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与行业展望
发布日期:2024年3月27日
全国两会已胜利闭幕。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央对经济工作“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体要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更加清晰的体现。德勤基于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观察,从宏观和科技、传媒及电信行业,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金融服务行业,能源、资源及工业行业,制造业,消费行业,汽车行业,物流服务行业八个行业角度展望未来中国的政策重点,以及给行业、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宏观经济与政策解读
表:2024年政府工作目标一览
指标名称 |
2023年政府目标 |
2023年实际值 |
2024年政府目标 |
GDP增速 |
5%左右 |
5.2% |
5%左右 |
CPI增幅 |
3%左右 |
0.2% |
3%左右 |
单位GDP能耗 |
继续下降 |
- |
降低2.5%左右 |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 |
1200万人左右 |
1244万人 |
1200万人以上 |
城镇调查失业率 |
5.5%左右 |
5.2% |
5.5%左右 |
货币政策 |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
- |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
M2增速 |
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
9.7% |
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
财政政策 |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
- |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
赤字率 |
3% |
- |
3% |
数据来源:《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Wind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简洁务实,整体上呈现出“稳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并重的政策方向。
政府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置在“5%左右”,持平2023年目标,考虑到今年低基数效应消退,因此这一目标整体较为积极,体现了“以进促稳”的总体要求。政府对就业和民生问题也相当重视,将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目标设定在“1200万人以上”,是历年来的最高值,并强调“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这也意味着要更好发挥服务业和平台经济吸纳就业的作用。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逻辑显现出一些愈发明显的变化,原先主要以投资和出口驱动增长的模式已难以为续。一方面,要注意基建投资面临回报率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出口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如欧盟启动了针对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或将导致惩罚性关税;还有部分国家抵制去工业化,部分新兴市场对竞争的排斥。以上因素其实也意味着对于出台 2008 年那样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要相当谨慎,因为由此引发的产能过剩问题在当前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会更加棘手。
在宏观政策方面,今年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并且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在去年发行1万亿元国债的基础上,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扩张力度,体现出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心和目标。货币政策方面,考虑到目前国内通胀水平持续较低,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将由紧缩转向宽松,中国仍有较大的政策发力空间。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今年全国人大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在重点任务方面,继续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主要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扩大内需、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共五大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报告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于今后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报告从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方面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方向,包括“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 同时,习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在具体产业方向上,相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对发展新兴产业的表述更加明确,即“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此外,报告继续关注了对新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产业基金。当前全球股权基金的募资都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要加倍关注科技资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支撑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
着力扩大内需
在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稳增长”的关键抓手。一方面,要通过优化供给激发消费潜能,如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养老、文旅等服务扩容提质,从而加快释放居民改善消费和品质消费的活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锚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目标,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的投资,促进更多投资转化为产业新动力。
两会期间财政部发布了《2023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其中对2024年的财政工作部署呼应了《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扩大内需的积极信号。财政部将通过优化税收、补贴等方式,壮大绿色、智能、健康等新兴消费增长点,并通过完善县域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消费进一步下沉。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并且再次明确“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将城中村改造、5G融合设施等纳入投向领域,体现出通过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增长的政策意图。
