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十四五行业研思】制造业:从规模增长到质量提升

“十四五”时期,全球产业链布局和贸易格局调整,中国制造业发展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阶段。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产业链布局调整、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及绿色制造将对中国制造业产生深远影响。


全球产业链布局调整,中国加速补齐短板、供应链多元化、产业结构优化

在“逆全球化”与“新冠疫情”背景下,全球供应链布局调整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战略性行业产业链本土化。“安全”成为首要考量因素,各国加紧产业链控制及构建本土产业链。二是非战略性行业全球供应链多元化。在考虑韧性的前提下,“成本与效益”仍是供应链布局主导因素,中低端制造业加速向东南亚转移。三是部分产业内部结构出现调整和优化。疫情直接冲击中国外向经济产业,同时加速出清部分中小企业和落后产能。

在这样的趋势影响下,中国制造业可以考虑重点围绕提升产业链安全、打造供应网络和优化产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

安全即健全产业链、补齐短板,在产业链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集中资源进行突破。截至2020年5月,中国已经建成16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涉及基础材料、核心器件、关键工艺、重大装备和软件五个领域。制造业需要通过企业、行业和政府协同发力、集中攻关,从而更好地发挥相对优势,提高产业控制力和安全度,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制造企业风险意识增强,对于非核心环节和部件,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和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链安全水平。如今许多供应链正从刻板的线性结构转变成动态互联的系统,这些系统更容易整合生态系统里的合作伙伴,还能随时间推移不断优化。从线性序列的供应链到开放互联的供应系统,这个转变可以为公司在未来竞争中打下基础。

制造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优化一直在进行,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受疫情全球蔓延影响,出口企业订单滑落,企业可利用新技术开发国内市场。同时疫情迫使部分中小企业和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为领先企业提供整合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


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改变产业生态与应用场景

中国将“新基建”列入2020年政府中国报告,发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会催生智能网联汽车等一批新型智能制造产业,并带来产业生态与应用场景的根本性转变。如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企业提供转型新路径——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研发可以推动研发模式由串行异构向并行协同,利于企业缩短研发周期;制造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实时监测,支持远程运维、故障诊断等增值业务;工业互联网生态中包含金融企业,企业可围绕产品探索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新服务。

除了催生新产业,数字技术也赋予传统产业大量发展空间。疫情倒逼和生存压力让许多企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数字技术对企业而言不只是锦上添花,而是关系到行业和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因此新技术应用范围加快拓展。如传统家电制造企业应用5G为其以订单驱动的柔性生产提供必要的通信网络支持。5G技术除了在家电、汽车、通信与电子制造、机械、电力、轨道交通、航空、化工、钢铁、船舶等制造业行业外,港口、能源等领域也成为“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重点。在视频监控、物流配送等场景应用基础上,部分企业推动5G应用持续走深向实,已开始介入到装配、检测等生产内部关键环节。


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制造

全球推动绿色经济的趋势下,中国的绿色制造以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为目标。中国绿色制造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包括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绿色供应链等。同时,工信部正在制定“十四五”工业节能战略。中国工业节能减排潜力和技术市场结合,有望产生更显著的效果和广泛影响。

制造企业也将从绿色制造实践中获得可见的财务和环境利益,包括降低能耗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品牌知名度并建立公众信任,应对法规限制和发现机遇以及可持续的业务与成功。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