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可持续发展转型:着眼未来,内促转型,合作共赢
气候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将加剧一系列广泛的可持续发展风险,严重威胁企业未来发展。企业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亟需采取行动予以应对。许多企业需要转变业务模式,推动可持续发展,从而拓展新业务机遇,创造新的收入来源,推动企业未来增长。
基于对已开展可持续发展转型的企业的调查,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均采用了三个基本策略,从而将可持续发展风险转化为发展机遇。首先,他们着眼未来,积极探索如何从可持续发展转型中挖掘新的增长机遇。其次,他们内促转型,从企业内部着手寻找重构业务运营的方法,助力加速转型,以实现更大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他们合作共赢,不断挖掘新的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业务生态增强竞争优势,在以可持续发展为重的世界中有效应对挑战。本文逐一探索这三项策略所蕴涵的意义,并总结部分企业在着重打造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有效经验。
“即将陷入无可挽回的境地”
尽管遭遇了财务困境,联合利华在过去十年的经验充分表明,开展可持续发展转型能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在保罗·波尔曼就任联合利华首席执行官执掌大权之时,全球正面临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而联合利华也正在经历其150年历史以来最动荡的时期之一。任职的第一年里,波尔曼推出了“联合利华可持续行动计划”,设定了公司的未来十年目标——实现营收翻番、减少自身产品的环境印迹,以及扩大积极的社会影响。但该可持续行动计划并不仅仅是一项可持续发展计划,更是一项促进联合利华品牌可持续发展、推动创新,同时吸引并留住人才的企业规划。1波尔曼在任的十年期间(2009年至2019年),联合利华的营收和利润双双实现稳步增长。在他的推动下,联合利华开展可持续发展转型,为股东创造了高额回报,股东总回报率高达290%。2
波尔曼始终坚信,人的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企业领导者需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保障企业的未来发展。3正如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阐述的,可持续发展议程认同企业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能够从资金支持到提供产品与服务多层面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图1)。4
这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气候危机威胁着水资源供应、食品生产和能源安全,损害了许多民众的生活和收入。5 2019年底,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警告称气候变化问题正“加速恶化,即将陷入无可挽回的境地”。6
然而,危机同时也可成为变革的强力催化剂,为获取新的发展视角创造机遇。将气候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既视为威胁也视为机遇的企业,可能最有机会取得新一轮创新发展,促进计划外的协同合作。
图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相互独立,企业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发展,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变得势在必行,企业可能需要推动自身转型变革,以实现全面发展。
面对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业务压力,顺应这一趋势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由包括社区、消费者、企业员工、监管机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联合行动表明,可持续发展增势强劲,即将达到一个临界点(图2)。
图2 可持续发展上升势头正在加速
资金流动正转向可持续发展实践。推动企业行为转变的一个重要动力,是投资者、贷款机构和保险公司日益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风险会引发金融风险,故资金流向正逐渐发生变化。在资金流动加速转向可持续发展基金的过程中,投资者尤其发挥着核心作用。2019年,美国可持续发展基金每季度吸收的资金总额超过了40亿美元,而此前吸收的资金从未在任何一个季度超过20亿美元。7气候变化正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在2019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超过630名投资者(总资产管理规模超37万亿美元)共同签署了一份声明,呼吁各国企业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包括逐步淘汰煤炭以及推动转型实现低碳未来等。8全球最大的机构投资公司贝莱德旗下管理着7.4万亿美元的资产,其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是这一转变的知名倡导者。他在2020年1月称气候变化已经使企业处在金融业重大变局的前夜。9