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为国家重大战略提供资金保障 。报告明确:“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今年预算赤字率设置在相对保守的3%左右,发行特别国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补充资金来源。由于特别国债的发行不计入赤字,发行特别国债既保障了财政的可持续性,又为财政支出的灵活性提供了更多空间。此外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最长可达30年或50年,是为了匹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资金需求特点。“三大工程”、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部署周期长、短期难以实现收益的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不能达到专项债和城投债的投资要求,超长期特别国债为这类项目开辟了新的资金来源,避免地方财政等传统资金来源过度承压。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报告重申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截至2023年底我国各类经营主体数量已达到1.84亿户,无论从“高质量发展”还是从“稳增长”的角度出发,都需要引导和激励其进一步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把国企、民企、外企并列冠以“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的定位,提出要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国企方面,今年将持续深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见效,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三大方面发挥作用。民企方面,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意味着今年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以政策合力点燃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动力。外企方面,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去年以来国家密集部署外资工作,发布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今年进一步推动举措落实。此外报告还提出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治理地方保护,为有效激活市场活力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更凸显出巩固好外贸外资基本盘的重要性。从最新外贸数据来看,今年前2个月外贸表现超出预期,以美元计价的出口金额实现7.1%的同比增速,为全年的外贸工作奠定了良好开局,但仍需注意未来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可能加大。在吸引外资方面,中国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并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从而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今年报告明确提出“2024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和2023 年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未对单位GDP能耗下降设置定量目标,单位GDP能耗下降的定量目标重回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绿色低碳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降低能耗强度的目标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助力中国经济和产业持续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并对全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碳交易方面,年初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交易市场重启,一方面完善了全国统一碳市场交易体系,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碳定价机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新能源项目从碳市场中获益,可促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发展。ESG报告方面,上海、深圳和北京三家证券交易所同时发布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进一步提升国内ESG报告的规范性,同时外部施压推动企业思考其能源使用效率并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提升,驱动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和战略层面的变革。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方面,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的背景下,政府大力支持绿色债券发展,引导更多资金投向绿色产业和项目,两会报告强调“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的需求迫切,且发展潜力大。另外,国际碳关税等绿色壁垒实施增加了中国企业向海外出口高碳产品的成本,出口贸易型企业、供应链企业和高耗能企业对国内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统一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加快推动国内外标准互认和接轨也会成为绿色经济领域的政府重点工作之一。
科技、传媒及电信行业展望:推动数字经济深入发展,加快高水平科技自主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列为重点,将数字经济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为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基调。具体提出要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此外,报告强调了要发挥全国体制优势,提升自主创新力,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行业机遇:在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媒体与电信行业将在应用和技术方面迎来双重机遇。
应用层面:
- 国产半导体市场规模迎来扩张:在国外出口管制趋于严格以及国内市场需求持续膨胀的背景下,国内半导体产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性能提升显著,产能规模持续扩张,国产半导体设备将迎来规模化应用,实现半导体科技自主化程度的提升。
- “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全面开启:我国人工智能市场空间广阔,产业基础坚实,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开展,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步入快车道。未来将基于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技术,人工智能将作为先进生产力与行业进行广泛结合,应用场景将不断丰富,实现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落地应用,从而提升产业自动化水平,降本增效,促使数字经济再上新台阶。
