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德勤2023年第一季度CFO速递

第9期

发布日期:2023年3月7日

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正持续增强,大部分中国人已从新冠冲击中走出,为消费反弹奠定了良好基础。近期《求是》杂志刊发的《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指出,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所以要优化政策举措,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文章又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由于疫情放开后的经济恢复进程比预期顺利,我们将2023年GDP增速预期上调至5.0%。市场复苏需要一定时间,大部分企业仍面临疫情冲击后的需求疲软、增长乏力等挑战。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依赖企业不断优化其管理机制,灵活调整其运营模式,以及数字技术赋能。

本期速递囊括了资本市场、银行业以及汽车行业的2022年回顾及2023年展望,对企业进行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包括财务的数字化和自动化、ESG战略的税务考量,还引入了人力资源领域的前沿理念,比如技能型组织、指数型人力资源。我们希望这些摘录将为企业决策者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

 首席经济学家观察

政策助力兔年“报复性消费”到来

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就2023年的中国经济展望分享了他的观点:

  1. 2022年中国经济经历了较大波动,随着2022年底中国接连出台支持楼市的政策、优化防疫措施,市场信心明显回暖。预计中国经济已越过低谷阶段,在各类充分政策的支持下,2023年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实现5%的增长。
  2. 考虑到2023年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外需可能会面临更具挑战性的环境。中国将扩大内需定为首要任务,通过提振消费和民间投资来促进内需。随着疫情高峰过去,餐饮、娱乐、旅游等消费场景积极恢复,为消费反弹创造良好条件。
  3. 重振民间投资也是政府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另一落脚点。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明确了民营企业的作用,并强调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为激发市场信心打上强心针。

 趋势与展望

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22年回顾与2023年前景展望

资本市场服务部指出,按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融资金额计算,上海、深圳和韩国的证券交易所登上2022年全球新股市场排名的前三位置,香港交易所排名第四。

2022年,中国内地市场受惠于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例如于大部分市场推出新股发行注册制和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因此尽管面对经济的挑战,仍然能够在2022年以新股融资总额刷下新的纪录。内地疫情防控措施优化,稳增长等稳中求进的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展望2023年新股发行预计将会保持稳定增长,融资额有望继续攀升。

  • 上海科创板将有120至140只新股融资3,050至3,400亿元人民币;
  • 深圳创业板可以有150至170只新股融资1,850至2,100亿元人民币;
  • 上海和深圳主板有大约60至80只新股融资1,100至1,250亿元人民币;
  • 北京证券交易所会有大约100至120只新股融资200至240亿元人民币。

受到地缘政治和宏观经济影响,包括俄乌冲突持续和美国大幅度加息,虽然2022年香港新股市场表现较为疲弱,但是仍然能够透过在2022年全球证券交易所以新股融资额排名跻身第四位一事展示其市场韧力。资本市场服务部预测,在多个不同的利好因素和发展的支持下,包括美国放慢加息和预期中港两地全面通关,2023年香港将会有110只新股融资约2,300亿港元。资本市场服务部预期香港新股市场明年年初的表现较为放缓,但是市场的动力随后将会增强,因此资本市场服务部确信香港新股市场于2023年整体表现将会更理想,并会继续突显作为内地连接全球或全球联系内地的“超级联系人”角色。

虽然更多中资企业于第三季度在美国上市,但是此动力于第四季度减退。2022年此市场的新股数量及融资额较2021年大幅减少。早前已在香港进行了检查美国上市中概股的审计底稿的工作,随着一些基本因素得到改善,如美国加息较慢和中国经济再次壮大,资本市场服务部期待中资企业赴美上市的市场于2023年能够转趋更加活跃。

德勤汽车行业2023趋势及展望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实现25.6%的渗透率,零售渗透率有望至2025年超过40%。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从政策影响转向市场化结果,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动机由获取牌照或补贴等政策因素转向驾驶体验、用车成本等产品因素。同时,技术创新带来的生产成本优势,以及产品投放的多样性提升刺激未来新能源汽车需求稳步提升。出口方面,主要出海目标国消费需求收缩对中国车企冲击有限,产品、技术、产业链、运营等能力升级已形成一定行业比较优势。预计汽车出口仍将保持强劲,逆势增长。未来车企竞争将继续围绕产品矩阵的打造、生态体系的构建展开:

市场结构由“哑铃”型逐步转变为 “纺锤”型,主流市场和高端市场有望成为主要增长来源。主流市场(10-20万元)已经成为销量最大区间,占据44%的销量。不仅意向购车者较其他区间多,可供选择的车型也丰富,2022年内推出的新能源车型超过了25款。高端市场(30万元及以上)的渗透率明显落后于其他市场,增长潜力巨大,车企纷纷发力高端市场。

技术、数据、商业化、用户成为智能化产品发展核心因素。在技术、数据层面,自动驾驶正在转向数据驱动模式,因此对数据的有效和安全利用、更高效的算法迭代能力、以及工程化能力成为下一阶段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商业化层面,自动驾驶企业需要从商业潜力和技术落地的经济性出发寻求商业化新的突破口。在用户层面,企业需要从用户角度思考,平衡用户体验和安全性,做好人机共驾阶段下的人机交互体验。

汽车厂商对于系统软研回归理性。诸多主机厂及价值链上的企业在深度试水软件能力建设及系统开发后,逐渐意识到由于缺少软件研发基因与高质量的研发体系,无论从经济性还是研发成果领先性来看,都难以实现当初的预期和目标。未来主机厂或考虑更经济、高效的软研模式,如合作模式、以及深度定制模式。

绿色转型将从车型电动化的加速延伸至产业链,实现供应链脱碳是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新能源车企将通过打造“两化”与“三链”进行业务转型。“两化”指车型的电动化与智能化,摒弃以化石燃料为动力,并以智能网联进一步提升出行效率;“三链”包括绿色供应链、清洁能源链、和材料再生循环链。未来车企将布局清洁能源产业链关键领域,而降低整个供应链上的产品碳足迹。

2023年全球银行业及资本市场展望

受全球宏观经济动荡的影响,银行盈利能力预计在未来几年中仍然疲弱。为抵御宏观风险,银行应重新评估传统产品、服务和行业界限,创造新的价值来源。嵌入式金融、代币化资产、金融科技、数字身份、绿色金融等众多领域潜藏巨大机遇。德勤将着眼于银行的5个业务板块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2023年趋势展望:

零售银行业务聚焦客户体验、新兴市场潜力以及风险防范。依托云迁移、低代码/无代码应用平台,银行零售业务应优先制定以数据为驱动、多渠道协同的客户体验策略,并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建议和实操指导。未来将在ESG、嵌入式金融、数字资产方向开发创新型应用程序,同时采用新方法应对运营风险和监管要求,如从定期审查转向持续监控。

支付机构打破常规业务模式以扩大竞争优势。发卡机构、支付网络等支付机构将通过收购金融科技公司/或与之合作扩大其价值主张,例如发卡机构提供更多个性化体验,涵盖开支限制举措、债务管理预算建议以及个性化奖励等增值功能。此外,企业将加速部署技术系统以应对消费者保护和数字资产领域的合规监管。

财富管理顾问业务逐渐走向数字化和一站式服务。财务顾问服务大众化以及消费金融内外领域的融合将促使财富管理机构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咨询。同时数字理财顾问模式的加速发展,未来各财富管理机构将提速中后台的数字化,运用技术和数据赋能个性化服务。

数字工具赋能对公业务、交易银行服务模式革新。对公业务通过重塑数据架构来提高数据质量和改善数据访问,及时应对对公客户定制化数字解决方案、数据驱动型解决方案的需求,还应将气候风险纳入信贷风险管理。交易银行则是加速推进高效、可扩展的现代化技术基础设施,在优化手动流程、提升效率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丰富的数据洞察和定制报告。此外,数字资产托管的市场机遇如稳定币、央行数字货币已形成发展趋势。

