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掌握生醫併購趨勢與要點 成功帶動企業擴張和轉型

勤業眾信:四措施降低併購風險 ①併購策略②專責負責人③風險承擔與彈性④強化收購能力

【2021/12/20,台北訊】併購被視為進入新市場與獲取新技術的捷徑,而良性的併購,更可帶動企業的擴張和轉型,其中生醫領域的併購更為熱門的標的領域。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20)發布《2021生醫合作交易白皮書》報告,彙整全球生醫(生技製藥和醫療科技)併購交易狀況和重要趨勢,並提醒併購時可能面臨的風險,進一步建議企業須有「明確的併購策略」、「確實指派策略執行負責人」、「承擔風險的能力並保持彈性」、「強化承接收購的能力」,以實現併購交易價值。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生技醫療產業負責人資深會計師虞成全表示,觀察全球生醫併購交易案趨勢,生技製藥公司之併購目的除了強化既有已投入的治療領域外,也投入在反義寡核苷酸、mRNA等新興生物科技技術或藥物開發平台等創新領域的收購,醫療科技併購案則以遠距醫療、AI智慧醫療服務等為重點標的。

德勤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執行副總經理潘家涓指出,生技製藥企業為提高研發生產力和價值,採取包括合作交易、研發導向的補強型收購和大型合併等方法,其中中小型研發導向的收購更為生技製藥公司主要關注的方法之一,特別在進行「創新與陌生領域的交易」,然而此類收購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較高,建議企業於進行交易時須執行妥善評估,以實現交易最大價值。

全球生醫併購交易概覽

根據Evaluate Vantage統計,2020年因COVID-19疫情,造成交易雙方無法面對面交涉和臨床試驗延宕等情形,全球生醫併購交易總金額為1,568億美元,表現不如2019年。

2021年整體而言,企業面對疫情的起伏已調適其策略與營運方向,以及大型生醫企業仍需透過併購進入特定目標治療領域或新興技術,以期持續創造或提高獲利表現,整體生醫併購交易金額將比2020年高。

對企業打造生技製藥研發格局而言,收購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Deloitte分析12家大型生技製藥公司與4家特色(specialized)生技製藥公司發現,自主研發對後期研發產品線(pipeline)總價值的貢獻,從2016年的60%下降到2019年的41%,而收購所帶來的貢獻則從9%上升至27%,顯示生技製藥企業需仰賴收購以支持其研發產品線,特別在推動大型生技製藥公司未來的生產力及整體企業成長方面,中小型研發導向的收購成為箇中關鍵。在2021年的併購交易案中也可看到,生技製藥公司除了併購既有已投入的治療領域外,也進行新興生物科技技術或藥物開發平台等創新和陌生領域的收購。    

降低創新與陌生領域收購案風險之措施

「創新與陌生領域的交易」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較高,《2021生醫合作交易白皮書》提出為降低在各交易周期可能產生的風險,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一、收購方必須擬定成長策略,清楚了解收購案的策略目的和價值

二、收購方須確實指派負責人,以在收購後實現交易預期價值

三、進行交易和建立合作關係時,需具備風險承擔能力並保持彈性,將收購後的資產成功融入公司發展

四、收購方須具備足夠能力執行收購策略,以創造收購資產的價值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生技醫療產業負責人資深會計師虞成全
德勤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執行副總經理潘家涓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