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德勤中国解读《银行外汇展业管理办法》

优化客户服务体验,增强外汇业务竞争力

发布日期:2024年6月21日

为进一步提升银行外汇展业能力,促进跨境贸易与投融资便利化,并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23年12月29发布《银行外汇展业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2023年第1号,以下简称“《展业办法》”)。《展业办法》于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对于银行组织架构、内控制度、制度流程、数据整合、信息系统建设等多方面提出了改造需求。如何在推进外汇便利化政策的同时,打造好风险防线,实现“放得开,管得住”成为了银行探索外汇展业优化的共同课题。

 

一、外汇展业新模式,进一步扩大“便利化”

2024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稳慎把握好节奏和力度。” 自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管理部门推出了50多项金融对外开放政策举措,其中许多举措与制度型开放有关。目前我国外汇市场处于“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管理框架下,在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1的背景下,国家外汇管理局持续释放外汇管理改革效能,丰富便利化政策,持续优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的要求及政策,持续深化外汇市场双向开放。《展业办法》的发布将指导推动商业银行外汇业务流程再造,为优质企业进一步提供外汇便利化政策环境。

在此开展背景下,银行自愿参与外汇展业试点改革,也是对银行外汇展业提出的更高要求。商业银行需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也需要在监管框架下促进跨境贸易与投融资便利化。目前的《展业办法》打破既往“防风险”对事中环节的路径依赖,指引银行在业务全生命周期,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风险防控,赋能业务的便利化操作,营造出与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制度环境。

 

二、商业银行应加快改革步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和内部管理效能

外汇展业改革将推动银行业务管理效能与客户服务效能的双重优化。从业务管理效能角度,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4家试点银行的便利化业务量平均增长2.5倍,优质客户办理一笔外汇业务的平均时间缩短了50%到75%,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在此框架下,如果银行同时对于内部人力资源安排执行调整,内部人力资源将更可能投身入业务拓展,推动降本增效,获取竞争优势。从客服服务效能角度看,某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单笔业务处理时间缩短至原有的50%,人力成本减少至原有的75%,实现了数据多走路,人员少跑腿的业务调整结果。对外付款业务当天报审,当天处理完成,进口采购量较去年增长20%,这将大大提升客户的体验,提高客户端交易速度,帮助银行获得竞争优势。

 

三、外汇展业新模式的挑战与解决之道

(一) 治理架构

【挑战与难点】

1. 跨部门协同及岗位、人员重布

银行外汇展业流程调整涉及业务事前、事中、事后等多个环节,组织架构调整也涉及多部门联动、总分联动。银行在改革过程中需有效协调各方资源,设计出符合银行现有业态、资源配置情况且成本效益最佳的岗位人员结构,以保障展业工作的有效高效运转。

2. 外汇展业合规管理牵头部门/管理机构的设定

根据《展业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应指定内设部门或管理机构牵头负责全行外汇展业合规管理工作。银行如何在现有的组织架构明确相应的职责分工、资源保障和协同机制,是外汇展业改革中最关键的课题。

【应对建议】

1. 成立由行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小组

银行应组成由行领导牵头的外汇展业新模式工作小组,充分发挥行领导在改革工作中的“领航人”角色,通过项目制改革推动及行级决策的方式推动各项工作更高效地落实。

2. 充分考量现有组织体系和人力资源基础

外汇展业是新模式,但并非零基础。银行应充分考虑现有的组织架构设置和职责分工,包括外汇业务产品设计部门、业务操作部门、合规部、风险管理部等,明确最合适的外汇展业合规管理牵头部门,以及全行其他各部门相配套的职责和协同机制。在人力资源方面,银行也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重设岗位及人员安排,在端到端的流程梳理过程中,厘清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中的职责,提升内部管理效能。