推动企业行为转变的一个重要动力,是投资者、贷款机构和保险公司日益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风险会引发金融风险,故资金流向正逐渐发生变化。
法律法规正日益加大对应用可持续企业实践的支持。政府拥有许多不同的监管工具可用于引导企业实践,他们正日益利用自身的监管权威,敦促企业开展可持续发展业务实践。例如,法国政府于2017年颁发新的法规,要求法国跨国公司识别其业务活动及其分包商或供应商业务活动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并采取措施予以预防。10此外,我们亦看到世界银行等超国家机构呼吁各国政府推出新冠疫情经济刺激计划,以进一步促进可持续增长。11
工人行动持续高涨,推动雇主拥抱可持续发展。工人正逐渐崛起成为新晋意见团体,能够对公司的战略和声誉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如今,工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敢于挑战所发现的雇主伪善行为,如在为气候行动捐款的同时仍旧投资于高碳排放产业。工人开展请愿、罢工和联合抗议活动,反对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无所作为的现象正在呈上升趋势。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行动未达到员工预期,可能将面临人才短缺或员工投入不足等问题。
德勤全球2019千禧一代年度调研发现,千禧一代和Z世代对于采取强力措施应对环境和社会问题、与他们有共鸣的雇主表现出了更高的忠诚度。12
消费者偏好正在向可持续型产品和服务倾斜。消费和购买模式的持续变化,正逐步呈现出以可持续型产品和服务为重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千禧一代和Z世代之中尤其明显。
德勤全球2019千禧一代年度调研结果显示,42%的千禧一代决定购买一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该公司对社会或环境创造了积极的影响。13消费者的这些行为转变正在为可持续型替代产品创造市场机遇。例如,到2028年,美国二手时尚市场规模预计将大幅增长至640亿美元,而快时尚市场规模预计则仅达到440亿美元。14同时,利用植物制造的肉类替代品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形成一个规模达到1,400亿美元的全球性产业。15
这一系列压力持续强化企业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使之逐渐成为企业高管和董事会的一项优先重点。随着观念发生转变,企业迫切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调整自身战略。事实上,美国商业圆桌会议组织于2019年发布企业宗旨声明16,强调除股东之外,企业亦有责任为其客户、员工、供应商及所在社区创造价值。
许多知名企业领袖已经在近期公开承诺采取行动应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中气候变化问题备受关注。2020年2月,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承诺捐款100亿美元,成立贝索斯地球基金助力解决气候变化问题17,而Patagonia公司首席执行官Yves Chouinard也于2018年11月宣布将公司通过企业税减免政策获得的1,000万美元资金用于保护大气、土地和水资源,以及寻找应对气候危机的解决方案。18这些行动承诺表明气候危机正日益受到商界领袖的关注,其中一部分人愿意为此投入资金开展行动。
贝莱德率先发声,呼吁变革
在其2020年度致首席执行官的信中,贝莱德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号召所有政府、企业和股东共同应对“当前气候变化的挑战”。同时,贝莱德宣布逐步减除其主动投资组合中动力煤生产占收入超过25%的企业。19
通过2020年度致首席执行官的信,拉里·芬克向市场发出一个信号,即投资者正逐渐认识到气候风险将导致投资风险,因此企业应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将出现大规模的资本重新配置。”20他指出,随着投资者和企业转向以低碳经济为重,未能将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因素融入自身业务的企业将面临落后于人的风险,并警告称这种企业可能在短期内得以盈利,但长期而言,由此引发的负面外部效应终会带来恶果,最终使股东价值遭到破坏。21拉里·芬克着重强调了贝莱德的投资理念,即整合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的投资组合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大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可持续发展投资将成为贝莱德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2020年3月致股东的信中,拉里·芬克重申了贝莱德的可持续发展承诺,指出“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的疫情大流行凸显了全球化世界的脆弱,以及可持续发展投资组合的价值。”他表示,“在这一时期我们看到,可持续发展投资组合取得了比传统型投资组合更为强劲的业绩表现。”随着全球经济从新冠疫情危机中逐步复苏,拉里·芬克认为这是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投资趋势的绝佳时机。22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转型