- 外资准入的放宽丰富了电信行业市场资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放宽电信行业的外资准入,为电信行业创造了开放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为电信领域带来更多国内外市场资源,从而丰富电信市场的服务供给。
- 工业互联网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产业数字化进程提速: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有助于加速产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加速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类数字技术,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加快大学科之间的交叉创新,更快地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
- 量子技术创新成果涌现,技术应用逐步落地:量子技术正成为推动新质发展力的关键力量。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三个重点领域的应用将逐步落地,量子技术将引领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
- 智慧城市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将加大智慧城市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并聚焦于整合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数据,技术,业务,实现资源共享,协同治理,促进城市功能优化和服务创新提高城市治理效率,进一步深化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的建设。
技术层面:
- 数据要素潜能充分激活:将更加注重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集中力量打造高质量数据集,推进新型数据库建设。其次,政府将积极进行数据确权、数字资产入表和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加速数据资产化和数据要素市场化。此外,数字经济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数据立法进程提速。进一步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 算力发展水平加速提升:将更加注重国产芯片、服务器性能提升,算力硬件设施国产化进程加速,算力科技自主能力增强。同时,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算力网络搭建将全面铺开,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将逐步形成。另外,算力碳效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图: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及预测(万亿元)
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商产业研究院、德勤研究
图: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及预测(亿美元)
来源:IDC、德勤研究
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展望:强调“全球新”的创新发展重心,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韧性持续优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提升,尤其是创新药产业,首次被纳入“新质生产力”队列,发展前景向好。对比既往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重点强调了需要发展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以及加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地方层级。整体来说,今年报告中对行业发展的定调以“创新”和“改革”为主基调,重点聚焦在三个维度:1)对创新属性的要求提升;2)医疗价格的管控深化;以及3)医疗改革的推动落地。
行业机遇
- “全球新”概念重视度提高,中国制造全球影响力提升。创新药首次被纳入“新质生产力”,强调发展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药。具备优质创新能力的本土药企将迎来新一波政策红利和资本青睐,双重加持下创新药企业的发展前景更为乐观,加速创新产品落地和走出中国。
- 分级诊疗的发展进一步提速,重点发展县域医共体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强化县乡村的医疗服务联动韧性,全国连锁医疗机构的市场空间扩大,尤其具备如儿科、老年医学等专科能力的医疗机构将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 发展银发经济,推动长期护理医疗商业保险发展。人口老龄化加速之下,老年疾病和慢病需求提升,医疗护理能力和医保支付能力持续受到考验。医疗商业保险和长期照护机构将有更多业务发展机会,与地方构建深度合作来支持满足老年养老照护服务的需求。
数据来源:Pharmaprojects,德勤研究
企业启示
- 医疗价格管控进一步升级,药械企业盈利能力将受考验。国家强调对医疗价格的管控将加深,继续完善国家集采制度和DRG/DIP支付,夯实“以民为本”的医疗发展。药械产品的生命周期将更加紧缩,优胜劣汰加速,企业将需要更重视创新研发投入以更加适应新市场生存格局。
- 外资准入限制缩减,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医疗服务市场外资准入将放宽,加速外部优质医疗服务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对于本土生命科学与医疗企业或将造成一定冲击,市场竞争将变得更激烈,药械和医疗企业需加大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投入以维持国内的市场地位。
- 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的合规监管要求持续趋严。2023年中开始的全国医疗企业行为纠偏和合规升级活动,并在2024年的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对于合规与反腐的整治力度将提升,企业的研发和销售合规成本将需要透入更多资源来完善以达到国家要求。
金融服务行业展望:立足金融业“五篇大文章”新机遇,着力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相比注重信贷增长,信贷结构的调整更显重要,金融“五篇大文章”定调中长期的金融业服务导向。注重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和韧性,监管力度进一步增强,对上市公司IPO申报质量和中介服务机构执业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货币宽松预期加大,年内仍有降准和降息空间。当前中国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7%,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后续仍有降准空间; 2月5年期LPR降低25bp,债券市场收益率将延续下行趋势,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将继续下降。随着年内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也有利于进一步扩大降息空间。
“五篇大文章”带来新机遇,信贷结构调整的重要程度提升。相比信贷增长,监管更关注信贷结构的调整。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定调中长期的金融业的服务导向。科技、绿色和普惠持续为信贷增长较快的领域;养老金融试点范围继续扩大银发经济和养老金融产业加快发展;金融数字化转型加快。
