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A股通科创广角】“芯”的机遇——芯片行业科创板上市那些事

第一部分:序言

科创板自2019年7月22日正式开市以来,其交易情况广受关注,截止8月16日的交易数据,其整体市盈率由开市时的49.80倍上涨至147.68倍,总成交金额由开市当天的485亿元人民币下降至137亿元人民币,市场交易趋于理性。在目前已上市的28家企业中, 6家芯片行业企业平均市盈率高达217.64倍,成交量占比超过20%,在细分领域中独占鳌头。科创板强烈的“硬科技”吸引力给予很多芯片企业登陆科创板很大的信心,在本期的《科创广角》 ,全国上市业务组的A股资本市场上市团队就将与大家分享有关芯片行业的科创板申报信息,以及德勤中国科技、传媒及电信行业专家对芯片行业上市所面临的挑战的洞察。

第二部分:芯片行业科创板聚焦

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也是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石,但是中国芯片自给率水平非常低,特别是核心芯片极度缺乏,几乎全部依赖于外部进口。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预示着芯片产业研发已经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截止到2019年8月16日,已申报上市的152家科创板企业中,主营业务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及测试有关的公司共13家(其中和舰芯片已终止审核),以下将对这些公司从收入规模、研发投入两个方面来分析该行业企业的申报信息,让大家一瞥相关行业企业于科创板的上市机遇。

收入规模

这13家公司2018年平均全年收入为14.86亿元人民币,中位数为6.66亿元人民币。其中,8家企业收入规模都是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下,反映国内芯片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资本市场和政策的长期支持。

(点击查看大图)

研发费用

芯片行业是高度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行业,从研发费用来看, 已申报的13家公司中,2018年平均研发费用为1.77亿元人民币,中位数为0.65亿元人民币,平均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为13.59%,目前科创板申报企业平均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为11.10%,芯片行业在其中处于领先投入较大的细分领域,反映出芯片行业格外需要依托于其研发能力及其先进性开展生产经营。

(点击查看大图)

第三部分:德勤上市专家建言

全国上市业务组的A股资本市场上市团队也对目前已申报芯片企业所遇到的监管机构问询要点以及实务操作中遇到的行业特定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为计划申报企业的相关财会工作提出重点建议。

一、设计业务收入确认

行业关键词:完工百分比、项目归集

分析:针对芯片设计业务,芯片设计企业一般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企业通常按项目归集实际发生的成本,期末根据每个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占预算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完工百分比,并根据项目合同收入计算并确认对应的芯片设计业务收入。因此,芯片设计业务收入的准确性依赖于实际发生成本计量的准确性以及项目成本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监管机构问询要点:

  • 完工百分比的具体确认依据,以及依据是否准确、充分;
  • 是否存在提前确认完工进度的情况,收入确认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 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
  • 项目预计总成本的估算依据,实际发生总成本与预计总成本的差异情况等。
     

我们的建议:

  • 计划申报的企业应为每个项目建立单独的会计核算账簿,确保每个项目可以核算准确;
  • 建立良好的针对完工百分比法收入的内控制度,包括且不限于项目预算的制定、执行和修正;项目收入确认的依据;项目成本的核算及项目工时的统计等,并确保上述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
     

二、商誉减值

行业关键词:境外并购、商誉、资产组

分析:由于芯片行业在国内起步较晚,技术及客户关系上与境外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境内芯片设计企业会选择通过溢价并购境外企业的方式,获取先进的知识产权及相关客户关系。因此,芯片设计企业可能会存在较大金额的商誉,而商誉的减值也受到监管机构的关注。

监管机构问询要点:

  • 商誉的具体形成过程、确认依据、收购标的资产的定价基准日、购买日、账面净资产、公允价值、商誉计算等情况;
  • 形成商誉标的资产组的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合理,商誉是否合理分配到相关资产组;
  • 发行人是否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测试的过程、选取参数是否合理,减值计提是否充分等。
     

我们的建议:

  • 计划申报的企业应于每年年度终了时编制包含商誉的资产组的减值测试明细表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 必要时聘请外部专家,对减值测试中使用的关键假设及折现率等关键参数的合理性和恰当性进行评估和复核。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