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index

趨勢分析

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標

2016 Global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Index

勤業眾信與美國競爭力協會(US Council on Competitiveness)繼2010及2013年合作後,持續攜手對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標進行了研究,並發布了《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標》報告。2016年的研究結果清楚地顯示製造業將持續地影響全球經濟。以其對發展基礎建設、創造就業機會,以至對國內生產毛額總值(GDP)的貢獻等多面向的影響力來看,強大的製造業為創造繁榮經濟開闢了康莊大道。

執行摘要

全球各國與製造業相關的活動正快速發展中。製造業的營收和出口刺激了經濟的強盛,促使各國投資於高科技基礎設施與教育,聚焦於發展先進製造能力。世界國家與企業正致力於發展新一代前瞻科技,提升經濟福祉。隨製造產業由實體跨足數位,對國家與企業競爭力而言,擁有先進技術能力更顯關鍵。事實上,在大多數已開發經濟體中,技術密集的產業已主導了全球製造業格局,並提供達到或維持製造業競爭力一強而有力的途徑。

在《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標》報告中,受訪的企業執行長針對各國當前和未來的製造業競爭力予以排名。名次愈前的國家表示其在多項製造能力指標中表現卓越,同時明確地展現出製造業競爭力與創新之間的緊密關聯。2016年的研究密切關注了焦點六國:美國、中國、日本、德國、韓國和印度。此六國共佔全球製造業GDP的 60%,顯示了他們對全球製造業趨勢的巨大影響力。

報告要點

中美爭冠,德國持平
  • 繼2010、2013年度之後,2016年中國再度名列全球最具競爭力的製造業國家。
  • 美國有望於2020年之前取代中國成為第一,德國則緊守第三位。

全球製造業國家間的動態變化

  • 隨製造業跨足數位化應用,企業執行長認為先進的製造業技術為打造未來競爭力之關鍵。
  • 已開發國家製造業朝高值化商品、先進製造轉型,創造未來競爭優勢。20世紀傳統製造業強國 (即美國、德國、日本與英國)於2016年重回最具競爭力國家前十強之列。
  • 競爭力前十強中,出現「北美三國」(美國、墨西哥、加拿大)與「亞太五國」(中國、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二強而有力的區域集群。
  • 金磚四國僅中國在2016年排名名列前茅,巴西、俄羅斯與印度於過去數年排名皆見顯著下滑。
  • 「強力五國 (MITI-V or the“Mighty Five”)」─ 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印尼與越南崛起,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將擠入競爭力前15強。

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標:國家排名

製造業競爭力的關鍵驅動因素

  • 人才仍列於首位。與2010年和2013年的研究結果一致,人才皆被視為最重要的驅動因素。
  • 於經濟成長趨緩的時代,成本競爭力、生產力及供應商網路亦為關鍵。

公共政策的影響

  • 對製造業更有利的政策環境:美國、歐洲和中國的企業執行長均表示,過去三年在母國均有對製造業競爭力產生利多的政策出台,特別是技術移轉及科學創新等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也在美、歐的優勢排名提前,但未出現於中國的排名中。
  • 美國企業執行長觀點:可持續發展、技術移轉、貨幣控制、科學創新、對外直接投資(FDI)、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安全衛生監管等之政策,有助於為企業創造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公司稅率、醫療保健、勞動力與境外收入課稅相關的政策被視為美國的競爭力劣勢。
  • 中國企業執行長觀點:鼓勵或直接投資科技、技術移轉、可持續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似正幫助中國企業創造競爭優勢。然而,企業和個人稅率、勞動法以及政府干預和/或所有權則正在抑制他們的競爭力。
  • 歐洲企業執行長觀點:反壟斷、產品責任法、智慧財產權保護、醫療衛生、技術移轉、可持續發展和科學有關的政策被歐洲商界領袖視為他們的競爭優勢。此外,勞工政策、個人和企業稅率、經濟和財政政策則被認為是明顯的劣勢。

2016年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標報告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