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德勤2021年第四季度CFO速递
第4期
浏览本页内容
- 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回顾与前景展望
- 2021年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并购市场分析与趋势预测
- 全球税制重塑2.0系列 ─ 关于应对经济数字化税收挑战“双支柱”方案最新进展
- 零信任:公司网络安全的新主流
- 疫后企业对CFO的职责提出了新要求
2021年已接近尾声,回顾2021年的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放缓,三季度GDP增速为4.9%,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会更低,但中国政策制定者有足够的金融资源和政策工具来遏制经济的下行风险。随着处理疫情经验逐渐丰富,政府正采取更加精准的防疫措施,以减少对经济的影响、恢复消费和服务供给。防疫限制措施对全球供应链的持续冲击带来了能源价格的上涨,中国政府也在推动加快煤炭生产来应对电力短缺对经济活动的拖累。
本期季刊增设了“首席经济学家观察”专栏,将定期发布德勤研究团队对宏观经济的形势研判和趋势分析。本期速递总结了德勤对十四五规划发展重点的解读,并节选了重点行业及市场的年度回顾,如制造业及人工智能应用市场、生命科学及医疗并购市场及IPO市场的回顾与展望。我们也加入了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双支柱税收治理方案更新等企业运营方面的议题,希望为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带来启发和思考。
首席经济学家观察
自本期起,我们将增设“首席经济学家观察”专栏,定期发布德勤研究团队对宏观经济的形势研判和趋势分析。
亚太区域前景分化
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针对亚太、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和热点经济议题做出了分析和解读,主要观点包括:
- 虽然亚太地区面临着新冠变异病毒的再度抬头、供应链风险持续以及能源价格上涨和电力短缺等一系列挑战,但考虑到疫苗推进加速、民众抵抗力增强以及各国采取更精准的防疫措施等,我们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前景整体保持乐观的态度。
- 亚太地区各个经济体的经济表现将出现分化,每个经济体的国家公共治理能力、对全球经济复苏的敏感性、以及实施长期改革的决心会带来经济复苏的差异化。
- 自今年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态势会带来更大的增长压力,我们预计中国将保持适度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遏制下行风险。
趋势与展望
新发展格局下的大湾区——“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点
粤港澳大湾区在“十四五”时期新发展格局下被赋予重要角色,针对大湾区在“十四五”规划中的定位,德勤建议未来发展重点围绕四个议题展开:建设国际创新中心作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平台;成为全国绿色转型标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探寻供应链协调发展的领先模式作为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以及搭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以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的桥梁。
完善创新生态
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科技创新所需要素,如龙头科创企业、高新技术人才储备、科研产业链布局、以及全国领先的创新环境。下一步,粤港澳大湾区应充分利用香港区位优势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来增强国际影响力,推动大湾区产业高端化发展进程,培育新一代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产业集群,以源头科研创新和基础研究引领关键性技术的突破。
探索绿色转型
德勤认为大湾区绿色转型的核心是持续推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四大行业转型,包括清洁能源的生产利用、交通电气化的持续深化、绿色建筑智能化转型,信息通信高能耗领域的绿色转型。未来,建议设立大湾区绿色发展委员会,统筹规划大湾区11市的绿色发展目标、协同治理机制、碳排放目标和控制制度,以及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市场。
协同发展供应链
大湾区各区域(如广东、港澳)物流、贸易管理制度存在差异,基建信息平台数字化发展不足,为区域物流的互联互通带来了一定挑战。未来,大湾区需要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推进大湾区物流枢纽建设和协作,加速智能化物流平台建设,并鼓励企业参与建设以AI、物联网为核心技术支撑的物流供应链生态闭环。
引领高水平开放