投资银行聚焦成本控制并继续加快数字化进程。投资银行持续进行技术投资,尤其是基于云的解决方案的投资,同时建立更稳健的数据架构。银行需要重新考虑人才招揽和保留策略以应对严峻的劳动力市场和不断上升的人力成本。另外,净零排放竞赛将为投行带来了崭新机遇。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加速规模化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期望。构建基于云的基础设施并通过专有API扩展可用的应用程序是服务提供商首要考量的事项。云计算支持的微服务、对实时数据馈送的灵活访问和定价、交易工作流自动化工具都已趋于成熟。未来应持续构建引领转型的基础设施,比如向净零经济过渡以及金融资产代币化。

 专精与实务

数智时代,首席财务官的数字化领导力

随着数字化变革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正积极探索更高效智能的运营和发展模式。在最新一期首席财务官调查报告中,我们收集了来自中国内地、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财务决策者对商业环境、商业策略、财务优先事项领域的主要观点,还特别聚焦了企业财务部门的数字化转型,探讨如何选择和善用众多的创新技术推动企业的财务数字化。

本期调查发现虽然受访者对当前中国经济环境的态度趋于谨慎,但仍然认为中国在全球经济局势中占据相对优势,有超过四成的受访者对中国未来一年的经济前景感到乐观。疫情以及其后的经济复苏成为首席财务官最关注的外部风险因素,关注度由上期调查的49.0%大幅上升至71.9%,其中消费、生命科学与医疗、以及科技、传媒及电信行业均有超过八成受访者对疫后经济复苏担忧,相比整体受访者的71.9%更高。企业增长乏力被视为最令人担忧的内部风险因素,对比上期的调研结果,受访者比例从不足四成增至接近六成,紧随其后的是成本压力,消费、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担忧程度较高。

从数字化进程来看,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在数字化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过半的首席财务官认为财务数字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流程自动化还未普遍应用。企业内部系统割裂所导致的信息孤岛,数字化专业人才的匮乏及企业员工对数字化认知不足是财务部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对财务部门而言,未来数字化发展不仅仅意味着采用新的科技及提升流程自动化,而是需要具备崭新的思维,从制度流程、组织人员以及信息系统等多角度来推动部门的整体数字化。因此我们建议企业通过构建以专家财务、业务财务和运营财务“三位一体”的财务职能体系,厘清不同类型的职能,各有侧重地推进数字化转型。

图:“三位一体”的财务职能体系

 

动态财务——“无人驾驶”的财务运营

随着财务更多地被推动执行海量交易流程,被用来提供更多前瞻性思考和战略洞察,财务领导者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真正地精简运营,提高决策效率。“无人驾驶”的自动化财务运营是指关闭后台财务系统的特定流程,从执行特定任务流程转向自动化的财务操作。凭借全面集成平台连接数据、技术、流程和人员,企业可以实现自动支持端到端的财务运营模式。

图:“无人驾驶”的自动化财务含义

“无人驾驶”的自动化财务正在跨行业的组织中涌现,如在业务活动中提供战略性意见,提供即时准确的数据,允许财务职能在回答“发生了什么”的同时提供更多“假设模拟”型解决方案, 以灵活高效的财务运作模式为企业提供动态支持。

图:保障企业自动化财务运行的重要因素

 

税务领导人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五步法”

通过一项面向全球335位税务领导人的深入调研,德勤发现税务职能部门除通过税务合规和ESG报告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外,还需要以新的方式来处理可持续发展相关业务变化带来的税务影响,从而加快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根据调研结果和定性访谈,我们为税务领导人提供了如下“五步走”策略,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转型:

  1. 明确企业ESG战略的税务影响。税务领导人在了解企业ESG战略目标的同时,应帮助业务主管了解可持续发展流程和技术对供应链、商业模式以及其他战略转变的税务影响。此外,还应关注企业可能获得的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2. 了解企业价值链的税务影响。达成碳排放和气候变化目标通常意味着企业运营模式发生改变。企业领导者不仅需要知悉相关风险及应对之策,税务部门也需要提醒企业把握政府针对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出台的激励措施,比如碳捕捉、车队电气化的相关抵免和补助。
  3. 优先提升税务治理和透明度。税务部门应提升税务治理与透明度的建设,包括确定与企业相关的ESG报告标准、法规、ESG评级机构和行业标准。考虑制定系统性计划,来改善税务治理和增加税务信息透明度。
  4. 适配ESG需求的税务运营模型转型。可持续发展举措的推行,给税务部门增加了与ESG相关咨询和合规的工作,这对部门的工作技能提出了新要求,如碳减排技术的影响评估、潜在情景建模和政策分析。税务领导人应推动自身运营变革,既提升团队技能又丰富了团队角色,成为真正赋能的业务顾问。
  5. 明确ESG相关税务角色和职责。可持续发展涉及公司多个层面。税务领导人应明确ESG相关税务事宜的负责部门,并确保税务部门对ESG相关事项保持适度监督,尤其是超越传统税务职能范畴的事项。