我们已经明确了三大商业策略,借此指引着眼未来的企业开展可持续发展转型:
- 着眼未来。了解在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之下,企业推动未来业务发展将面临哪些威胁,以及更重要的,将迎来哪些机遇。
- 内促转型。思考如何重塑企业运营,以加速转型,深化可持续发展。
- 合作共赢。充分利用企业外部生态体系,创造竞争优势。
高瞻远瞩,着眼企业未来
企业若期望在未来取得成功,需要高瞻远瞩,着眼未来。企业高管需知晓正在发生的转变,了解不断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预期可能对自身企业及行业的未来产生何种影响。
一些企业领导者需摒弃短期思维方式,避免因迫于季度业绩压力而追求短期成效,同时以创造长期持久的价值为重。建立长远思维方式有时需要采取激进的方式。联合利华首席执行官波尔曼上任的首批举措之一,便是取消季度报告和以收益为导向的原则,督促股东关注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虽然这种做法受到了严厉批评,公司股价下跌了8%,但是联合利华在接下来的十年取得了强劲的业绩表现,表明这种着眼长远的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方式。23
能源行业亦不乏高瞻远瞩、发现风险与机遇的企业,尤其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公司。2019年,全球180多个国家约600万人走上街头,发起了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气候抗议活动,要求各国采取进一步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4 2019年底,总资产管理规模超40万亿美元的450多家投资公司共同签署了“气候行动100+”倡议,该倡议致力于向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企业施压,以“减少排放,提升治理,加强气候相关财务披露。”25
企业高管需知晓正在发生的转变,了解不断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预期可能对自身企业及行业的未来产生何种影响
投资者的施压正在推动化石能源行业向清洁能源转型,虽然有可能会损害盈利能力,但同时亦为新型业务模式开辟发展通道。例如,2019年12月,高盛集团宣布将力争提供高达7,500亿美元融资,用于推动全球气候转型及包容性增长战略。262020年1月,贝莱德集团宣布已为其全球可再生能源三期基金筹集10亿美元,将重点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能源储存和分配的发展。27预计太阳能、风能及其他绿色能源技术方面的投资将在未来十年翻番,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将达到2.6万亿美元。28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积极把握机遇,进军可再生能源行业,力争在老牌企业努力顺应趋势之时,迅速抢占先机。
为应对上述压力,众多老牌能源企业已经开始自我革新。例如,丹麦公司沃旭能源正将重心从煤炭发电转向可再生能源发电,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可再生能源需求。十年前,沃旭能源还是欧洲煤炭密集程度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如今,该公司已经开始将业务全面转向高增长型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和储存解决方案。沃旭能源预计将在2023年前全面停用煤炭,并在2025年前实现近100%采用绿色能源发电。29
能源行业的经验表明,企业愈早着眼于未来,便愈有可能将未来危机转化为全新机遇。这些全新机遇具备足够的潜力,能在支撑各类业务模式发展的同时满足社会需求,如,力图减少浪费的循环型企业、能够恢复土地的再生型企业,以及致力减少贫困的包容性企业。
要寻找这些机会,我们建议采用“放大/缩小”策略。在这一策略中,战略规划者“放大”视野,超越战略规划的常规短期时间跨度,聚焦未来10至20年的长远发展。30在了解未来趋势后,战略规划者再“缩小”视野,着力推动近期发展,制定未来6到12个月内的行动计划,助力企业达成未来目标。
在此过程中,情景规划工具能有效理清未来的各种可能性,从而做好准备予以应对。例如,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于2018年开发的“天空”情景工具,能够清晰地展示在技术、行业和经济层面均具有可行性的路径,以实现将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31