3. 发挥总分协同能动性

银行在外汇展业革新中,应推动强化总分协同,发挥分行的主观能动性。在改革过程中,分行需要厘清整体的待客端流程,与总行形成规范化、清晰化、协同化的职责分工。理解管理办法将对机构内部的外汇展业形成内生动力与推动作用,进而推动对外提升服务质量,对内提高处理效能。

(二) 管理流程

【挑战与难点】

1. 流程再造与内控要点

外汇展业新模式对银行提出了更高的内控及风险管理要求。改革过程中,内控关键点的动态调整涉及客户管理、业务审查、风险合规等多个环节。为了实现多环节的流程再造需要多部门配合,在各环节中需结合银行现有流程,有机融入新规要求。同时,内控要点也需要在各个环节中设置与分布。待客端需要落实差异化管理机制,根据《展业办法》要求,银行需在客户风险分类的前提下采取差异化的审查机制,在保障客户尽调及交易管控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升管理效率,实现为客户提供“便利化服务”的目标。

【应对建议】

1. 待客端流程改造

银行对于制度流程的改造,应从待客端开始,针对发生频次高、时效要求高的业务,推广线上化便利流程,缩短单笔业务处理时间,尽量减少“脚底成本”。分行客户运营人员应对于需要补充的数据进行新客尽采,老客补充,并对于相关的流程向客户进行充分解释。

2. 全生命周期内控管理优化

在事中管理环节,银行应根据客户风险等级的评级结果,通过流程设计,进行“差异化安排”,对于客户指令进行及时响应。在流程设计中,应确保信息录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系统回传,推动模型优化。在事后管理环节,流程需要联动总分行各部门实施充分的监测措施,以保障提前预警机制的顺畅运行。

在内控措施方面,外汇展业的流程改造必然带来内控关键点的变动。由于外汇展业审查的延展性特征,内控措施将更均匀的分布在业务流程的全生命周期内。银行需对内控管理机制进行复盘,并依托于行内信息系统,将内控制度要求落实。通过信息系统更具效率地实现外汇展业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全生命周期内控管理,并全程留痕,以便后续对于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进一步更新和提升外汇业务的内控管理有效性。

(三) 数据治理

【挑战与难点】

1. 错综复杂的数据结构

银行目前在为实现监管要求、内部管理、指标管理等目的而产生了大量的客户数据与交易数据。这些数据是开展外汇展业改革的一把双刃剑。在现有的大量数据中,厘清模型所需要的数据资源,探索其在模型中的应用可能,并对现有数据进行查缺补漏,这对前端采集数据、中端数据的审核与标准化,后端数据应用的拓展都提出了更高程度的要求。

2. 客户层面的“无感”需求

在充分确认完成内部数据的情况后,源头系统中的数据缺失需要由银行进行进一步补充。但如果要求客户端补充大量信息,将对客户参与外汇展业改革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做到客户无感,信息齐全,是银行需要探索的问题。

【应对建议】

1. 数据厘清与数据集市基础

银行需要厘清“有什么”,才能充分确定“缺什么”。银行需要进行多来源系统、多种数据的充分整合。数据集市在外汇展业的数据管理工作中将会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充分梳理的“客户主题”、“信贷主题”、“交易主题”、“协议主题”、“账务主题”等数据将为银行外汇展业提供清晰的数据结构。

2. 多方位数据的充分应用

银行在补充模型所需信息时,应充分考虑客户的信息收集偏好、交易频次、交易金额、客户意愿、补充手段等,尽量减少对于客户信息的繁琐采集过程,以免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银行可复用银行既有的尽调信息,施加客户外汇业务专项尽调要求,推进客户尽职调查;依托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与数据治理的成果,利用客户身份信息、地址/联系方式、企业经营范围等反洗钱要素,结合外汇展业风险监测“业务关联”特征,施加外汇交易特征指标,如交易主体是否具有涉外背景、企业成立时间、转让情况等因子;在确保数据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数据和第三方数据进行补充,进行外汇业务风险监测模型构建,捕捉风险交易并酌情采取管控措施等,以减少新增投入成本,实现现有资源最大化利用。

