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估值点金 | 中国债券市场违约启示与估值管理
发布日期:2022年8月3日
自2014年“11超日债”违约以来,中国债券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伴随着违约率的攀升。截至2022年7月15日,中国境内市场累计1,192笔债券违约,集中在私募债、公司债和中期票据。从违约数量和金额来看,以制造业和地产业为主,覆盖传统产业及半导体等高新技术制造业。2018年10月,北京华业开启房地产违约篇章,2019年至今,随着地产行业宏观调控的加深,泰禾、华夏幸福、花样年、恒大、融创等头部房地产企业,广州富力、四川蓝光、福建阳光、重庆协信等地方房地产企业,陆续暴露资金链问题,引发展期、未按时兑付本息等违约事件,同时牵动海外中资美元债市场震荡。
数据来源:WIND
彭博投资级及高收益中资美元债指数自疫情开始波动加剧,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和美联储加息的双重影响,于2021年中起显著下跌。截至2022年7月15日,高收益中资美元债指数收盘价127.66美元,较21年5月最高点的264.26美元跌幅过半,历史均值为184.37美元,最低点为98.44。
历史违约债券数据显示,违约前一年债券的平均交易价格为77.03元,违约公告时平均下跌38%至47.89元,违约后一年平均下跌53%至22.27元。从交易量和交易天数层面,平均下降12至16倍。
随着市场对债券违约事件的关注度上升,各金融机构对风险预警、财务基本面、市场舆情分析的需求日益突出,尤其是债券预警或违约后,债券的未来偿付情况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同时面临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违约债券在违约日的估值断崖式下跌,违约后缺乏可观测的活跃市场价格,一直以来是金融机构对于估值波动管理的痛点。
违约债券的估值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得以实现:
1. 基于市场交易价格或第三方估值
- 基于违约债券市场的公开交易价格,当交易较活跃时,通常在价值层级中处于较高层级,容易获取;而可靠的第三方估值(如中债或中证估值),也是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并符合监管估值指引的做法;
- 这两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当交易活跃度低迷,中国债券市场2014年至今数据显示,违约日前交易日距离违约日平均150天,平均交易价格47.89元;第三方估值黑匣子,无法具体评估其参数选取及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2. 可比债券的市场交易价格
- 参考与违约债券可比的发行人的违约债券历史交易价格,在行业出现整体风险时,可比债券的市场交易价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易于计算;
- 然而,中国债券市场历史违约数据尚不充足,当同行业不同发行人的违约类型、偿债能力、资产质量、产品久期、处置方式和意愿不同时,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 现金流折现法
- 现金流折现法是固定收益类资产常用的估值方法,根据已有的或预期的现金流回收计划,采用合理的折现率进行折现;
- 通常需要对不同情景的现金流回收情况进行分析,必要时进行敏感性分析;
- 折现率的选取,通常可以参考公司内部信用评级调整后对标的收益率曲线,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4. 违约回收率法
- 其原理在于分析违约主体的可偿债资产能够覆盖的违约风险敞口,能够充分考虑发行人自身特性;
- 当发行人资产明细可获取的情况下,梳理发行人各项资产,根据资产类型及质量确定清偿比率,将各项资产清偿比率加权平均,得到违约回收率,综合考虑偿付优先顺序、清偿时间等进行分析;
- 当发行人资产情况不可获取的情况下,通过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计算风险中性情景下的违约概率,结合信用违约互换合约价格或债券信用利差,推导违约回收率;
- 违约回收率法虽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但对已有重整计划的违约主体,适用性较高。
针对金融机构近期踩雷违约债频发的市场环境,对违约债的估值管理,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 信用评级:加强企业内部信用评级精度和频率,建立对手方信息数据库,及市场数据的搜集和管理;
- 限额管理:从行业、集中度、流动性、风险因子等维度,按不同频率,设置交易及敞口风险限额,配套执行与监督,压力测试机制;
- 预警机制:通过企业内部信息科技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开发风险识别系统;
- 对冲方案:利用利率及外汇类衍生工具,建立债券投资组合风险对冲机制;
- 处置计划:对重点风险事项或风险主体进行分析,结合对手方及债券市场交易状况,建立危机应对机制。
结语
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延续,部分行业面临经营压力和流动性危机,金融机构仍将面临信用风险暴露及债违约风险。德勤可以为您提供端到端的一站式服务,协助从违约前的风险识别、违约债的估值分析、压力测试到风险资产的估值管理机制,从而形成债券投资组合价值管理闭环。
相关阅读: 【估值点金】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