 人才与发展

技能型组织:工作和劳动力的新运作模式

企业正朝着一种全新的工作和劳动力运作模式—“技能型组织”迈进,这种模式将人力资源决策建立在技能而非岗位。相较于工作局限于岗位设定的模式,技能型组织将工作与岗位分离,专注于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达成的结果和需要创造的价值,使得人们不被固定的岗位所束缚,可以灵活地被安排到符合自己兴趣的工作当中。 组织也将拥有一个更灵活、更便于管理以及更公平的运作模式。

根据德勤对全球1,200多名专业人士的调查,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尝试探索其他更好的工作方式。虽然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基于技能的模式,但人才短缺、数字化转型、敏捷性需求等因素将继续驱动组织模式的转变。调研中有77%的受访者表示在工作中灵活匹配技能对于应对未来的变化至关重要。

图:技能型组织架构运作的四个基本原则

 

企业向“技能型组织”转型中需要考虑以下五个事项:1)把不同类型的业务组合放在一致的框架中进行规划、安排和管理;2)“技能”的定义应考虑一系列技能、兴趣、偏好、职业发展等内涵;3)企业应警惕使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员工个人产生分析的偏见;4)企业应支持经过验证的员工技能数据跨组织流转;5)在员工技能运用的方面,提供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减少组织的集中控制。

通往“指数型人力资源”之路

企业正在经历技术、劳动力结构和工作方式的巨大变革,进而需要新型企业人力资源运作和组织模式来支撑其转型和发展。基于一系列研究和实践经验,我们发现“指数型人力资源”是未来重要趋势,倒逼人力资源部门以及企业内部重构工作模式。本报告将进一步分析该模式的特征,并探讨指数型人力资源的落地条件及执行路径。

转向指数型人力资源的组织需要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 适应性:适应性强的组织能够拥抱变化,运用持续的创新来调整运营和管理模式,及时响应不断变化的客户、环境和市场需求。
  • 敏捷性:强调主动、反复、频繁地交付产出,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团队沟通以及时识别问题,经常反思和改进解决方案,并利用透明的数据快速做出决策和事项优先级排序。
  • 架构:创建灵活有效、长期持续、以人为本的解决方案,构建整体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来提升员工体验以释放价值和生产力。
  • 技术驱动:技术赋能解决方案提供者以拓展工作范围,利用人机协作提高质量和效率,以及为企业领导提供更具科学性的决策建议。

传统的人力资源能力模型需要进行根本性的重组才能迈向“指数型人力资源”模式。指数型人力资源团队的决策将更多地基于数据,通过收集、组织、合成和分析数据,发现问题、预测趋势、提出建议并推行劳动力解决方案,来提高生产力和业务绩效。我们列举了以下新兴指数型人力资源超级岗位和所需能力,以供参考。

图:新兴指数型人力资源超级岗位及能力实例

 

联系我们

如需查询,请与您熟识的德勤合伙人联络,或通过以下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络。

施能自
副主席
德勤中国
电话: +86 10 8512 5888
电子邮件: normansze@deloitte.com.cn

杨颖
合伙人
德勤中国管理咨询
电话: +86 10 8520 7822
电子邮件: megyang@deloitte.com.cn

孙博
高级经理
德勤中国首席高管菁英中心
电话: +86 10 8512 4866
电子邮件: bsun@deloitte.com.cn

Do not delete! This box/component contains styling script that used on this page. This message will not be visible when the page is activated.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