聚焦科技金融,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金融对应新质生产力,位于“五篇大文章”之首。金融机构需着重提升对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未来中长期,科创金融发展将加快,相关科创金融改革试点、货币型科创金融工具、相关风险补偿机制等更为完善。央行也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制定整合支持科技创新和数字金融领域的工具方案”,有望出台相关创新工具和实施办法。
强调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和韧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监管将从资金结构、基础制度、市场调节机制、专业服务、监管执法五方面建设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机制,着重提高市场韧性。强调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是市场基石,坚持入口端IPO强监管;对规范减持、推动分红、强制退市等监管更严格,也对专业服务机构执业提出更高要求。相应地,中资券商竞争力需加快建立,包括提升国际业务收入、完善衍生品种类等。
支付服务便利性提升,正面支持消费和高水平开放。3月7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主要面向使用移动支付不方便的老年人和来华外籍人员。结合中国扩大免签国家范围,支付领域交易更为活跃,利好银行和各类支付机构,带来一定业务增量空间,提振消费和支持高水平开放。
图:金融“五篇大文章”及相关领域
来源:政府工作报告,人民银行,德勤分析
能源、资源及工业行业展望:推进安全战略,释放绿色动能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能源与资源行业安全供给与清洁转型并行的基调,油气与关键矿产供应链、风电光伏基地及外送通道、新型储能等基础设施仍是投资重点。
与此同时,清洁能源及资源行业的经济活力将进一步释放。报告中回顾了2023年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的亮眼表现,并强调加快发展氢能等新兴产业,清洁能源及资源行业将继续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绿色引擎。油气、电力领域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清洁能源产业新商业模式、新业态的全面爆发做好铺垫。
行业机遇
绿氢产业迈入商业化新阶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氢能定位为前沿新兴产业,伴随绿氢开发提速,规模化效应和技术迭代将驱动制氢成本下降。绿氢制绿氨/绿色甲醇作为当前绿氢应用形式,下游远洋航运、航空等领域的去碳化趋势催生需求,绿氢综合性开发利用项目商业化落地前景日渐清晰。
图:绿氢综合性开发利用项目加速落地
(截至2023年底国内绿氢项目进展)
来源:平安证券,德勤研究
绿电消费潜力进一步激活:“绿电”“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分布式能源”“新型储能”等关键词今年首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未来继续扩大绿电开发规模的同时,输配电网、充电桩、新型储能等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补强,为绿电消费打通“最后一公里”。电力市场化改革提速,为虚拟电厂等支撑绿电消费的新商业模式和新业态提供巨大机遇。继绿电交易“证电合一”模式明确后,报告提出“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将进一步激发绿电采购需求。
图:绿电交易热度快速升温
来源:中电联,德勤研究
油气和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链仍是投资重点。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依然是油气及矿产资源领域的主题,围绕勘探开采、运输、储备等环节的投资有望延续近年来的高增长态势。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赋能资源勘探、优化开采方案、支持资产管理等方面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此外,循环经济模式在缓解资源供应压力的同时助力价值链减排,作为关键原材料供应链的起点,油气与矿产行业有机会引领向循环经济模式的变革。
图:油气与关键矿产领域投资持续提升
来源:国家统计局,德勤研究
制造业展望:持续推进产业链优化升级,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本次政府报告中提到“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将制造业发展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产业方面,将重点围绕传统行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在企业方面,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吸引外资企业,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此外,也强调了“人工智能+”行动、落实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数字化转型等相关措施来赋能产业升级。
行业机遇
从产业端来看,强调了升级传统行业和培育新兴产业两个方面:
升级传统行业:制造业将加速技术升级改造,形成新质生产力。报告中提出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一方面,这将带动先进计算技术、数智化机械设备、数智化劳动力等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进行创新融合,从而带来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变革。另一方面,制造业扩大投资,有助于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培育新兴产业:工作报告中提到了未来将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未来新赛道,新兴产业的兴起将拓宽制造业边界,丰富制造业生态,完善制造业体系。此外,强调了将会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覆盖了信息通信、物联网、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纳米材料等重点领域。未来将进一步促进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形成新型工业示范区,这将帮助制造业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产业深度的提升。
从企业端来看,提到了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吸引外资,并强调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加大吸引外资力度,营造开放的市场氛围:外资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稳外资成为今年经济的重点工作。