在深化开放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正以横琴、前海重大合作平台为突破口,通过制度创新为大湾区的深化开放积累经验。2020年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于2022年1月正式生效,有利于扩大大湾区面向东南亚的贸易和投资,提升开放水平。大湾区将以金融开放为重点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优化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脱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中国已经承诺在2030年碳达峰,并且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看似当下将为脱碳付出高昂的成本,其实是为促进气候驱动型变革下注的长远投资,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德勤独家定制的D.Climate模型预测了物理层面的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该模型显示了在应对气候问题上的不作为或者改革不充分可能带来的严重经济影响(经济损失估计为180万亿元),以及该议题将为中国经济重塑带来的巨大机遇。到2070年,快速脱碳可为中国经济带来约116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收益(按现值计算),与不作为的情形相比,将带来相当于GDP2%增速的效益。
制造业+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展报告
人工智能可帮助制造业企业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并创造新的生态组织模式。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据估算,人工智能在中国制造业的市场规模从2019年开始保持每年40%的增长率,并有望在2025年超过140亿人民币。
我们对人工智能重点市场的主要发现如下:
基础层市场: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年均40%-50%增长,其中GPU与FPGA市场已被国外寡头垄断,唯ASIC未被垄断,成为各方布局焦点。
技术平台层市场: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技术及人工智能云部署将带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应用市场的增长。预计到2025年,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市场将分别达到55亿元和44亿元人民币,人工智能云部署的市场规模将达60亿元人民币。
应用层市场:从行业应用角度,电子通信/半导体、汽车、能源电力行业的应用市场规模和增长将领先于其他行业。预计到2025年,上述三大行业应用市场的规模将分别达到41亿元、37亿元及25亿元人民币。从应用场景角度,预测性维护或将成为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的杀手级应用。柔性生产、协同制造等新的制造模式将推动智能排产应用的增长。
人工智能制造业应用依然面临芯片技术有待突破、解决方案无法直击业务痛点、复制性差,以及企业理念和人才掣肘等挑战。德勤建议政府与全社会协力从人才培养、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技术产业融合、关键性技术研发等方面推动人工智能应用。
专精与实务
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回顾与前景展望
中国新股市场于2021年前三季度表现稳定,并较2020年同期的表现更出色。由于各类不同的改革和监管机构的努力维持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令到所有市场(深圳主板除外)有更多新股发行,而除了上海科创板外,所有市场于2021年前三季度均录得融资额的增长。此外,在行业分布上,制造业新股数量的比例也上升了。随着上海科创板及创业板的新股发行数量持续增长,德勤中国的资本市场服务部预计,2021年中国内地新股市场大部分新股将会来自这两个市场,同时,来自制造及科技业的中小型企业仍将继续推动整体的新股数量。
虽然香港新股市场在第三季度的表现放缓,但是德勤欣然见证不同股权架构能够自其相关机制于香港推出后的短短时间内变得如此广受投资者欢迎,而有关新股的数量和融资额均较去年同期有所递升,这正显示了香港为科技和创新企业所打造的生态圈,及与内地资本市场及政策上互联互通的优势。资本市场服务部预计,在没有重大监管政策改变的前提下,香港新股市场将能于2021年12月底达到其预测,这有赖于截至9月底时,准备上市公司名单变得长而强大,已有接近200家上市申请人,当中包括双重第一上市及来自新经济公司的上市项目。
2021年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并购市场分析与趋势预测
2020年,中国生命科学及医疗行业的并购交易强劲反弹,若不考虑2019年多笔超过10亿美元的超大型交易,2020年的交易额同比增长45.2%。疫后快速恢复的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市场吸引了更多国际资本,特别在生物科技和制药领域。2020年也发生了较多跨境授权交易,尤其是对外授权(license-out)交易增长迅猛,从2019年的3笔增加到2020年的23笔。2020年,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及IPO融资额同比小幅增长,医药与生物科技和医疗器械成为细分领域的领跑者,投融资金额分别增长25.5%和42.4%。
我们预计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市场的并购活动将全面增长,未来创新驱动、医疗服务和分销渠道数字化的趋势将延续:
- 进入后疫情时代,疾病预防和互联网医疗的需求仍然没有得到满足,未来预防保健措施和药物会持续受到关注。
- 数字化和创新化发展将继续驱动生命科学融资的增长。
- 中国具备基础设施和资源来鼓励医疗设备领域的创新,发展中高端医疗器械制造,进一步实现医疗设备本土化发展。
- 随着中国制药企业逐渐将重心从仿制药转向创新,中国的医药研发和生产外包服务公司(CXO)将有很大发展空间,主要受益于国内制药企业的强劲需求。
- 越来越多的大型公立医院会通过合作或收购的形式来实现区域性医疗服务的整合。
-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医疗的深入发展,远程医疗将在后疫情时代广泛应用于老年护理和慢性病管理。
全球税制重塑2.0系列 ─ 关于应对经济数字化税收挑战“双支柱”方案最新进展
2021年10月8日,G20/OECD的BEPS包容性框架(包容性框架)就国际税改改革方案发布了一份声明,136个包容性框架税收管辖区已对此达成共识。最新的包容性框架声明对今年7月达成的共识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遗留问题进行了明确,另外,一个重要的进展是爱尔兰、匈牙利和爱沙尼亚经过协商签署了协议。
通过协商达成了不开征新的数字服务税(除非支柱一下的金额A在2023年底无法实施)。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家已经宣布打算考虑采取单边措施,更新后的声明还包括一项实施计划,承诺了2023年开始生效执行这一雄心勃勃且具有挑战的实施时间表。为了便于各国在援用辅助措施之前有机会通过国内立法先行实施收入纳入规则,低税支付规则的实施时间将推迟至2024年。
接下来最重要的政治挑战是美国国内对这些规则的批准,特别是与金额A有关的规则。根据OECD的估算,支柱一将导致每年有一千二百五十亿美元利润的征税权重新分配给市场国。根据支柱二下的全球最低税规则,预计全球每年将新增一千五百亿美元的税收。虽然一些技术细节尚待解决,但对企业的影响已显而易见。我们建议企业一方面紧跟双支柱方案的最新进展和执行时间表,另一方面,审视自身的情况,提早准备,积极应对。
零信任:企业网络安全架构的新主流
随着公司运营模式发生变化,如应用程序从数据中心迁移到公共云盘、移动设备成为新的登录口、智能设备激增等,IT基础设施的边界逐渐模糊,使得现代技术生态无处不在。曾经的原则“信任验证”已被“从不信任,始终验证”原则所替代。根据IBM于2021发布的数据泄露报告显示,数据泄露的平均成本已达到424万美元,在较高比例的远程办公场景下,平均成本更是高达496万美元。
零信任架构采用的网络安全控制体系,仅允许用户访问被授权的应用程序,防止其他用户访问他们不需要的网络部分。新冠疫情大流行提高了远程办公的比例,进而加快了公司采用零信任架构的进程。
采用零信任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更换现有的基础设施。 以下包含了CFO在零信任转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 零信任架构需要强大统一的身份和访问管理系统并已在所有应用程序和数据存放位置贯彻实施才能发挥作用。首席财务官可以从提升身份和访问管理功能入手,例如,身份认证里的单点登录。
- 鉴于零信任技术市场分散且没有单一的一站式供应商,首席财务官可以考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或扩展现有的网络安全设施来创建一套协调的安全控制系统,进而支持多个技术生态系统之间的融合。
- CFO应花时间与企业内外部相关利益相关者就零信任架构计划达成共识,例如,网络安全、IT、应用程序所有者和终端用户,进一步推动转型过程,避免运营中断或对用户体验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
人才与发展
疫后企业对CFO的职责提出了新要求
疫后全球的高流动性带来了IPO市场的蓬勃发展,财富500强和S&P500强企业的CFO高管流动率上升, CFO职责范围的不断扩大,这些因素都促使CFO人才的抢夺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我们采访的三位猎头招聘人员分享了他们对CFO就业市场的看法,以下内容是关于企业在疫情大流行后对CFO技能和特质的要求:
- 主导扩张计划的企业领军者:一项在并购行业从业者中开展的调查发现,并购活动预计将在2021年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在强劲的扩张需求下,首席财务官需要熟悉并购交易流程,促进外延式增长。总体上看,协助企业公开发行(包括首次公开募股和二次发行)和国际扩张的相关工作经历保持高需求。
- 管理疫后工作方式的变革者:疫情加速了工作场所的一些趋势,例如,虚拟化办公,灵活工作安排以及新自动化工具的集成。以增长为导向的企业希望确保他们聘请的CFO可以适应不同的业务模式,为企业战略实施及时提供洞察力和决策支持。
- 促进多元化、公平和包容(DEI)、有温度的领导者:疫情大流行引起了对社会和种族问题的关注,DEI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首席财务官们需要在工作中展现出同理心和包容性,并提出系统性推行DEI的方法。
联系我们
如需查询,请与您熟识的德勤合伙人联络,或通过以下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络。
施能自
副主席
德勤中国
电话: +86 10 8512 5888
电子邮件: normansze@deloitte.com.cn
杨颖
合伙人
财务与绩效转型业务
德勤中国管理咨询
电话: +86 10 8520 7822
电子邮件: megyang@deloitte.com.cn
孙博
高级经理
首席高管菁英中心
德勤中国
电话: +86 10 8512 4866
电子邮件: bsun@deloitt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