内促转型,加速推进企业变革
设定长远发展目标后,企业高管转向企业内部,了解当下能够实施的各项举措,以加速转型,实现未来目标。根据可持续风险的量级和面临机遇的不同,部分企业可能需要跳出原有的一体化方法——即将可持续发展融入现有业务模式、战略、产品和服务,升级为革新化方法,以可持续发展原则驱动新型业务模式、战略、产品和服务的设计。
企业采用革新化方法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后,其自身特质发生了多重转变,从而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开展行动(图3)。
图3 企业采用革新化方法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后的主要转变
从增长和机遇的角度看待可持续发展,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创造力与创新力解决部分可持续发展难题,同时开辟全新的业务模式、战略、产品和服务等。通过为可持续发展而创新,企业亦能加速明确实现未来目标的方法,正如以下案例所示:
聚焦机遇:大众汽车把握电动汽车市场机遇。大众汽车计划至2028年推出70种全电动汽车车型。到2030年,大众汽车电动汽车产量预计将达到2,200万辆,电动汽车在其产品中的占比有望达到40%。32作为电动汽车市场最积极的行动者之一,大众汽车希望充分把握电动汽车需求持续增长的机遇,拓展新的市场。
透明化:奥兰国际开发可持续、可追踪的采购解决方案,提高供应链透明度。农业综合企业奥兰国际通过自建订购平台AtSource满足消费者对透明且可持续的食品供应链不断增长的需求。该平台允许订购者查看环境及原料生存轨迹,为其提供一系列衡量指标,深入了解企业为提升可持续发展绩效所做出的努力。33
使命驱动: Patagonia为使命驱动型企业的先驱者。Patagonia是美国加加利福尼亚首家B Corp共益企业(B Corp为颁发给肩负“显著社会或环境使命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受托责任,为员工、社区及环境的利益服务”的企业认证)。34在使命驱动型战略的推动下,Patagonia品牌差异化运营模式的发展连创新高,吸引了大量拥趸,在2018年实现逾十亿美元的年度营收,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使命驱动型企业正当性。35
聚焦生态: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发起“时尚环保”倡议,推动领先时装品牌创新协作。这一行业倡议汇聚众多行业领袖,包括博柏利、盖璞公司、H&M集团、汇丰银行、PVH、Stella McCartney及其他重要利益相关方,旨在促进纺织业内的规模化协作与创新,从而减少浪费与污染。例如,由“时尚环保”倡议支持的《牛仔裤再造指南》计划携手品牌方、制造商和纺织工厂,共同发布可再生的牛仔裤产品。36
协作型:玛氏公司通过协作式商业模式管理创新,探索市场拓展新途径。消费品公司玛氏通过试行混合协作方法,携手微型创业者并建立公共部门合作关系,有效扩大了市场份额。自2013年启动“Maua EoM”计划至今,玛氏已与欠发达城市和乡村地区的逾1000名微型创业者开展合作,将玛氏产品分销、出售至传统渠道难以触达的地区。37这是玛氏公司“互惠经济学”(EoM)商业模式管理创新的首个实际应用,这种模式旨在促进企业及利益相关方共同受益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两者并行不悖,无需权衡取舍。
再生型:达能生态系统发展基金开展可再生农业经营,测试新型商业模式。食品公司达能着眼未来,积极开展可再生商业模式测试。达能生态系统发展基金初始金额为一亿欧元,用于支持由当地达能子公司与非营利机构合作开展的项目。38这些项目按达能公司价值链的主要业务活动分为四大领域:可持续性水资源获取与水域分割及关键原材料获取;创造新产品分销渠道的分配;关切服务,旨在强化营养与健康服务的相关知识与获取渠道;回收再利用,以巩固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型:宜家启动新型租赁模式,以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关系。作为持续发展的“产品即服务”趋势下的代表,家具零售商宜家宣布于2019年启动家具租赁服务计划,允许消费者以更加可持续的方式购买、保养或转出宜家产品。在荷兰,宜家面向在校学生提供床、书桌、椅子租赁服务,每月费用最高为30欧元(约33.68美元)。一位宜家高管表示,“未来宜家成功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重塑并完善我们的商业模型……并成为一家可负担、可获取、可持续的企业。”39宜家之所以向循环经济转变,起因在于众多年轻消费者曾表示倾向于租赁从衣服到汽车等一系列产品,希望尽可能减少他们对环境的影响。40
合作共赢,充分利用企业生态
企业在着眼未来,明确未来风险与机遇的同时,也应推动内部转型,采取行动加速实现未来目标。此外,企业还应致力于合作共赢,为推进可持续发展转型寻求外部支持,并通过发展广泛的商业生态体系,增强竞争优势。
这一战略的诞生,在于企业认识到其不必自行打造所需的能力(知识、技能及技术)或影响力才能推动内部转型。若生态体系内的合作伙伴具备所需能力,企业应考虑寻求具备相应能力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合作和参与,以助力自身可持续发展转型。
企业高管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合作共赢:首先,利用合作伙伴的能力,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转型;第二,借助合作伙伴的影响力,创造业务转型的利好环境。
