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上海发布经济恢复和重振方案

政策组合拳下的机遇展望

发布日期:2022年6月7日

2022年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涉及8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根据《行动方案》,上海将继续千方百计助企纾困,全面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出台系列政策稳外资、促消费、扩投资,并从资金、土地、人才、营商环境等方面强化支撑保障。

过去两个月内,德勤秉持专业报国精神,积极对上海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住经济大盘建言献策;随着复工复产的加速,德勤继续针对上海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从行业机遇、总部经济、税收帮扶和外企人才流动等方面进行系列解读,帮助企业客户辨识商机,同时用足用好政策,实现韧性发展。

承接上周政策发布伊始德勤即推出的两篇解读——《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支持力度》《多错并举稳定外资,加大支持总部经济》,本周我们将陆续推出其他系列解读,本文着重分析政策组合拳下的机遇展望。


我们的观察:


长短兼顾:着力保市场主体,并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此次上海出台的《行动方案》紧紧围绕“保市场主体”这一首要任务,在财税、社保、融资、房租等领域推出了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高效直达的纾困政策,将助企业缓解现金流压力;而且,诸如水电气网减费、吸纳就业补贴等惠企政策为“免申即享”,有效增强了政策的便利性和普及性。上海以“保市场主体”为先,将有助于稳就业保民生,进而为扩大消费内需提供更多潜力。值得注意的是,《行动方案》除了重点支持受疫情冲击严重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还对“专精特新”企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给予政策倾斜,有利于在助企纾困的同时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汽车:精准有余,可考虑更大范围的普惠式刺激

汽车消费作为上海本轮恢复和重振经济方案的重头戏引起极大关注。具体刺激措施包括: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对置换纯电动汽车的个人消费者给予一次性10000元补贴。德勤认为,此轮刺激政策更具精准性和针对性,但在普惠性上仍有一定政策优化空间。

例如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领先的城市,补贴置换用户购买纯电动车有助于上海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对于燃油车用户而言,4万张新增额度意味着剩下的7个月月均牌照投放额度增加约50%(上海平均每个月沪牌投放额度约1.1万张左右),有助于弥补燃油车销量下滑趋势。

但如果横向对比其他省市,上海本轮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在受益面、补贴形式以及所能发挥的潜在撬动作用要低于行业预期。例如,激励工具相对单一,考虑到此次疫情波及面更广,企业和居民现金流和收入均受到较大冲击,政府可动员金融机构推出车贷利率优惠、利息补贴等举措为扩大消费提供支撑。其次,本轮受益对象仅限于置换用户和纯电动车,而一些城市的补贴则兼顾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并根据车价实行阶梯式补贴。最后,在当前油价高企,汽车普遍涨价的背景下,政府可考虑采取例如汽车保费优惠,车贷减费或延期、发放加油、充电、停洗车优惠等举措帮助消费者降低用车成本、刺激汽车使用端消费。


商贸流通:有序推进生活服务消费复苏,加强物流数字化管理

《行动方案》以大宗消费为抓手,以节庆活动为契机,通过完善消费供给保障体系,积极促进商品消费以及文创、旅游、体育产业等多个服务领域的消费复苏。对餐饮、零售和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困难行业,采取租金补贴、稳岗补贴和防疫补贴,这一系列操作将对上海消费的复苏产生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建议在扩大消费升级和促进餐饮消费两方面来实现更多提振:消费升级方面,结合当前提出的对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家电置换政策,扩展到更为广泛的3C消费品类,如手机、平板、电脑、投影仪、扫地机器人等 进行置换、促销和补贴。特别是6月伊始,叠加电商平台大促与端午节小长假,上海在提升生活品质方面的消费需求预计出现强劲增长。餐饮业带动方面,可加快落实给予餐饮门店的稳岗补贴和租金减免,对餐饮企业免费开展员工定期核酸检测并提高检测便利性,鼓励外卖平台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举办线上美食节。要发挥餐饮业复苏信号灯的作用,营造安心的消费环境,有次序有步骤地带动生活服务业整体全面复工。

在物流运输通道方面,《行动方案》提出的方案确实解决了当前物流运输的部分难题,特别是加快推广全国统一互认的通行证的使用,将能够杜绝地方各自为政、层层加码的低效问题,更好地提升跨省运输中转站运行效率,有效地释放积压的物流需求实现快速复苏。方案中对货运和快递的扶持政策也将有效地降低运输服务企业的成本,激发企业运营的积极性。 我们建议上海可进一步采取的物流举措有二:

  • 一是针对积压需求,加快生产物资运送的海铁公运输频次,并推动建立绿色通道,为重点行业企业进出口货物进行优先处理,同时增设临时性仓储设备,进一步释放库容,最后并可考虑逐步增开线路和频次帮助释放积压需求。
  • 二是科学管控物流,加强供应链的数字化管理。当前商贸流通仍未复原,市场货源与运力资源匹配度处于较低水平,需要通过数字化管理来加强多元信息的高效整合。无论是全供应链的数据透视,还是更为提前的问题预警系统,都能帮助企业全面提升应对突发情况及抵抗各类风险的能力。同时科学管控物流,也包括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如利用微信小程序),快速响应各方应急保障物资的运送和生产方复工复产需求。


