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2015中国零售产业投资促进报告

《产业投资促进系列报告》

内容摘要

2015年全球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外需仍然疲弱。低油价对重要石油输出国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对处于转型压力中的中国制造业是一个利好,也令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处于可控水平。美元强势和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给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带来货币贬值和资本外流的压力。中国GDP增速在近年来首次跌破7%,预计中长期将持续放缓。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疲软或放缓。出口难以提振,投资低速增长,仅有国内消费保持较稳定的增长。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在收入增长、消费升级以及城镇化和互联网深入渗透等趋势的推动下,消费仍将是未来最重要的经济拉动力。

对于中国零售业目前的现状和趋势,我们主要发现:

  • 消费者正在成为影响零售产业的主导力量。消费者行为、偏好都在产生改变,并且成为了塑造和推动零售市场发展的核心力量,对于品质、体验、个性化、群体社交等的追求都将促使细分行业以及商业模式的发展。
  • 实体零售受到严重冲击,业绩出现较大分化。经济增长放缓、成本不断上升以及网络和移动购物的崛起都对实体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2015年全国百大零售企业零售额首次出现下滑。研究发现零售业态、经营地域、供应链、渠道等都成为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对整体行业下滑,实体企业通过全渠道建设、店铺整合、重组并购等多种方式尝试重获增长动力,未来差异化增长将更加显著。
  • 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零售产业的发展进程。互联网化正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而移动端的快速爆发也得益于智能手机及网络的普及;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零售企业破局提供了有利的支持,零售企业不仅可以通过相关技术与客户形成双向互动,也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管理。
  • 线上线下融合以及跨界成为主流趋势。为了不断提升消费者体验,实现线上线下购物的无缝对接,网络零售企业和实体零售企业纷纷投入到全渠道建设中。一方面实体零售企业积极拓展电商渠道,尤其是移动端和跨境电商,意图通过新兴模式和业态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获取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电商企业也加快了线下渠道的布局,通过物流升级、与实体企业联手、开设实体店铺等方式拓展线下渠道,实现全渠道布局。零售巨头同样致力于价值链上的跨界整合,并积极探索与国外知名零售商的互补,以推动消费者体验升级。
  • 跨境电商经历“井喷”式发展,政策走向仍存在不确定性。过去几年跨境电商经历了爆发式的发展,到2015年末整体规模已经超过5万亿。跨境出口业务虽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跨境进口业务的不断发展,进口业务占比也在逐年上升;在跨境电商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众多零售企业纷纷涉足跨境电商业务,并将其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值得注意的是,跨境零售进口新政对跨境进口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政策的突然收紧以及未来较高的不确定性都成为企业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 在新兴消费力量崛起、数字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趋势的影响下,消费品市场同样经历着变革。消费者更加关注商品的品质、个性化、特定需求等,这促使品牌商努力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了解消费者偏好与需求,并试水C2B模式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城镇化和对品牌认知的转变开始逐渐弱化外资品牌在国内消费品市场的地位,虽然在大多数品类中外资品牌在一二线城市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三四线城市消费品市场的消费潜力逐渐释放和新兴消费力量对于品牌认知的转变,本土品牌将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
  • 零售产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并购升温,股权投资聚焦新兴零售模式。2014年和2015年零售并购市场快速升温,规模扩张成为主要的并购交易目的,其中不乏大规模的跨境并购,供应链整合、跨界等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体现出零售企业的多方面尝试;私募股权基金(PE/VC)对于零售产业的投资热度也在2015年达到高点,获得投资的企业中互联网企业占据了主要比例,资本的大量涌入推动了跨境电商、O2O等新兴模式的快速成长,但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泡沫。
  • 过去三年消费品市场并购相对活跃,其中跨境并购交易占整体消费品行业并购金额接近50%,消费品企业的国际化整合成为常态。一方面做大做强的国内消费品企业积极向外并购以获取国外企业品牌、技术、市场等资源,大力推进全球化进程,同时国外企业也在尝试通过并购中国企业打开中国市场,全球市场的扁平化趋势在消费品市场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