部分企业可能缺少推动达成自身可持续转型目标规模或进展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或技术。与其自行打造或购买这些能力,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其生态体系合作伙伴的能力。41 例如,消费品公司雀巢承诺,到2025年其食品包装将实现100%可再生或再利用。42 在意识到单凭自己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后,雀巢在2019年成立了食品包装科学研究所,与供应商、研究机构与初创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和测试新型环保包装材料和系统。43 借助这一策略,雀巢在充分利用生态体系合作伙伴的技术与创新成果的同时,还能够分摊财务成本,并加速推进所需创新,助力可循环食品包装开发进程。
同样,企业高管亦可充分利用生态体系内具有相似理念的企业的影响力。要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影响力,需要有效动员多家企业协同合作。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企业能够有效影响合作伙伴的战略,助力打造有利的商业环境,推动企业实现未来繁荣发展。44
充分利用生态体系合作伙伴影响力的一个例子,是玛氏公司、达能、雀巢和联合利华的合作。2018年,这四家领先食品公司联合成立“可持续性食品政策联盟”(SFPA),旨在推动五大关键领域食品相关法规的制定:环境、营养、消费者透明度、人与社区,以及食品安全。45 该联盟开展的计划包括推动整个行业向循环经济迈进;通力协作,最大限度减少垃圾制造;可再使用、再循环或可降解食品包装设计;延长材料和产品的使用寿命等。这些计划支持创新商业模式的发展,为农民、农场主、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增创价值。这一生态体系策略使企业通过联合行动,共同推动可持续性食品相关环境政策的转变,有效分散并减少市场风险,从而加速企业以及行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转型。
转型正当其时
许多企业可能需要彻底转变自身的商业模式,以应对不断变化市场需求,推动实现更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着眼未来、内促转型以及合作共赢,企业不仅能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压力可能会对其当前业务构成的威胁,同时亦能有效把握未来发展的机遇。
作者:SARAH KERRIGAN、DULEESHA KULASOORIYA
配图:LIVIA CIVES
SARAH KERRIGAN是德勤领先创新中心(亚太)战略负责人,常驻新加坡。
DULEESHA KULASOORIYA是德勤领先创新中心(亚太)执行总监,常驻新加坡。
尾注
- Unilever, “A new beginning ...,” accessed May 17, 2020.
- Unilever, “Unilever CEO announcement: Paul Pol- man to retire; Alan Jope appointed as successor,” press release, November 29, 2018.
- Global Opportunity Explorer, “CEOs must be activists: Paul Polman,” February 5, 2019.
- Adapted from 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 “Contributions to Agenda 2030,” accessed April 18, 2020;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goals,” accessed April 23, 2020. The content of this publication has not been approv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and does not reflect the views of the United Nations or its officials or Member States.
-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highlighted at high-level political forum,” July 19, 2019.
- Sofia Sanchez Manzanaro, “COP25 in Madrid: UN Secretary-General Guterres says planet is ‘close to a point of no return,’” Euronews, March 12, 2019.
- Jon Hale, “10 sustainable investing stories of 2019,” Morning Star, December 12, 2019.
- UN News, “COP25: Global investors urge coun- tries to meet climate action goals,” December 9, 2019.