先进制造:更全面地应对融资与经营挑战,激发创新动力

目前上海 “专精特新”企业超过3000家,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和信息技术领域,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占27%,智能制造、精密制造和装备制造占28%,文创、科研等专业服务业占15%,新材料占10%,生物医药占6%。本次上海重振经济方案对于“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提出了具体的刺激政策,包括:进一步加大对于制造业退税减税力度,退还存量和增量留抵税额;建立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实现协同复工,稳步提高企业达产率等。

此轮措施针对税收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对于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支持作用, 然而,本轮疫情对上海“专精特新”企业依然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在复工复产过程中还面临两大迫切挑战:1)融资困难:由于“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缺少历史信用记录同时叠加疫情影响,金融及投资机构对于市场环境更为谨慎,让融资变得更加困难;2)经营成本上升:伴随疫情而来的物流受阻、劳动力供给不足直接导致了经营成本上升。

对此,除了现有应急政策之外,需金融机构更进一步为“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开启授信申报绿色通道,提供可随借随还的流动资金贷款,短期内改善融资困境;其次,应优先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复工复产进程,帮助企业尽快回归到正常经营状态,例如在供应链各环节优先疏通“专精特新”企业物流运输以及审批等方面的堵点;此外,进一步帮助“专精特新”企业拓展内贸、巩固外贸,在内贸方面,可以考虑扩大政府采购的覆盖范围,辐射更多“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提高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占比,同时,通过产业链供需对接的手段(如:提供企业需求信息采集、发布和管理服务),帮助企业进行业务对接; 而在外贸方面,提供短期信用保险、进出口减费退税等措施,降低疫情带来的订单取消甚至高昂违约金的影响。

中长期来看,激发创新动力是重中之重。首先要加大支持创新力度,如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创新研究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建设企业研究院以及创新中心。其次, 需加大人才支持力度,培育引进高端人才,如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强化产学互补,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再者,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优先审查,完善知识产权托管、侵权预警、维权援助等机制。最后,加强直接融资服务,如企业股改、挂牌和上市提服务,支持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并购重组。此外, 在国家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基础上,给予更多奖补。而企业自身也须从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智能化数字化制造等方面持续投入,迈向更高质量发展之路。


房地产:绿色审批通道加快项目上市,地产投资开发需求获提振

刚刚过去的4月份,上海市房地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负增长10%,较2月份同比10.6%的正增长下降了2倍,地产停工造成的投资和居民购房需求停滞对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方案》聚焦从土地供给前端、房地产项目审批、投资资金渠道等重点环节打通产业链,缩短全流程时间加快项目上市,为经济重振提供支撑。

在土地要素供给方面,政府 “适当增加”2022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加大净增建设用地指标,并于年内新启动8个以上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心城区旧区改造推广至五个新城。这将从整体上为地产市场扩容,一方面更多新增待开发地块和项目将吸引开发商竞拍,有效提振房地产投资意愿;另一方面旧区改造新城规划项目将优化上海城市面貌,并带动一批规划设计机构联动提供规划咨询服务。

针对地产商,最直接的举措为开设项目前期绿色审批通道,可谓力度空前。5月,监管先后下调首套房按揭贷款利率下限和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居民购房意愿有望提振。地产项目的前期绿色审批通道叠加居民购房政策松动使地产商加快项目建设和上市销售的动力更足,整体上有望显著缩短项目开发、拿地、开工和销售的全流程时间,将帮助地产商加快项目上市和缩短销售资金回笼周期。

针对地产商资金链条压力普遍较大的情形,推出适当降费、缓缴措施和加大金融工具融资支持力度举措,从两方面纾困:一方面对前期开发费用部分予以适当降低,如允许延期或分期缴付土地出让价款,合理确定住宅用地起始价,降低商办房自持比例等;另一方面鼓励加大吸收民间和社会投资,发挥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作用,盘活存量项目资金用于投资。

针对购房人群,《方案》提到优化人才直接落户购房等条件,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但政策细则目前较模糊,由于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已经全面松动,目前上海政府在《方案》中提到的改善型住房需求(二套房购房需求等)释放还需进一步配套措施细则出台。


金融:发掘企业的真实纾困需求,并持续关注贷款质量改善

针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金融支持,《方案》主要聚焦两个方面:一是以出口信用保险为主的外贸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对于受影响的各类中小微外贸企业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开设在线报损索赔通道,建立保费缓缴和快赔先赔机制;对符合专精特新等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原有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基础上,实施不低于10%阶段性降费。二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司机贷款及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相关扶持。通过实施延期还本付息、不影响征信记录、免收罚息;试点银行为中型、小微企业提供无缝续贷,支持企业融资周转无缝衔接,并且提出2022年无缝续贷增量1000亿元目标。

金融纾困对企业经营和盈利改善的支持是最直接的。若后续疫情控制符合预期、企业融资困难或缓解后正常盈利,对银行信贷质量的改善将起到正面效用;相应地,金融扶持和刺激政策的反向往往也会难掩道德风险,“零门槛申请、零费用办理、零周期续贷”导向的无缝续贷业务必须有效直达真正受困且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是金融纾困的关键,特别是《方案》订立了1000亿元信贷增量目标,对银行来讲,信贷审查和审批的风险防范仍然是必要的。因此,银行仍须基于风险偏好制定一定的业务细则做好风险防范,发掘真正的助企纾困需求,并且持续关注这一阶段的信贷不良情况。

Fullwidth SCC. Do not delete! This box/component contains JavaScript that is needed on this page. This message will not be visible when page is activated.

-video-no-top-padding- , -fullwidth-scc-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