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银行保险金融机构恢复与处置计划应对解析

一、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新篇章

2008年

全球性金融危机后,有关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就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建立了相关制度安排。

2009年

首次在G20伦敦峰会上提出“生前遗嘱”的设想,在G20匹兹堡峰会上发展成为“恢复和处置计划”概念。

2018年11月

《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

  • 明确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定义、评估与识别的流程和方法,提出构建特别处置机制的要求。
  • 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形成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基本要求,被认定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指导意见》及相关实施细则的规定,依法合规开展相关经营活动。
2020年12月

《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

  • 作为《指导意见》的实施细则之一,是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认定的依据,也是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附加监管要求、恢复与处置计划要求、实施早期纠正机制的基础。
  • 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参评银行需于每年6月底之前填写并提交上一年度相关数据。
2021年4月

《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

  • 是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的一般性框架,既考虑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的国际惯例,也结合了我国银行业的特点和实际监管需要,为确定不同组别和类型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具体监管方案奠定了基础。
  • 对金融机构的影响:系统重要性银行需满足附加资本约束相关要求;同时,应制定恢复与处置计划,并接受可处置性评估;以及接受信息报送与披露、风险数据加总和风险报告等审慎监管要求。
2021年6月

《银行保险机构恢复和处置计划实施暂行办法》

  • 有助于补齐制度短板,进一步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 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办法》适用范围内的金融机构,需根据要求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报告,于每年8月底前报送监管,并接受监管评估。

 

 

二、金融机构制定恢复与处置计划的必要性

监管合规要求:防范化解风险,实现有序恢复和处置

适用范围:“大而不能倒”和“小而容易倒”都是恢复和处置计划所应考虑应对的“痛点”。

  • 调整后表内外资产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及以上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表内总资产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及以上的保险(控股)集团和保险公司均应当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上述数据均为集团并表数据,并表范围按照银保监会监管并表范围确定。
  • 目前国内符合上述条件的有超过100家银行、保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等金融机构

虽然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来自于监管要求,但参考国内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实践经验,恢复和处置计划的制定可以有效完善金融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促成机构组织变革的催化剂,为金融机构带来全方位、多角度的裨益。

战略发展意义:清晰认识自我,明确战略定位
  • 通过恢复和处置计划的制定,金融机构需对自身经营活动中哪些业务、产品或机构实体可能会带来超额风险,或者应作为重点投资发展对象形成清晰的诊断,为当前或未来的战略决策提供重要支持。在分析业务重心的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为潜在的战略收购、重组或资产剥离提前做好准备,在危机时能更有效率和方向性地分拆、出售或清算“劣质”资产。
业务发展意义:完善公司治理,提高运营效率
  • 通过恢复和处置计划的制定,金融机构能为公司经营提供更为透明和全面的视角和观点,使管理者有机会重新规划其治理结构、运营流程和内部控制。同时恢复和处置计划的制定对数据的采集过程和报送、披露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敦促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IT系统和数据收集的工作效率,提高数据和相关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市场影响意义:提升市场声誉,抬升品牌价值
  • 过去,国内对于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存在“不会倒闭”的认知,这造成了严重的道德风险,但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日渐提升,金融机构倚仗政府隐性担保而高枕无忧的境况正在被打破。通过恢复和处置计划的制定,让金融机构能够实现风险管理体系的根本性变革,从主观上纠正过度追求风险的行为,进而增强市场信誉,塑造关键竞争力。
风险管控意义:增强风控意识,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 恢复和处置计划所蕴含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建立起分层级、多角度的全面风险预警体系。不同于以往的单一风险应急预案,通过恢复和处置计划的制定,金融机构可以综合考虑自身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和未知的异常状况,系统地整理和分析全集团可用于恢复的资本与流动性水平,进而制定全面的、菜单式的应对方案,提升长期生存能力。

 

 

三、恢复与处置计划编制工作的困难与挑战

尽管恢复与处置计划的编制大有裨益,但对国内大多数金融机构而言,它仍然是一个较为陌生乃至完全未知的领域,在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方面仍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

相关法律法规解读和实施存在难度

大中型金融机构往往业务较为复杂,在制定恢复与处置计划过程中,除上述提到的大中型金融机构相关监管要求外,还可能涉及到金融市场、资金交易、再融资等多个业务细分领域。对于金融业务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准确理解,工作量庞大,存在不小的挑战。

数据信息收集与处理难度大

恢复与处置计划的制定涉及到大量金融机构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梳理与整合,例如内外部重要性、业务关联性、共享服务的依赖程度等,不同于金融机构所熟悉的常规业务经营与监管报送数据,需要特定的数据模板与收集、加工处理方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进一步的数据分析。金融机构的业务规模越大,资产结构越复杂,对于这些数据的收集与整合、信息处理工作愈加繁杂艰难。

涉及部门繁多,沟通成本高

恢复和处置计划编制不仅局限于风险与资本管理,而是一项涉及到公司整体部署的工作,需要股东、董事会及前、中、后台多个部门乃至下属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积极配合和切实参与。在编制推进过程中,不仅需要向各个部门和机构发送收集各类数据信息的模板、问卷,还需要就触发机制、压力测试、恢复措施、处置方案的可行性的分析及具体实施方案等专业问题,与相关负责团队进行多轮访谈与反复沟通。

需要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根据《办法》,银行保险机构上一年度恢复计划已经获得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可的,应于每年8月底前完成年度更新,处置计划则应每两年更新一次,并根据监管职责分工报送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因此,恢复和处置计划势必是一项持续性、长期性的工作,无法做到一劳永逸。金融机构应思考如何采取必要的措施,建立起机制化、常态化的流程与保障,使恢复和处置计划真正成为日常风险管理实践中的一环,同时也能降低每年更新的工作负担。

 

 

四、德勤应对解决方案

考虑到恢复与处置计划报告的编制一方面需要熟悉国内外相关监管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协调公司大量部门以获取数据及确认信息,对报告编制人员的技术和协同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国内大部分金融机构会邀请咨询公司协助其开展恢复与处置计划报告的编制工作。

作为国际领先的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商,德勤充分调动全球资源,深入研究国内外监管要求,通过过往为国内多家大型金融机构提供恢复与处置计划服务,积累了成熟经验及成套工具,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中国本地金融机构的客制化本土实施方案,提供一揽子从自动化数据采集到撰写恢复与处置计划报告的咨询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提升危机应对及处置能力,保证机构持续经营的基础上,确保满足监管部门的合规性要求。

 

 

联系我们

吴卫军
德勤中国
副主席
金融服务业主管合伙人
电话:+86 10 8512 5999
电邮:davidwjwu@deloitte.com.cn

方烨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
风险咨询主管合伙人(中国大陆)
电话:+86 21 6141 1569
电邮:yefang@deloitte.com.cn

吴洁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
风险咨询合伙人
电话: +86 21 6141 2237
邮箱: kwu@deloitte.com.cn  

韩国斌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
风险咨询合伙人
电话:+86 755 3637 6998
邮箱:ghan@deloitte.com.cn

汤亮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
风险咨询总监
电话:+86 21 23166151
邮箱:leotang@deloitte.com.cn

锁佳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
风险咨询副总监
电话:+86 21 6141 2264
邮箱:csuo@deloitte.com.cn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