- Larry Fink, “A fundamental reshaping of finance,” BlackRock, accessed May 17, 2020.
- Noton Rose Fulbright, “A new duty of care for the most significant companies in France,” March 2017.
- Stéphane Hallegatte and Stephen Hammer, “Thinking ahead: For a sustainable recovery from COVID-19 (Coronavirus),” World Bank Blogs, March 30, 2020.
- Deloitte, “The Deloitte Global Millennial Survey 2019: Optimism, trust reach troubling low levels,” 2019.
- Ibid.
- Lucy Handley, “Fast-fashion retailers like Zara and H&M have a new threat: The $24 billion used clothes market,” CNBC, March 19, 2019.
- Thomas Franck, “Alternative meat to become $140 billion industry in a decade, Barclays predicts,” CNBC, May 23, 2019.
- Business Roundtable, “Business Roundtable redefines the purpose of a corporation to promote ‘an economy that serves all Americans,’” August 19, 2019.
- Karen Weise, “Jeff Bezos commits $10 billion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New York Times, Febru- ary 17, 2020.
- Rose Marcario, “Our urgent gift to the planet,” LinkedIn, November 28, 2018.
- Fink, “A fundamental reshaping of finance.”
- Ibid.
- Mark R. Kramer, “Larry Fink isn’t going to read your sustainability repor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 20, 2020.
- Leslie P. Norton, “CEO Larry Fink sounds cau- tiously optimistic note in letter to BlackRock shareholders,” Barron’s, March 30, 2020.
- European CEO, “Unilever CEO Paul Polman is redefining sustainable business,” April 15, 2016.
- Matthew Taylor, Jonathan Watts, and John Bartlett, “Climate crisis: 6 million people join latest wave of global protests,” Guardian, September 27, 2019.
- Climate Action 100+, “Global investors driving business transition,” accessed May 18, 2020.
- Goldman Sachs, “Sustainable finance at Goldman Sachs,” accessed May 18, 2020.
- Taylor Kuykendall, Ashleigh Cotting, and Declan Harty, “Investment giant BlackRock marks a major milestone in coal divestment movement,” S&P Global, January 22, 2020.
-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A decade of renewable energy investment, led by solar, tops USD 2.5 trillion,” press release, September 5, 2019.
- Ørsted, “The most sustainable company in the world,” accessed May 18, 2020.
- John Hagel and John Seely Brown, Zoom out/zoom in: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strategy in a world that defies prediction, Deloitte Insights, May 16, 2018.
- Shell Global, “Sky scenario,” accessed May 18, 2020.
- Volkswagen, “Volkswagen plans 22 million electric vehicles in ten years,” March 12, 2019.
- AtSource, “What is AtSource?,” accessed May 18, 2020.
- LinkedIn, “LinkedIn portraits of purpose compa- nies: Patagonia,” accessed May 18, 2020.
- C. J. Mittica, “Patagonia shifts corporate sales strategy,” Advertising Specialty Institute, April 3, 2019.
-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The jeans redesign,” accessed May 18, 2020.
- Economics of Mutuality, “Kenyan president expresses support for Project Maua,” May 2018.
- Danone, “Danone ecosystem fund,” accessed May 18, 2020.
- IKEA, “IKEA will test furniture leasing in 30 mar- kets during 2020,” press release, March 4, 2019.
- Katherine White, David J. Hardisty, and Rishad Habib, “The elusive green consume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2019.
- John Hagel III, “Leveraged growth: Expanding sales without sacrificing profi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ctober 2002.
- Nestlé, “What is Nestlé doing to tackle plastic packaging waste?,” accessed May 18, 2020.
- Nestlé, “Nestlé inaugurates packaging research institute, first-of-its-kind in the food industry,” press release, September 12, 2019.
- Deloitte, “Shaping strategies,” 2014.
- Sustainable Food Policy Alliance, “Environment,” accessed May 18,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