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上海发布经济恢复和重振方案

稳外资的短期与中长期举措

发布日期:2022年6月22日

2022年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涉及8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根据《行动方案》,上海将继续千方百计助企纾困,全面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出台系列政策稳外资、促消费、扩投资,并从资金、土地、人才、营商环境等方面强化支撑保障。

过去两个月内,德勤秉持专业报国精神,积极对上海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住经济大盘建言献策;随着复工复产的加速,德勤继续针对上海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从行业机遇、总部经济、税收帮扶和外企人才流动等方面进行系列解读,帮助企业客户辨识商机,同时用足用好政策,实现韧性发展。

承接政策发布伊始德勤即推出的四篇解读——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支持力度》《多措并举稳定外资,加大支持总部经济》《政策组合拳下的机遇展望》,以及《引才留才步履不停》我们还将陆续推出其他系列解读。本文着重分析关于稳外资的短中长期举措。


我们的观察:

短期内需要有效措施推动外资企业恢复生产

此次上海抗击新冠疫情中各类企业生产都受到了很大影响,而其中外资企业受到的负面冲击尤为严重。根据上海市四月份统计数据,上海市各类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去年四月份下降了61.5%,而其中规模以上外商控股企业和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分别下降了70.2%和68.3%,显著高于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的49.3%和私人控股企业的63%。

疫情中外资企业生产更大幅度减少可能是以下几种因素的结果。首先,外资企业更加依赖于全球或者区域性供应链,因此受国际物流受阻冲击的影响更为严重。其次,对于疫情防控政策和措施相关信息,外资企业掌握得不如本土企业及时和全面。最后,由于需要与全球总部沟通以及遵循全球性的公司流程,外资企业应对疫情防控不如本土企业灵活。

我们看到《行动方案》中提出了多种举措促进“畅通国内国际物流运输通道“,而其中优化提货方式和口岸检疫流程有助于国际物流的恢复,也会有利于解决外资企业复工复产的供应链困难。《行动方案》中也提出“加强与外资企业高管面对面沟通,通过跨国公司高管视频会议、外资企业政企沟通线上圆桌会议等形式,主动介绍我市疫情防控形势和策略,充分听取外资企业意见和建议,建立咨询和解决问题的常态化机制”。这些措施除了稳定外资企业信心与预期外,也将有助于外资企业及时获取疫情防控政策和措施的信息。我们建议,除了政府与外资企业高级别的沟通形式外,也需要建立操作层面上的政府有关部门与外资企业相关部门的及时沟通机制。

另外,从公布的4月份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我们看到,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数同比去年下降了98.0%,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下降了40.8%。除了疫情期间防控措施带来的操作性困难以外,外商投资减速也反映了面对不确定性时外商的投资信心受损。我们认为,稳定外资的信心关键在于稳定人心。在《行动方案》中除了上文提到的加强沟通的措施以外,也提出为外资企业员工和客户提供出入境便利。这些便利措施也有利于稳定外资企业高管和员工的人心。

中期措施需要考虑全球化的新趋势和跨国企业的本土化战略

近两年来由于新冠疫情叠加地缘政治,全球化的进程受到了更大挑战。但是全球化的进程不会停止,而是会呈现新的形态。传统意义上的全球统一标准、统一市场的“全球化”可能不会到来,但是多标准、多市场共存的全球化会继续推进。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新趋势,很多跨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也有所调整。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某些行业如汽车等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市场,并且会在 202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消费品市场。除了巨大的市场,中国还拥有庞大的人才储备和优秀的基础设施,因此即使有不少跨国企业在寻求“中国+1“的战略,大部分大型跨国企业不会离开中国。这些大型跨国企业的身后是大量的中小型外资企业,稳住这些大型跨国企业就能稳住大部分的外资企业。对于有志于深耕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而言,面对更加复杂与分割的全球化格局,会在业务本地化,财务本地化和管理团队本地化后进一步推动研发本地化,供应链本地化和融资本地化。

上海稳外资的中期举措需要鼓励和配合这些跨国公司的本地化战略。对于鼓励跨国企业研发本地化,除了既有的鼓励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外资研发中心的政策以外,还可以鼓励和帮助在沪跨国企业参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协调引导在沪跨国企业与在沪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对于鼓励在沪跨国企业供应链本地化,可以在长三角一体化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框架下出台具体措施降低跨国企业在本地物流成本,协助跨国企业寻找优秀本地供应商。对于鼓励在沪跨国企业融资本地化,可以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心的主场优势,引导在沪跨国企业在本地银行贷款,鼓励在沪跨国企业在华发行债券和在A股上市。

长期需要推动外资企业享受国民待遇

从长期来看,留住在华外资企业和吸引跨国企业在华投资还是要依靠中国市场的商业机遇,而非依赖于各种优惠政策。对于优秀跨国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比短期优惠政策更为重要。相反,过多的短期优惠政策只会鼓励短期投机行为而对有志于深耕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不公。比如说在2008年之前外资企业享有比中资企业低很多的所得税率。2005年开始讨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时有数十家世界500强跨国企业表示反对,也有不少声音担忧跨国企业会因此离开中国。而实际情况是2008年以后大型跨国企业来得更多了,而留下来的发展得更好了。

在逐步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的同时,需要扎实推进外资企业享受国民待遇,包括开放各类市场准入,公平参与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开采购等。在全国层面上,稳步开放外资市场准入,缩减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并且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是既定政策。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内资和外资在华注册的企业在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秘密的采购项目外的政府采购中应当享受同等待遇。作为中国外资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上海在践行上述国家政策和法规时需要主动担当,敢为人先,推动外资企业享有国民待遇,更好地与中国经济一同发展。

当下中国的内外经济环境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而在各个新兴重大议题下的中国经济新政策也层出不穷。德勤中国经济咨询团队助力跨国企业掌握中国经济动态,理解和应对政策变化,把握中国市场机遇。

Fullwidth SCC. Do not delete! This box/component contains JavaScript that is needed on this page. This message will not be visible when page is activated.

-video-no-top-padding- , -fullwidth-scc-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