本次报告明确未来将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政策的放松使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更加便捷,同时帮助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这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更高水平跃升;另一方面,高质量外资将为我国制造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已经连续第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未来将加大专精特新培育支持力度,发挥专精特新企业在制造业强链、补链、延链的重要作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可以进一步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此外,中小企业数字化也将成为发展重点之一,推动中小企业成为数字技术应用创新的主体,将为数字经济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在此背景下,平台企业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深化,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增加就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今年报告中也着重强调了数智赋能制造业,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主要包括以“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积极落实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平台型企业发展,促进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也着重强调数字化转型,进一步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以上行动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图: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数据来源:Wind
图: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消费行业展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进行了具体的部署。 本次报告在时隔四年后再次将消费关键词聚焦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一方面,培育扩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绿色、健康领域促消费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国货 “潮品”为代表的实物消费,以及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类服务消费的新增长点。另一方面,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同时,强调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民生类服务消费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进一步实现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此外,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减少限制性措施;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截至目前政府已接连出台多项关于新型消费、大宗消费和生活服务类消费以及消费环境优化的政策举措,持续向消费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政府工作报告消费关键词
- 2019年“推动消费稳定增长”
- 2020年“推动消费回升”
- 2021年“稳定和扩大消费”
- 2022年“推动消费持续恢复”
- 2023年“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 2024年“促进消费稳定增长”
2024政府工作报告消费工作要点 |
近期相关政策举措 |
---|---|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绿色、健康消费政策 |
|
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 |
|
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 |
|
优化消费环境 |
|
未来发展机遇主要落已下几个方面:
- 对新消费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未来将进一步培育消费新场景,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在消费者日趋数字化、绿色化以及健康化消费趋势下,包括即时零售、智能家居、文体用品和文体创意企业和国货品牌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 改善型耐用消费品类红利持续,上一轮全国范围的刺激政策出台后主力销售的家电产品进入换新周期,以旧换新相关政策的持续推动下,绿色节能和智能型高质量家电、电子产品以及二手电商企业业绩有望提速;
- “银发经济”等民生类生活服务消费将在养老、育幼、家政领域政策红利下,进一步升级扩容。报告首次提到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呼应了今年1月出台的《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导则(试行)》中提到的“探索专业性机构连锁化”、“鼓励拓展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团队等多元主体参与运营”,在提升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的同时降低了社区服务准入门槛。包括老年文旅、基于老年生活的兴趣类产品和服务、健康管理、托幼、家政服务类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 当前,优化消费环境政策聚焦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减少限制性措施。如今年两会期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提升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的银行账户服务体验,满足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以上举措的实施将为入境旅游、文旅消费,中国品牌出海,以及海外品牌在华业务拓展和在县域市场的持续深耕带来发展契机。
同时,消费品零售企业还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 随着ChatGPT、Sora等生成式AI引发的大模型时代的到来,加之消费者对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对企业的网络安全投入和对新科技产生的新场景的安全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目前部分市场相关监管政策仍不明确。以二手商品交易市场为例,当前针对二手商品交易的税收体系不完善,企业需要持续关注二手交易市场等新兴消费市场相关合规政策动向。
汽车行业展望:抓住存量周期下的结构性机遇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五次提到了汽车行业。首先,在回顾去年工作时,总理肯定了汽车产业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2023年汽车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3%,继续作为稳定消费的重要支柱;汽车制造业固定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9%,高于全国固定投资16个百分点;电动载人汽车连同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一起作为“新三样”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
在今年重点工作中,汽车分别出现在“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和“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下,包括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及提振智能网联汽车等大宗消费。此外,总理还提到了将在2024年加强农村地区充电桩的建设。我们预计,在行业增速放缓,竞争激化且盈利承压的2024年,汽车产业将呈现以下几大机遇和挑战。
行业机遇