行内拥有完整数据源后,可基于现有数据形成客户画像、客户分级、风险分析与预警、交易风险分析,并汇总形成统计分析报告,以供后续多源使用,包括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及总分行业务部门,充分实现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模式转变。

(四) 系统支持

【挑战与难点】

1. 信息系统构建方案的设计

外汇展业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作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业务场景,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银行应建设具备客户风险模型建设和管理、业务交易监测、交易风险因子筛查等功能的信息系统,确保客户身份信息、交易信息等外汇展业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可追溯性,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的科学性,交易监测的及时性,并能够根据风险与合规管理需求及时优化升级。银行还需评估现有的行内系统架构基础,判断是否有合适改造的系统,如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外汇业务管理或报送系统等,或是考虑采购外部系统来实现所需要的功能。

2. 模型与指标建设

银行既有的客户风险模型,如反洗钱工作中涉及可疑交易监测、报告以及后续管控措施,是针对相关的特定风险领域设定的。此次的模型是为便利化外汇展业而设定的,与既有模型设定目的不同。模型设定需要覆盖前期尽调、客户风险排查与交易风险监测,还需要根据银行自身风险偏好进行设计与定制化开发。综上所述,该模型设计具有特殊化的目的,覆盖多样化与定制化的特性,模型与指标的设计与能否顺利开展外汇展业有高度相关关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应对建议】

1. 充分的优劣势分析

银行需要在前期充分分析新建系统与外挂功能模块的优劣势,如开发功能的效能、人力资源充分性、开发可行性、初期投入的要求等多个方面,优先确定执行方案。在资源层面可优先推进展业必要的功能模块,随后再持续丰富模型内容,以达成便利化运营;并在后续阶段持续引入新技术进行客户体验的提升、运营效率的优化、风险管控的精准化。

2. 整合化的模型设计

银行应在现有客户风险模型和交易监测体系搭建的基础之上,依据《展业办法》的有关内容建立一些新的监测模型和指标。例如,在客户风险等级模块中,设置指标区分一、二、三类客户。此外,可设置重评因子,在客户有法人变更、经营范围变更、地缘政治风险的高风险场景出现时,对客户风险进行重评。在交易监测方面,针对不同的外汇展业场景区执行多维度的交易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客户评级与交易风险评级的双重计量,确定展业模式与操作, 并不断优化迭代以提升模型的适用性,准确性。

 

四、德勤中国的应对建议

德勤中国充分考虑到银行响应相关展业要求的重重难点,搭建了外汇展业新模式的四层框架体系,涵盖治理架构、管理流程、数据治理以及系统支持四大方面,并围绕这四大层级,根据各家银行的不同成熟度搭建定制化解决方案。

治理架构层面,明确管理责任部门,构建包括业务管理、风险控制、内部审计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明确相关部门及岗位人员的外汇展业职责分工 。在制度流程层面,优化内部制度和操作规程,将外规中的客户尽调、风险分类、差异化审核及外汇风险交易监测等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措施落实到内部管理流程中,列示相关内控关键点,确保风险缓释措施的充分性。在数据与系统支持层面,协助银行进行外汇业务相关系统的评估,按需对现有系统架构进行优化;对所需功能点进行逐一审查,同时对现有系统承载能力和功能性进行充分分析,并根据内部数据与需求,在现有基础上调优内部的尽职调查、客户风险、交易风险监测等多项模型,确保新模式的贴合性与可落地性。

外汇展业新模式的开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持续的优化和改革是外汇展业成长的必经之路。2024年将会是一个不凡的起点,各家银行在不断优化的征途中,将探索出满足自身风险管控、便利业务开展要求的最优解。

 

注:
1 “五篇大文章”: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Fullwidth SCC. Do not delete! This box/component contains JavaScript that is needed on this page. This message will not be visible when page is activated.

-video-no-top-padding- , -fullwidth-scc-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