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

中央银行的矛盾

真实世界的气候压力测试

当银行不停询问你有关个人的信誉程度,你有时也会感到不胜其烦。当你知道反过来银行也在接受气候压力测试,不断被人查问一些难以辩白的问题时,你也许觉得这是应有此报。

有人甚至相信要将金融系统推向低碳投资, 压力测试将会成为最重要的工具1

2021年6月,由91间中央银行及金融管理机构联盟组成的「绿化金融系统网络」(NGFS) , 发出了它们设计的气候景况第二次申明2 ,目的是更方便银行、投资者和保险公司应对压力测试。新加坡和香港的金融管理局都是这个网络的成员。

推动这些压力测试源自「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 TCFD )的建议,认为气候风险汇报应该包括景况规划,而这前瞻性练习的作用,就是从日益暖化的世界里找出未来的风险。

从「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本身到尝试执行其建议的机构, 没有人觉得景况规划是个简单直接的习作。气候变化的物质影响会视乎政府在减低和调适全球暖化方面的行动, 而政府气候行动本身的级别也会因极端天气事件日趋频繁而受到影响。当洁净能源的政策越强, 它需要针对能源效益的地方也越少。公众人士对脱碳的成本和做得太少、太晚都有强烈的意见。气候变化的物质影响会制造社会余波, 假以时日, 便会产生深远的社会和经济压力。景况规划需要判断那些以宝贵科技解决气候问题的预测 --- 从新能源、除碳、以至地质工程 --- 是否真的有效,还是只属一厢情愿。景况规划要求我们全盘考虑这些互相依存的因素, 并为营商绘画出风险和成本。

再进一步说,多种互相依存的因素将对不同的营商范畴造成不同的影响:营运、供应链、市场需求、品牌、资产值、融资及商誉。最后, 每个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将非常视乎每间公司身处的行业和所覆盖的地域。

問題複雜但方法簡單

「绿化金融系统网络」曾经尝试将多维度的拼图呈现成一个可管控的指南,以政策为起点。它们构想了六个可能出现的政府行动,从迅速将升温控制在1.5°C之下到全不改善目前政策, 令升温高达最少3°C。

然后,「绿化金融系统网络」尝试聚焦数个对金融界造成经济影响的关键因素,包括物质风险及来自新政府政策、碳价格、科技改变及地区政策变化(令贸易及跨境法规受影响) 的比重。

由于这些不同的因素互相影响, 就算将未来景况简化成一张细小的指标名单, 分析实际营商选择仍然十分复杂。「绿化金融系统网络」接着呼吁金融机构按每一项景况检视信贷、市场、承保、操作和资产流动各方面的风险。

整个练习让人感觉金融界的研究员倾向保持一贯的舒适带, 只在熟悉的因素上做工夫, 例如能源和碳定价, 对气候影响在社会和政治范畴内造成经济反弹等艰难议题, 则避而不谈。

景况纵览图

不同景况的特征是其物质和过渡风险的整体水平,受政策雄心水平、政策推出时间、协调和技术杠杆驱动

来源:Network for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2021. NGFS Climate Scenarios for Central Banks and Supervisors. https://www.ngfs.net/ngfs-scenarios-portal/

详细信息:https://www.ngfs.net/sites/default/files/medias/documents/ngfs_climate_scenarios_phase2_june2021.pdf

應對存亡風險需要新經濟

备受敬重的经济学家斯特恩(Nicholas Stern) 及斯蒂格利茨 (Joseph Stiglitz) ,对一些经济専业人士采用综合评估模型来仿真气候变化的选项,提出批评3,认为气候行动的益处被低估但代价则被高估,存亡风险不能以标准式的效用分析手法应对。他们暗示,在进行市场分析时忽视温室气体的外部性是个巨大的错误,也认为将简单的市场分析用于快速脱碳工作所需的系统性改变是第三个错误。最后,他们也指出将跨人口和跨世代的气候风险合计是忽略了它对众多社群所造成的具体威胁。

他们提出警告:传统的经济模型,包括追求「最佳」途径的综合评估模型,可能认定全球升温可以达到3°C,甚或4°C,却忽视了届时出现的尸横遍野和生物多样性灭绝的科学证据。

「只以传统方式集中研究总体消费或国内生产总值是误入歧途:我们关心的是广泛定义的生活水平,不是狭隘的总和,而后者是量度福祉的差劲工具。通过新的消费形式和避免巨大风险,气候行动可以提升福祉。」4

因此,中央银行在分析风险时也需要避免只着眼与企业价值相关的层层数字,气候压力测试必须考虑那些影响人类社会及对生命安全构成风险的外部性。

熱房世界裏的一片酷藍

也许这份研究最受争议的地方是一众中央银行对「热房世界」景况的分析, 它们的结论是「政策回应」和「地区政策变化」都是属于「较低风险」。

科学家可以证明,当升温达至3°C,粮食和水源系统将会崩溃,极端天气频繁,对人类生命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在3°C的环境下,很多临界点将被超越,可能无可避免地引致更高的温度。

在这种情况下,合理结论是各国将实施严厉, 甚至极端的政策手段应付群众恐慌、饥荒、强迫迁徙或气候难民的涌入,当然还须响应其它不可预知形式的社会动乱。我们真的可以想象无论是已发展国家、发展中国家、富国还是穷国,在升温3°C的世界里仍会一致采取温和的政策回应或是国与国之间的政策变化只会很少?

也许对从事景况规划的经济学家来说,第一课就是闯出他们的舒适带,并开始对传统的经济模型来一次创意式的破坏。

 

1 Stenis, Huw. “Investors Should Prepare for Impact of Green Stress Tests on Banks”. Financial Times, 17 June 2021 https://www.ft.com/content/68ebd27a-232e-413a-95c8-3b3dd267daba

2 Network for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2021. NGFS Climate Scenarios for Central Banks and Supervisors. https://www.ngfs.net/ngfs-scenarios-portal/

3 Stern, Nicholas and Stiglitz, Joseph. 2021. The Social Cost of Carbon, Risk, Distribution, Market Failure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Working Paper 28472.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Cambridge, MA. https://www.nber.org/system/files/working_papers/w28472/w28472.pdf

4 Stern and Stiglitz. Op. cit.

Fullwidth SCC. Do not delete! This box/component contains JavaScript that is needed on this page. This message will not be visible when page is activated.

-video-no-top-padding- , -fullwidth-scc-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