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德勤2022年第四季度CFO速递

第8期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5日

从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正值复苏,同比增速达到了3.9%。近期二十大的召开为未来五年、十年以及更长时期明确了各领域的发展重点,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其中,二十大报告要点中“安全”一词出现频率达到90次,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产业链安全的战略重要性进一步提升。疫情的冲击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加速了企业的数字化进程,确保数字化技术的安全可靠性和供应链的稳定可控已成为企业的主要挑战。企业需要不断提升风险预判和管理能力,在拥抱数智化的同时提高运营弹性和效率,维护品牌、客户、员工的信任度。

本期速递基于行业动态、以及企业当前面临的新变革提供了较有针对性的解读和参考,不仅有宏观层面的二十大报告研读体会,也涵盖了新兴行业的发展变化,如新能源行业投资并购交易、中国上市银行绿色金融洞察与展望。另外,也聚焦了在当今时期企业重点关注的内部运营能力,包括动态财务、当今财务人才、税务转型趋势调研结果、以及数字化风险调研结果。我们希望这些摘录将为企业决策者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

 首席经济学家观察

四季度经济有望回升

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就2022年四季度的中国经济展望分享了他的观点:

  1. 从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正在复苏,同比增速达到3.9%。如果接下来政策重点转向提振经济,比如推出具体举措稳定房地产市场以增强消费者信心,那么第四季度GDP增长可能会出现进一步改善,2022年全年GDP增速可能达到3.2%-3.5%。
  2. 在美联储持续收紧政策的背景下,中美利差不断扩大,将继续给人民币带来下行压力。我们预计美联储正越来越接近紧缩周期的尾声,并且考虑到中国仍保持着可观的经常账户盈余,可以通过增强汇率灵活性来扩大货币政策空间。
  3.  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措施来提振房地产市场,但先前降低房贷利率和退税等政策的刺激力度较为有限;近期房企股票和海外债的波动也显示出房地产市场正面临更为严峻的金融风险,若不妥善解决,将冲击消费市场信心。因此建议下一步政策重心可以放在促进房地产回暖的定向灌溉。


阅读详细报告:四季度经济有望回升

二十大报告研读体会及展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涉及国家发展各个方面的纲领性报告,为未来五年、十年以及更长时期指明发展方向。报告在继承十九大报告和“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方向指引,纳入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了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与十九大报告相比,二十大报告在发展举措部分增加3个章节,分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均作为单独部分进行阐述,体现了对科教、法制、安全的重视和强调。我们节选了以下四个重点议题的研读体会及展望: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重点。报告指出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需要继续关注实体经济,在制造业重点关注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研究、专精特新等领域;同时推动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进一步融合。另外,数字经济将加快发展,使其与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强调发展的安全性。报告提出“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需坚守1.2亿公顷耕地红线,解决种子对外依存度高问题;能源安全需降低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切实推进新能源战略;产业链安全需解决芯片、核心技术的卡脖子环节,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低碳转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重要方向,在有计划推进的同时确保能源供给结构平稳安全过渡。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受到重视,新能源发展提速。数字技术与电网、储能、补能设施建设的融合推进将催生新兴业态,并产生新的绿色合作方式和解决方案。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贸易强国。发挥中国巨大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和生产要素,稳步扩大在规则、条例、管理和标准方面的体制开放。同时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着重升级优化货物贸易、创新服务贸易、以及发展数字贸易。

 趋势与展望

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行业投资并购交易分析

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行业投资并购交易活跃,较去年同期涨幅达77.6%,其中动力电池产业链交易量创新高,贡献了超过一半的交易额。按投资方类型看,PE/VC投资方占比略高,民企参与投资并购热度也在不断增加,参与交易数从2020年上半年的31笔增加至2022年上半年的90笔。总体上看,国内为主要交易市场,出境交易在外部环境不稳定背景下整体呈下降趋势。以下是新能源行业细分领域的交易活动分析:

  1. 动力电池产业链投资并购热度居新能源细分行业首位,其中新能源汽车投资并购交易热度较高,动力电池亦受到关注,尤其是固态电池和锂金属电池等发展新方向。在高比能主线演进方向推进下,锰系正极、无钴正极材料和硅负极材料等发展新方向受到投资方关注.
  2. 清洁能源发电投资并购交易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境内交易占比最高,国企为投资并购主力军。其中电站投资并购交易量遥遥领先,光伏电站和风力电站为投资重点,另外生物质能逐渐成为新能源发电投资并购新生力量。
  3. 光伏产业链中游投资并购交易最为火热,相较先前产业链资本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电池、电池片及组件环节,2022年上半年则多点布局,技术将是未来竞争重点,异质结电池作为下一代光伏新势力获得资本关注。
  4.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发布明确了氢能为战略性发展重点方向,带动2022年投资并购交易热度增加,资本紧跟政策动向,投资并购交易多专注于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和质子交换膜等领域。
  5. 储能发展成为解决清洁能源不稳定性的必要条件,储能产业链投资并购交易从2021年上半年起大幅增加 ,关注点主要在储能电池及材料,2022年液流电池崭露头角,现阶段主流技术路线是铁/铬电池和全钒电池,目前均处于产业化初期。

