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7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預算案

分析

2016/17 財政預算案分析

致力提倡長遠增長 惟紓緩措施欠缺新猷

浏览本页内容

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於2016年2月24日發表2016/17年度財政預算案。

2015/16年度的財政盈餘高於預期,總額為300億港元,主要由於印花稅、利得稅及薪俸稅收入增加。如往年一樣,預算案建議向個人提供稅務紓緩措施,以緩解中產人士壓力和扶助長者與貧窮階層。

鑒於香港正面對全球營商前景趨淡和營商環境惡化的情況,預算案強調需要培育人才、為現有行業探索新市場機遇,以及鼓勵創業和技術創新等,這些項目被視為香港長遠經濟發展的要素。儘管財政錄得盈餘,預算案針對企業的措施著墨少於預期。

本文概述2016/17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對企業和個人有影響的主要建議。

下載稅務評論
(期數 H68/2016 – 2016年2月24日)

企業

預算案並無建議調整2016/17年度利得稅稅率(一般為16.5%,法團以外的業務為15%)。如往年的預算案,建議就2015/16年度利得稅提供75%的一次性稅務寬減,上限為20,000港元。我們對該紓緩措施表示歡迎,企業普遍皆能受惠。

預算案亦包含針對多個行業的長遠發展方向和實時措施,以發展香港優勢,為經濟下行作好準備。實時紓緩措施包括寬免商業登記費用、寬免旅遊業和餐飲業的牌照費用等。此外,預算案宣布政府將研究透過稅務優惠刺激飛機租賃業務。該等措施旨在推動經濟和特定行業,我們對此表示歡迎。

資產管理及企業財資中心

財政司司長在預算案中提及若干於過往年度實施的措施及相關成效,如全面寬免交易所買賣基金轉讓的印花稅、將離岸基金的稅務豁免延伸至私募基金。財政司司長在預算案演詞中亦有交代企業財資中心稅務優惠和開放式基金法律框架這兩個項目的最新進展情況。具體而言,政府已分別於2015年12月和2016年1月向立法會提交此兩項措施的條例草案。企業財資中心項目將吸引跨國和內地企業在香港成立企業財資中心,而開放式基金項目將令香港的基金註冊平台更多元化。我們樂見該等項目有所進展,並建議政府及立法會加快通過相關條例草案,從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財資中心的競爭能力。

創新及科技

隨著創新及科技局於2015年11月成立,政府宣布一系列政策,支持香港創新及科技的發展,並促進香港成為區內卓越的知識產權貿易中心。除了施政報告中提出用作吸引本地創科初創企業的 20億港元共同投資配對基金以及資助創新產品的5億港元項目外,財政司司長在預算案中亦提及若干旨在鼓勵香港知識產權發展、註冊和貿易的財務優惠。政府預留資源,鼓勵各界機構應用創新科技,改善市民的生活,例如先進製造業的機械人技術、智能家居護理設備等。政府亦致力在廣泛領域發展和實行金融科技,包括電子支付、大數據分析和股權眾籌等,以提升金融業的營運效率。

預算案中與創新及科技相關的唯一稅務措施,是把購買知識產權的資本開支扣稅範圍增加三個類別,包括集成電路的布圖設計、植物品種和表演中的權利。該等知識產權的具體性質及實施細節尚未清晰。

我們對政府致力支持創科表示欣喜,然而,我們認為可引入更多有利的稅務措施,以鼓勵有關行業在香港的發展。我們建議政府考慮其他稅務措施,如(i)對購買版權、設計及商標的資本開支予提前扣減;(ii)放寬研究和開發支出的扣免條件;以及(iii)就研究和開發支出提供利得稅超級扣免額。

個人

中產人士的“派糖”措施

由於利得稅和薪俸稅收入高於預期,帶來財政盈餘, 中產人士期望預算案可提出更多“派糖”措施,然而,預算案提出的稅務紓緩措施僅與2015/16預算案所提供的相若,包括:

  • 寬減2015/16年度75%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20,000港元);
  • 增加基本免稅額、單親免稅額和已婚人士免稅額;
  • 增加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以及入住安老院舍的住宿照顧開支;以及
  • 寬免2016/17年度四季的差餉,以每戶每季1,000港元為上限。

人口老化

政府繼續以支持長者為優先要務。為此,預算案建議若干短期紓緩措施,包括額外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此外,亦建議向該等人士發放額外津貼,金額相當於一個月的綜援標準金額和津貼。

政府亦宣布推出銀色債券(Silver Bond),以年滿六十五歲的本地居民為對象,目的是在再次發行通脹掛鉤債券以外,為長者提供穩定回報的投資產品。銀色債券的細節將於稍後公布,預期其保證回報率將較再次發行的通脹掛鉤債券回報率為高。

此等措施可實現短期目標,德勤對此表示歡迎。然而,需要長遠措施有效解決人口老化造成的挑戰和緩減長者貧窮問題的迫切性。我們樂見政府就設立全民退休保障計劃進行咨詢,並期望相關計劃得以落實。我們冀望政府能找出解決方案,權衡退養的需要和緩解其長遠支出方面的財政壓力。

稅務政策

財政司司長提到近年已實行的一系列舉措,致力優化稅務條例,確保香港的稅制與國際標準接軌,以提高競爭力。此等措施包括落實"自動交換財務賬戶資料"(AEOI)和"稅基侵蝕及利潤轉移"(BEPS)的相關舉措。香港必須順應上述環球趨勢,方可保持競爭力。

儘管香港的低利得稅率普遍被視為吸引外資的主要競爭優勢之一,但考慮到長遠的區域競爭,進一步減低稅率雖在短期內減少稅務收入,但可有助香港保持競爭優勢。期望政府能認真考慮調低主要稅率,或引入二級制累進稅率,對首級課稅利潤(如200萬港元)設較低稅率。

雖然預算案關注到人口老化和政府開支增長可能將造成結構性赤字,財政司司長今年並未如往年一樣提出需要擴闊稅基的建議,反而提出了提高薪俸稅免稅額的建議,此舉將令稅基進一步收窄。我們建議政府應進行研究,探討開徵間接稅之利弊,希望能借此長遠增加庫房收入。

評論

2016/17年度財政預算案針對弱勢社群、勞動階層和中等收入者提供一系列廣泛的紓緩措施,可謂綜合全面。然而,同類的紓緩措施以往亦曾推出,略欠新猷。從商業角度而言,縱使預算案已羅列一系列前瞻性策略,以開拓新市場和推動創新,務求達到長遠的持續經濟增長,針對商界企業的短期紓緩措施卻少於預期。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