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德勤中国发布《全链条支持创新:中国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政及其影响》报告
发布日期:2025年2月21日
作为中国经济的战略支柱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在过去的十年间实现了迅猛增长。进入后疫情时代,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资本市场降温等多重挑战,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近两三年中明显承压。2024年,中央及地方政府针对性地出台了新的“全链条支持创新”的战略和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旨在为生物医药产业全价值链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扶持。
近期,德勤发布的报告《全链条支持创新:中国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政及其影响》全面梳理并深入剖析了中国政府针对生物医药产业新近推出的“全链条支持创新”政策,同时总结了对行业内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创新的驱动性影响,并结合业务和税务视角度提出观察与建议,以供业内财税管理人员参考。
行业新政:全链条支持创新
在既有的激励和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中央及地方政府自2024年开始进一步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提出“全链条支持创新”的新主张。
- 中央政府:强调政策要覆盖创新药开发全链条,涵盖基础科学、融资支持、药品审批流程、医疗保险、药品市场价格管理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和创新药开发提供全面支持。
- 地方政府:京津沪苏穗等生物医药产业聚集的城市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本地化的全链条扶持政策以响应中央政府的顶层战略,相关措施包括优化营商环境、人才引进、投融资支持、全球发展、数字化赋能、创新能力、临床试验支持、加快审评审批,以及加快创新产品应用推广。
不同于以往相对分散的政策体系,“全链条支持创新”是对创新药开发的全生命周期的全价值链提供全方位支持,旨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增加行业内创新的广度与深度。
企业策略:积极借力新政策
面对新的外部环境变化,行业参与者在调整业务发展战略时,应该尽可能借力政府全链条支持政策。根据德勤的观察,跨国公司和中国本土企业均在积极行动,争取从中国政府新一轮的全链条支持政策中获益。
面对本土生物医药企业的激烈竞争,以及中国政府采取的带量采购和医保目录谈判等政策举措带来的药品降价压力,跨国公司更积极地调整在华创新相关战略,争取相关政府支持:
- 加大力度将创新产品和治疗方案引入中国市场
- 加强本土企业的研发合作及调整自主研发布局
- 强化管线合作或收购本土企业管线
- 提高对供应链本土化及成熟产品分拆的关注
中国本土生物医药企业也在以实际行动抓住全链条支持政策带来的机遇:
- 向当地政府积极争取符合其整体研发战略的个性化支持政策
- 在中国多地布局研发活动,充分利用各地优势
- 通过第三方跨境授权交易或集团内跨境授权交易,加速研发成本回收及拓展海外市场
价值创造:业务模式转型的创新之路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转型,所有市场参与者都需要考虑新的监管要求、以增长或风险管理为重点的合作伙伴关系或产品引进(或对外授权)模式,以及构建新的高效且有韧性的供应链——所有这些都会影响运营模式。对于许多在中国运营的全球性制药公司而言,这些战略调整将产生结构性和税务影响,包括交易成本、新的有效优化营收和开票模式,并且引导我们深入审视转让定价策略。中国本土生物制药公司正加速研发的商业化,在经济下行周期将投资变现的同时,考虑新的知识产权策略,充分利用中国各地的优势高效组织研发活动,以实现税务效率最优。
尽管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现时承压,但预计行业增长、升级和巨大的创新潜力将持续上升。随着“全链条支持创新”政策的深入实施,全球制药市场参与者正积极且持续地寻找最优质并与之业务最匹配的资产,这也为行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下,国家和地区间的原料、产品或服务的实体贸易将变得更为复杂,行业规范的变动、政府支持的调整、业务战略的革新以及税务模式的优化,意味着业务规划要与时俱进。
作为值得您信任的专业服务机构,德勤期待与您就价值创造的业务模式转型进行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