2022年全球数字化风险调研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道德规范问题已变得更加普遍,因此这些数字化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变得至关重要。本次调查发现,只有22%的消费者对数字化技术“充满信心”,而这一比例在企业领导人中为40%,因此消费者与企业领导人之间存在巨大信任落差。德勤在全球范围内采访了金融服务、公共部门、消费品等行业的领导和客户,探讨了如何帮助消费者和企业建立对数字化技术使用的信心。

数字化技术控制权、监管干预增强消费者使用意愿。调查表明数字化的最佳应用场景是提供参考建议或提高流程效率,但用户应该拥有对最终决策和结果的控制权和透明度,例如拥有更多操控或取消数字化程序的权限。同时过半数的消费者(55%)表示,监管机构拥有更多的权限和监督权会增强他们对数字化技术使用的信心。

负面数字化事件大多数不涉及技术问题,以人力与技术之间的交互问题为主。最普遍的问题是客服人员无法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23%的受访者表示经历过这种情况,缺乏经验的服务比技术故障更令人担忧。因此,数字化转型不仅关乎技术,应长期考量人才和流程的优化。

企业领导人未能及时预见或缓解数字化风险。仅有15%的企业领导人能够及时意识到客户因数字化事件而放弃合作的风险,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领导人认为所在企业在核心数字化风险管理能力方面尚不成熟,相关职责范围有待界定。企业应将数字化风险视为全新且独立的风险类别,并采取系统性的方法来管理相关风险。

 

阅读详细报告:2022年全球数字化风险调研

中国上市银行绿色金融洞察与展望

自2015年国家首次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开始逐步建立,在绿色金融标准、环境信息披露、绿色金融评价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结合区域发展和气候投融资因地施策,积极拓展货币政策工具箱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德勤以中国59家上市银行为样本,涵盖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现状,梳理了当前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政策制度、管理举措、能力建设、产品服务等六方面提出建议和展望,帮助银行系统化搭建绿色金融管理体系。

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扩大,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在不同类型银行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从增速来看,国有大型银行稳步增长,年平均在30%左右,其挂钩类信贷产品与国际接轨。中小银行增幅显著,股份制银行在2020年增速高达94%,充分结合地方绿色金融政策进行产品开拓。相较于中小银行,国有大型银行在环境效益信息披露上完成度较高,有50%的国有大型银行均披露了主要类目。股份制银行在过去三年内的披露占比从30%上升到50%,城商行与农商行的披露占比在10%-20%之间,总体呈现上升态势。

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投资、承销的方式积极参与绿色债券市场。截至2022年8月,存续中商业银行发行绿色债券总额超过1,900亿元。绿色债券发行的主要场所为银行间市场,约50%的绿债发行量均在银行间市场流通,其买卖交易的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未来商业银行在绿色债券相关的产品创新上可考虑绿色债券的可持续发展外延。

绿色投资的主要参与者是商业银行的子公司或集团公司。国有大型银行牌照种类丰富,全方位参与了绿色投资的资本市场。近40%的股份制银行主要通过租赁、理财子、投资公司和基金参与绿色投资,城商行则不到20%,而农商行则趋于零。

股份制银行积极参与和开发多种多样的绿色服务方案。各类银行在绿色服务领域差距较小,股份制银行以及中小银行的积极性较大,在绿色指数和碳排放市场服务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未来在开拓服务方案、发挥银行资金托管、支付和中介服务领域,中小银行有望取得突破。

 专精与实务

关键时刻系列——动态财务

内部、社会、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的变化致使许多首席财务官开始考虑如何构建动态财务能力,以支撑企业快速变革。目前来看,在试图应对颠覆性变革时,只有很少一部分财务职能部门能够做出需要的快速响应,动态财务作为一种新型运营模式,其建立的敏捷性、弹性和自动化流程将帮助财务部门提升稳定性和风险响应能力,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我们定义了一系列动态财务原则以帮助财务领导人调整组织模式以适应外部变革。

图:动态财务原则

为了更好地建立动态财务,首席财务官应清楚了解组织应该首先专注于哪一项动态财务原则,并继续打破如职能孤岛、技术成本、以及驱动力不一致等障碍。我们分析了商业模式转型、资产剥离、市场冲击三个场景,并说明了建立动态财务能力的具体举措:

  1. 组织在进行商业模式转型过程中,现代化的核心及边缘技术、定义明确的数据模型、以及企业内部的数字风险治理方案是支持新业务部门启动的关键举措,帮助组织以最少的投资适应新的流程和产出要求,并在可控风险的空间内有效地设计和实施新的报告业务。
  2. 资产剥离需要组织具备可复制的基础财务工具,以及可协调的企业数据策略和工具,在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情况下为持续的按需分析提供支持。同时围绕业务需求进行人才和交付模式设计,使得财务团队拥有跨职能和跨领域的工作经验。
  3. 面对市场冲击需要财务部门随时提供及时的见解,技术、流程、人才和数据缺一不可。作为后台部门提供优化的端到端流程服务,并通过技术赋能流动性管理和预测,提高对现金的可见力和控制力,从而快速评估盈利能力进行决策。

税务转型趋势调研——聚焦技术

伴随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双支柱"方案达成共识,以及税务机关加速推进数字化税收征管,企业内部系统和流程面临艰巨挑战。本次调研中,70%的企业税务领导人预测在未来三年内,税务机关将拥有更多直接访问其企业系统的权限。在税务转型背景下,企业转向新一代ERP平台以及向税收征管数字化的快速推进已是大势所趋,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采取更积极的策略参与税务部门的技术升级,包括重新设计整套数字化架构。

新一代ERP系统帮助获取信息且实现税收透明。税务领导人通过新一代ERP项目与财务部门合作,借助改进后的标准化流程和集成系统获取与税务相关的数据, 使得企业建立有序的税务数据库。绝大多数受访企业(86%)正在部署基于云端的新一代ERP系统,已部署了新一代ERP系统的企业不仅提升了税务合规与申报能力,更在其他多个方面获益,例如60%的受访者表示,系统针对OECD“双支柱”要求有着非常强大的复杂场景建模能力。

税务工作中加速纳入人工智能。调研发现,税务领导人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来实现税务运营转型,75%的受访者表示,其团队可能在未来两年内应用这些技术,主要涵盖税务数据分类、实时调整税务申报、数据质量提升等领域。但数据治理问题、内部对变革的抗拒以及技术人才短缺会阻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发展。

混合运营模式将成为常态。80%的受访者表示团队正在朝着一个由外包、自建与内外合作模式相结合的税务运营模式发展。相较于欧洲和北美地区受访者使用外包服务,亚太地区的大多数受访者则趋于使用内部团队应对税收征管数字化。未来工作,大多数(74%)受访者表示,当内部能力足以高效应对相关工作时,至少有一部分工作会重新由企业内部完成。

 人才与发展

关键时刻系列——财务人才转型进行时

在过去几年的社会动荡和全球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企业员工纷纷提升了对于工作的预期,例如工作灵活度、职业发展和机遇、报酬、工作认同感等。这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将其财务职能重新定义为一项动态能力的机会,比如通过应用技术解决方案重构财务工作内容并实现新成果和新价值;匹配合适的技能和岗位需求释放员工潜能并让员工参与到新兴工作模式中;以及在企业内部加强营造包容、公平的工作环境。

财务团队作为故事叙述者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疫情加速了财务团队成为企业战略决策关键支柱的必要性,财务团队有责任明确未来趋势,并向其员工解释潜在机遇和影响,例如,讲述企业未来发展,展现财务工作者和技术如何利用各自优势协同工作并产生积极影响。

技术作为补充工具帮助财务工作者提升工作内容的价值。财务工作者需要充分应用技术工具,而不是强迫他们适应技术的发展需要,因此财务主管首先要清楚未来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并继续了解新工作内容对技术或员工技能的需求程度。

灵活是关键,多元化工作模式将会长期持续。超过70%的员工希望继续保持灵活工作模式,并保留远程工作选项,我们预计大多数企业将会提供多元化的工作模式。财务主管在制定其办公场所策略时,应当从灵活的薪酬和福利方案、人才发展周期、变更管理等多方面予以考虑。

联系我们

如需查询,请与您熟识的德勤合伙人联络,或通过以下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络。

施能自
副主席
德勤中国
电话: +86 10 8512 5888
电子邮件: normansze@deloitte.com.cn

杨颖
合伙人
财务与绩效转型业务
德勤中国管理咨询
电话: +86 10 8520 7822
电子邮件: megyang@deloitte.com.cn

孙博
高级经理
首席高管菁英中心
德勤中国
电话: +86 10 8512 4866
电子邮件: bsun@deloitte.com.cn

Do not delete! This box/component contains styling script that used on this page. This message will not be visible when the page is activated.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