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奠定家族信託永續之關鍵基石

勤業眾信私人暨家族企業服務稅務部 / 陳建霖會計師

隨著近年來國際及政治局勢不穩定,全球通膨及銀行倒閉等黑天鵝事件頻發,台籍高資產人士思考如何進行全球資產配置、分散風險並規劃財富傳承已蔚為熱潮,信託因其保護性及獨立性,成為許多台商規劃家族財富傳承時常使用的重要工具之一。在選擇家族信託作為財富傳承工具前,建議應關注以下三項關鍵要點:

一、了解並遵循信託運行機制

傳統架構下之信託,係經契約約定,由委託人將信託財產移轉至受託人,受託人依約定之信託宗旨及規範管理受託資產,並將收益分配予指定受益人,海外信託中更設有信託保護人,其權責規劃可設計監督受託人是否善盡管理職責,保護或取消受益人權益等。因海外信託發展趨近成熟,根據不同家族之需求,也延伸出更多元之信託架構選擇,如私人信託公司之信託架構(Private Trust Company 「PTC」)等,依照不同家族資產態樣,從企業股權、不動產至金融資產,其複雜資產組合,需高度專業能力受託人如專業的信託機構已達家族資產傳承之永續性。家族成員應有共識妥善規劃信託運行機制與家族治理方式,以確保信託按約定之信託宗旨及規範順利運行。

二、評估規劃信託架構

近年來國際金融監管日趨嚴格,信託機構的內部遵循程序也越趨嚴謹,對於委託人、受託資產、受益人等都有一定的審查要求,如針對受託資產,信託機構可能要求證明其財富來源(Source of Wealth),多數台灣隱形冠軍白手起家,橫跨世紀循序漸進的累積資產,提出第一桶金的證明文件相較不易,又如台商常見的代持架構在高度法律遵循的規範下,信託機構可能要求完善之代持合約或協議才得接受成為受託資產,且實務上台商常透過境外控股公司、多層次或代持架構等方式持有企業股權、不動產、藝術品或金融商品等資產。故在採用信託前,建議先梳理整個家族資產類型及投資架構,了解家族之短中長期目標,並與專業人士討論合適的信託架構,以達成財富傳承之目標。

三、關注各國信託稅務規範

信託是財富傳承工具,並非避稅工具。各國針對信託皆有相關的稅務規範,除對信託機構的監管外,委託人、受託人、受益人的稅務居民身分可能也會影響不同國家如贈與稅、所得稅及申報義務等法令規範。故在成立信託前,應釐清家族成員的稅務居民身分及稅務規範。例如台灣信託分為自益及他益信託,如為他益信託,委託人需就他益資產交付信託時須課徵贈與稅,而受益人則於取具信託之所得時須課徵所得稅。不同於台灣,海外信託態樣一般可分為可撤銷及不可撤銷信託,再依照委託人及受益人的稅務居民身分判定其稅務影響。

家族信託是一種較複雜的傳承工具,除信託本身的運行機制外,尚須就整體信託資產態樣、坐落地轄區、委託人及受益人各角色之國籍身分依照各國或地區信託相關法令及申報遵循等層面進行評估。除信託之外,保險、閉鎖型公司等亦是常見的家族財富傳承工具,隨著全球稅務複雜及監管程度增高,建議應尋求專業顧問,就法律、稅務、金融監管等層面評估家族傳承方案,慎選傳承工具,期能達到家族基業長青及財富永續傳承的目的。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