- 中央和地方财政齐发力刺激存量汽车“以旧换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提振汽车等大宗消费”。区别于往年仅财政宽裕省市出台限期限的燃油车以旧换新补贴举措,今年预计在政策规格和受益范围上都有望扩容,中央财政将以专项资金形式补贴存量车置换。截至2023年末,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3.7亿辆,其中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保有量近1亿辆,如果每年更新1%,能拉动汽车销量4-5个百分点。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朝“新”和“质”双向迸发: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前增加定语“智能网联”,显示今后政策重点将转向智能化。结合“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智能网联汽车的新在于“新赛道”、“新技术”和“新应用”,例如领航辅助加速、飞行汽车等新赛道将迎来高速发展;生成式AI等新技术将催生更多智能化和个性化新应用的落地。“质”则体现在“高质量”、“高效率”和“可持续”。AI作为新一代生产力将大幅提升主机厂“研产供销服”各环节的运营效率;此外,质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永续经营”,车企应健全电动车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括低碳制造和供应链、二手车/电池回收、材料循环及再生利用等,提升可持续发展和经营能力。
- 扩大县乡地区充电桩覆盖率,挖掘新能源汽车下沉化潜力:自2021年后,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但政策重心转向下沉市场,提出要加强农村地区充电桩的建设。随着一二线城市新能源汽车需求趋于饱和,低线级城市、县域及农村地区将成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主要增长来源。2023年农村地区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至17%,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呈现出巨大增长潜力。除了车企提供更具性价比的电动车产品,建立销售及售后能力外,还需要多利益主体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更好地抓住下沉市场红利。
潜在挑战
- 出口增速有望放缓,外部风险频发凸显企业合规重要性: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局势下,各国政府加大对跨国公司和进口产品的监管与审查,使得中国企业面临包括从进出口贸易、财税、用工、知识产权、数据安全、绿色低碳等多重合规挑战和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重点海外汽车市场的需求趋于缓和。有鉴于此,2024年汽车出口增长有望小幅放缓,且出海模式上车企将转向贸易+海外建厂双轮驱动的增长模式。
- 价格战常态化、刺激政策不对称,有望加速产业淘汰与整合:消费刺激政策力度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且政策受益范围有望再次向新能源汽车倾斜。此外,行业价格战呈现扩大化和持久化,加剧了消费者观望情绪,加大企业经营难度的同时,使其盈利水平继续承压。与此同时,外资车企由于新能源新车型投放进程较慢,燃油车销量持续下滑,使企业面临严峻的产能压力,未来或将进一步调整其在中国市场的经营策略。
物流服务行业展望:降本增效仍是物流主要发展目标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针对物流行业提到三个主要关键词,分别是要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以及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三点。在中国整体经济稳定发展的背景下,预计2024年物流行业将整体持续稳健增长,并把降本增效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同时在深化物流改革、拓展国际物流、推进农村物流以及绿色物流方面等四方面存在更多发展机遇。
行业机遇
- 降低物流成本需要经营性、结构性和技术性降本相结合。今年2月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提到,交通运输部将组织开展“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重申“降低成本”的目标,我们可从经营性降本、结构性降本和技术性降本三方面出发来实施降本举措。在经营性降本方面,主要依靠政府层面给与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在结构性降本方面,物流企业将重点提升综合货运能力,推动跨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推广多式联运,提升货物中转效率,降低物流全程成本;在技术性降本方面,智慧物流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推动行业变革进入新阶段,特别是智慧港口、智能仓储、无人驾驶货运通道等高科技项目纷纷落地实施,物流智能信息化取得大幅进展,从而达到节省人力成本、增强运输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目的。
-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化海外仓布局。当前我国正全力构建国际物流体系,助力外贸企业降本增效。从具体举措上,可从三个方面推进,一是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通过打造联通内陆与沿海、辐射全球的快捷通道,显著缩短物流时长降低成本,激活西部外贸活力。二是加强建设高效、低成本的物流分拨中心,优化海外仓布局,使企业更靠近国际市场,灵活应对需求变化,提升运营效率。三是智慧海关建设也是关键一环,旨在简化货物清关和通关程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通关效率,缩短企业等待时间,降低不确定性成本,提高海关服务的便利化水平。
图:2019-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万亿元)
来源:海关总署,德勤研究
- 提升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物流水平。今年政府将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强调推进农村物流建设,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下一步将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互联共享等方面仍需要加强,通过建设高速稳定的信息网络,实现农产品产地、市场、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实时对接,打破信息孤岛,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带动农村电商等新型业态发展。同时推进农村关键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充电桩设施的布局,顺应新能源汽车在农村物流领域的应用趋势;健全冷链物流设施,有效解决农产品新鲜度保持难题,延长产品货架期,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保障食品安全;完善寄递配送设施,切实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便利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 建设低碳供应链,发展绿色物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2.5%的目标,在这一大背景下,物流行业将积极推动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一是通过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性能和续航里程,力求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大幅减少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从而实现物流运输的节能减排。预计2024年新能源物流车辆替代传统燃油车辆的速度加快,新能源物流车销量期望超过33.6万辆。二是提升物流业可循环经济水平,货物包装更加轻量化、小型化,生物降解材料、可循环使用的包装产品将得到广泛应用,绿色解决方案成为物流公司的重要议题。
图:2019-2023年中国新能源物流车销量(万辆)
来源:电车资源行业研究院,德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