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德勤与远景联合发布《光伏组件——碳足迹及低碳发展报告》
发布日期:2024年4月26日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光伏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海外的光伏组件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在全球积极推动气候治理,加强碳监管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光伏组件的重要出口国,开展碳足迹认证、深入挖掘产品减碳潜力,也成为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德勤与远景联合发布《光伏组件——碳足迹及低碳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剖析了光伏产业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角色,以及中国作为光伏出口大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报告》针对单晶和多晶光伏组件,广泛收集了相关数据,对其碳足迹进行了详尽的计算分析。通过对光伏组件碳排热点的评估,比较原材料获取和生产制造过程的能耗差异,并对不同的生产工艺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探索减排潜力。
此外,《报告》还就国际标准对中国光伏组件碳足迹计算所采用的因子与中国实际因子值进行对比,这凸显了因子库本地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 光伏组件
生命周期评估(LCA)结果表明,随着制造技术的升级和光伏组件标准化核算制度的完善,光伏组件碳足迹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特别在2019年以后,碳足迹的降低幅度尤为明显。整体而言,单晶光伏组件的碳足迹略高于多晶光伏组件。但由于单晶硅片具有使用寿命长、光电转换效率高的显著优势,单晶光伏组件仍是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
(2) 原材料
光伏组件主要的碳排源自产业链硅料生产环节,占比41%。因此,对光伏组件进行减排的关键在于对产业链硅料生产进行有效减排。多晶硅的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稀有金属和材料,这些材料的开采和提炼过程通常涉及到能源密集型的活动,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使原材料获取阶段的碳排放相对较高。此外,原材料的运输通常涉及到长距离的物流活动,运输能耗非常大。相比之下,生产制造阶段的碳排放通常因为技术的进步、工艺的改进和清洁能源的使用而得以控制。
(3) 技术路径
当前光伏组件技术路径提升空间主要集中于优化产业链生产工艺,节能降耗;如降低硅片厚度,提高硅片尺寸、提高组件效率三个方面。硅料生产和硅棒拉制都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资源,通过采用自动化、机器学习等智能制造技术,可以使生产线运行更为高效,从而有效降低改硅料生产和硅棒拉制过程的电耗和硅耗。降低硅片厚度,提高硅片尺寸可有效减少材料和能耗消耗,从而降低碳排。不断提高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也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效的电池技术如PERC、TOPCon和HJT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转换效率显著提高。
(4) 碳足迹核算
目前国际上,尤其是法国和韩国,对于中国的光伏组件碳足迹计算采用的默认因子值显著高于中国实际情况。若使用中国本地因子值进行计算,最终的碳足迹结果相较法国标准降低比例高达50.3%。不合理的因子值设定导致在同等条件下,中国光伏产品碳排放数值偏高,这直接导致中国光伏产品在法国的市占率远低于欧洲其他国家。作为全球主要的光伏出口国,中国的光伏组件企业面临日益严峻的出口碳壁垒。
为推动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光伏组件的环境表现和减少碳排放,《报告》建议:
- 推广《低碳产品量化要求 出口光伏组件》标准。通过提供清晰和标准化的方法来评估和报告光伏组件的碳足迹,为制造商和出口商满足国际贸易要求和可持续性标准提供支持。
- 推广中国光伏产品碳排因子库。使用具有时间和地域代表性的高质量排放因子,可以更好地衡量其环境影响,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碳排放。
- 鼓励企业应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展碳足迹核算和绿色认证工作。基于平台实现覆盖全产业链的产品碳足迹和供应链碳足迹管理。
德勤中国全国行业规划主管合伙人郭晓波表示: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对全球变暖的日益关注,光伏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正成为全球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关注的焦点。中国光伏行业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技术创新、生产工艺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以降低光伏产品的碳足迹,满足迅速变化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主管合伙人李晓晨表示: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的强劲推动下,海外市场对光伏组件的需求呈大幅增长。实施碳足迹认证、深入探索产品减碳技术创新,不仅是提升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策略,也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德勤中国研究中心合伙人陈岚表示:光伏组件碳减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光伏组件碳减排潜力的探索和分析,以及比较不同碳减排途径的优缺点,能够为光伏组件制造企业实现低碳经济和环境友好型转型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