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德勤推出《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纪元系列白皮书》

观时局以致广大,能其事以尽精微

发布日期:2022年4月1日

浏览本页内容


从全球化带动中国到中国带动全球化

秦朔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后,很多国际组织纷纷预言全球投资和贸易将备受打击,其严重程度堪比1929-1933年的“大萧条”。

疫情的确让很多经济活动特别是服务业停摆,对全球供应链形成很大冲击,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危机面前显示了坚强的控制力,为全球市场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各国采取各种方法抗击疫情,发达经济体推出强力刺激政策,以及中国制造的强大韧性,是此次疫情没有将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拖累成“大萧条”的根本原因。

2020年和2021年,中国的进出口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2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26亿元,增长4.0%;2021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9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48亿元,增长21.2%。

2020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7598亿元,比上年下降0.4%,折1102亿美元,下降0.4%,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78亿美元,增长18.3%。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0756亿元,比上年下降9.8%。2021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7332亿元,比上年下降3.5%,折1136亿美元,增长3.2%,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203亿美元,增长14.1%。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9996亿元,比上年下降7.1%,折1549亿美元,下降0.6%。

以上数据显示,中国的货物出口连创新高,对外直接投资基本保持稳定,显然无论是商品走出去还是投资走出去,中国都保持着健康发展的势头。

为什么在疫情反复、地缘政治风险和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和全球经济并未脱钩,其融合程度反而是在加强?

我们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

首先,这是由中国的资源禀赋决定的。1980年中国的劳动力数量占世界劳动力总量的22.4%,资本形成总额占全球资本形成总额的1.8%,研发投入占全球研发投入的0.5%,耕地、淡水和石油资源分别占全球的7%、6%和1.5%。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打开国门,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加工制造业,为世界生产,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最理想的产业战略。经过几十年发展,2018年中国的劳动力占全球比重已经降至20%,资本形成总额则占全球资本形成总额的26%,研发投入占全球的21.2%,耕地、石油、淡水等自然资源要素依然短缺,分别占全球的7%、6%、1.5%。(数据来源:江小涓,2021)

中国资源禀赋结构的情况和变化说明,在自然资源方面中国对国外有很强依赖性(如中国的粮食进口和肉类进口一直在增加,本质上是在加大耗水型产品的进口),在制造业产成品方面对国际市场有很强的需要(制造业依然解决了1.3亿以上的就业岗位,和整个外贸相关联的就业人口为2亿人左右),同时中国已经是资本富余国家,资本必须要走出去。由于研发能力的增强,中国产品走出去的竞争力也在增强。

其次,这是由经济全球化的一些新约束条件决定的。近年来,全球化遭遇一些“退潮”,各种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抬头,很多国家希望并要求,外国不能只是向他们出口产品,而要到他们那里投资,帮助解决本地就业,带动本地供应链的形成。疫情又使得很多国家把安全供应链放到比高效供应链更为重要的位置,追求供应链的在岸化、近岸化。这都在客观上决定了,中国必须在产品走出去、劳务走出去之外,沿着资本走出去、品牌走出去的方向大力拓展。

以上两大因素将共同催生一个新的“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即中国从产品出海走向资本出海,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更深入地融入世界各地。

如果说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中国是被全球化所牵引,今天当中国具备了资本、研发、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比较优势后,中国有条件带动全球化的新发展。

然而,中国要带动全球化也存在很多挑战,“大航海”注定要遇到前所未有的风浪和不确定性。例如国与国关系和政策变化,地缘政治纷争,贸易壁垒,汇率变化,制裁与反制,文化差异,投资审查与交易审批,数字化,能源、大宗商品与运输价格,等等。至于在海外投资、海外并购、税务筹划、本地化管理和运营、劳工权益等方面的问题,更是如影随形。

中国有条件走出去,必须走出去;同时,走出去也充满风险挑战。中国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心态,在机遇与挑战中穿越风浪,驶向光明彼岸?

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说,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他还说:“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德勤是全球最大的专业服务机构之一,其收入规模多年在全球咨询服务机构中排名第一。德勤也有着全球性的服务网络和全方位的丰富服务经验。如果要为中国的航船和水手们找到一位合作伙伴,作为他们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瞭望塔、预警机、顾问和帮手,德勤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

最近一年,我和德勤中国的管理层有多次交流,探讨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纪元,以及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建设和提升企业的全球化能力。我们也和第一财经研究院、领教商学堂等机构一起,围绕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了相当多的调研。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希望得到更多企业与有识之士的关心和参与。

“观时局以致广大,能其事以尽精微。”我们相信,如同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船队开辟的新航路,使得人类第一次建立起了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在21世纪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探索,也将通过对全球经贸、投资、服务的加强,造福世界。

 

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德勤推出“跨国经营能力成熟度模型”,助力中资企业实现跨国经营能力再升级

新发展格局之下,高质量的开放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加快实现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目标,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打造立足本土的世界一流企业仍然是多数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和方向。一方面,企业有布局全球产业链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历经几十年的创新和产业积淀,一些极具创新优势的商业模式通过对外输出,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德勤认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征程并未停滞不前,而是正迈向新纪元。

根据德勤十几年间持续陪伴中资企业出海成长的经验,德勤管理咨询推出“跨国经营能力成熟度模型”,涵盖战略、运营、人才管理及基础体系等十个维度,每个维度下细分不同能力标准,从而更准确地衡量公司的海外运营成熟度。该模型是德勤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管理领先实践的总结,并基于全球领先企业实践经验的提炼,能帮助企业通过评估明确其未来的目标并据此规划相应的路线图,实现跨国经营发展管理能力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各位点击下载《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纪元系列白皮书》之第一篇: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不确定和确定性,并扫描右侧二维码基于您所在企业实际情况填写跨国经营能力成熟度评估问卷,衡量企业目前跨国经营能力所处状态,明确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短板以及未来目标。 


 

后续我们将结合“跨国经营能力成熟度模型”,邀请德勤各领域专家为您详解各能力维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海外业务能力建设及提升方法,敬请关注。

 

《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纪元系列白皮书》之第一篇: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不确定和确定性

下载白皮书

Insert Custom CSS fragment. Do not delete! This box/component contains code needed on this page. This message will not be visible when page is activated.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