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我的文化双周

《娴话非闲话》

德勤中国合伙人罗盛慕娴

2014年4月29日

上月底连续两周看了几个表演节目,第一个节目是江苏的昆曲,因为早前听了白先勇先生的讲学。他除了是一位著名的小説家外,对昆曲亦很有研究及极度推崇。这次是我首度观赏昆曲表演,发觉它与粤曲颇为相近。由于表演时有提供中文字幕的关系,观众亦能看得明白。它的演绎方法从我这个外行人看来,是一种即近颂诗的方法,以较夸张的普通话说话及唱出歌词,说话部分不少。我看的那场表演,布景比较简朴,除了表演者的唱功之外,他们的舞台走位亦很出色,在台上同时表演的,不论是两位或三位演员,均能尽量以动作互相配合对方的演出。我看了四出著名戏曲的折子戏,是一个很新的体验。

之后我欣赏了巫启贤演唱会。这次的表演场地并非我经常前往可容纳万多人的红磡体育馆,而是仅能容纳五百至六百人的演艺学院赛马会演艺剧院。有人认为巫先生是马来西亚、新加坡或是台湾的歌手,其实他在这些不同的地方亦有发展过,甚至在香港亦广为人知。他唱过不少家传户晓的广东歌,以现场表演水准稳定而见称。当晚表演的最大特色,是虽然场地很小,但不但有一队大乐队伴奏,还同时为他的唱片作现场录音,更拍摄了DVD收录其演出情况,那真的可说是一个「个人」的演唱会。我也是学声乐的,这场演出的模式跟我和一些同门的个人演唱会亦颇相近,但伴奏当然不及他的乐队庞大,我们的简单得多。当晚歌手很投入,虽有少许瑕疵,但整体表现和气氛都很好。

接下来我观赏了钟景辉先生监制、由万梓良这位资深电视艺人担纲演出的老舍名剧——《茶馆》,是纯广东话的话剧模式。因为是围绕当时环境而写的一本小说,表面上有些轻松的对白,但整体气氛和结局却偏向无奈和惨淡的收场,令人看了有在困局的感觉。当晚演出者相当落力,没有浮夸,是有水准之作。

最后我在演艺学院欣赏了粤剧名作《再世红梅记》。我曾经看过这出戏的折子戏,但却从未观看过整出戏。因广东话的歌词非常典雅,有时因高音和速度太快而未能完全掌握歌词,幸好有提供中文字幕,一字一句都能一目了然。单是第一幕的歌词,已令我看得目瞪口呆,歌词的用语比喻、对偶的工整,亦令我叹为观止。我亦有观赏过其他粤剧演出,但这次由于是聘用了著名的美术指导,再加上灯光的配合,和活动舞台的设计,故此相比我从前看过的粤剧,更觉是迈进了一大步。全剧有众多的曲词,尤其用上不少高深和典雅的中文字,难得的是所有演出者都能背得滚瓜烂熟。虽然他们对整出戏可能有数百次的演出经验,但又有走位,又有身段表现,全部配合演出而歌词一字不漏亦非易事,整晚演出令我十分欣赏。因为戏中有鬼魂出现的场面,令我联想起西方的著名歌剧「歌声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我总是希望我们的粤剧戏曲能达至国际水准,如果能加上英文字幕,相信可以吸引更多人观赏,甚至可以像在外国的情况一様,成为一出长寿的、连续上演的音乐剧。

所有表演的共通之处,除了背后的策划、灯光、背景音乐和服装多方面的配合外,最重要的是个人的投入感、感染力和纯熟的表演。其实这些不正是我们对工作表现的要求吗?甚至可以伸延至我们的处事态度等方面。如果有充足的准备,能全情投入,别人应当感受到我们的努力和热诚,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