释放出一个城市智能化后所真正具备的价值与潜力。为解决上述问题,德勤于近日发布《超级智能城市》报告(下称“报告”),对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以及“超级智能城市”所具备的要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如何才能打造“超级智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价值最大化。
报告显示,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教育、污染及废弃物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智慧城市的出现在某些程度上减轻了城市压力,并为各城市带来了实际效益及潜在福利,其中包括失业率的降低、 GDP增长率的提升、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环境污染的减少。这一系列的改变使得城市管理者能够在进行科学决策、精细管理的同时有效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从在建设数量来看,中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无论是特大型的一线城市, 还是中小型城市, 均有智慧城市项目落地, 并已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德勤中国政府及公共事务行业领导合伙人马炯琳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智慧城市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政策红利的进一步释放、资金的大量投入,智慧城市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居民和工作人群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幸福感的提升,智慧城市的深度应用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尽管总体而言,智慧城市的建设在稳步发展, 但多数智慧城市在战略、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缺陷,尚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城市。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 因此在“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建、共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德勤认为,传统的智慧城市要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必须要具备实时化、普遍化、开放化、智能化、自主化以及融合化等六大关键要素, 还要涵盖智能经济、智能出行、智能环境、智能安全、智能生活以及智能教育这六大领域, 使得城市更加融合与一体化, 进行更高效的相互协作, 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德勤中国科技、传媒与电信行业领导合伙人周锦昌表示:“新型的‘超级智能城市’将跳脱传统智慧城市的建设思维, 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与数据, 更依赖智能决策, 减少人工干预, 在不同领域都能够更开放、更融合。尽管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将这种智能服务的梦想转化成现实,但在未来,人们都将对这种智能服务习以为常。”
为了从整体了解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德勤构建了一套以智能战略、技术能力、领域渗透以及创新能力这四大维度作为评量标准的“超级智能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旨在通过德勤全球视角,引导城市对智慧城市的关注重点由硬件设施建设向应用水平的高低转变。德勤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并非一定要进行全方位的覆盖,各地政府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与自身实际需求相结合,发展地方特色,从而使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发挥其效用, 创建更高质量的幸福社会。以中国为例,德勤通过该评价指标体系对目前重点的25个城市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显示,大部分城市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快,但是对于深度应用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值得注意的是, 国内智慧城市技术基础设施发展已相对较为成熟,而创新与战略规划方面则较为落后。
德勤认为,“超级智能城市”的建设不是昙花一现,而是逐年累月发展起来的。城市从早期成熟发展到完全成熟需要经过起步、策划、整合和转型四个阶段。城市管理者如果想要突破传统智慧城市的禁锢, 并逐步转变升级为“超级智能城市”,不仅需要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具备战略、数据、科技、能力、开放、生态、创新、方案以及安全这九个要素,同时还要与自身城市实际需求相结,采用最佳战略布局。此外,作为“超级智能城市”,还需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及未来的战略规划有清晰的认识,只有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才能推动城市建设进一步的升级。
谈及智慧城市的总体战略,马炯琳表示:“ ‘超级智能城市’作为智慧城市的进阶,它不是大规模复制品,不能局限于某些模式,应该要有源源不断的创新体系和至上而下的有效总体战略规划,在设计总体战略时需要思考战略目标、领导能力、成功要素,以及潜在风险等四个维度。‘超级智能城市’平台也不能造成数据孤立或者被动地应对数据安全,更不可缺少政府、企业以及公众三方共同参与合作。只有突破传统思维禁锢,采取全方位的战略和布局,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