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金融業如何應對淨零轉型的挑戰
勤業眾信金融服務產業負責人 / 吳怡君資深會計師 / 勤業眾信永續發展服務團隊負責人 / 陳盈州資深會計師
2021年9月聯合國的報告指出,若各國仍依照現行的經濟發展政策,全球本世紀末溫度和工業化之前相比,預計將升高攝氏2.7度,我們可能將面臨災難性氣候變遷,屆時想要控制升溫將遙不可及。
永續金融將是淨零排放的推手。金融機構若將其公司營運和投資組合進行策略性的減碳,落實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工業化前的1.5℃以內,便能在未來十年中扮演限制氣候暖化的重要角色,並在2050年時達到淨零的目標。為了使企業在其企業策略和資本流動中,落實淨零排放,建議企業開始測量財務排放(Financed Emission)及達成階段性可計量的里程碑。然而,對於金融業者而言,測量財務排放需要龐大的數據及科技需求。這項測量也因為缺少一個國際上的衡量指標,共通的數據資料庫,以及被國際一致認可的關鍵投資暖化組合矩陣(Portfolio Warming Metrics)而難以實踐。除此之外,金融機構也須在這十年中持續轉型才能達到淨零的目標。速度,將會是致勝的關鍵。
金融機構要做出策略承諾並遵循監管義務,就需蒐集自己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進行分析並融合進企業的營運框架當中。如今,金融機構可以採用穩健的方法提高其在淨零布局的進展,並透過以下五個步驟來衡量其財務排放:
- 確認企業的策略及營運模式與應對氣候變遷的目標保持一致。
- 企業已認知衡量財務排放和全球氣溫的調整在企業責任中是一項重要且關鍵的領域。
- 確認企業投資組合中包含的碳密集型資產範圍、擴大負責淨零承諾議題上的部門和單位。
- 擁有評估上下游企業或投資組合等排放數據的方法,並且能提升資訊的品質。
- 使用國際上最被廣泛運用並建立於科學基礎之上的各式方法來計算企業的排放量,並將其訂定為指南,讓整體產業擁有統一的排放量計算標準。
金融產業淨零趨勢與挑戰
為避免氣候變遷的最壞影響,各國必須將全球平均升溫幅度控制在工業化前1.5℃以內的水平,這將意味著全球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 GHG)須在2030年到來前減少近一半的碳排放量。
金融機構不只為實體經濟提供交易「管道」,並同時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與其他產業相同,金融機構在營運過程中也會產生溫室氣體排放。然而,金融機構通過銀行交易、資產所有權、及投資組合所產生的間接排放可能是其業務排放量的幾倍之多。
目前全球的金融業者已展現出對於淨零挑戰的興趣,並且開始致力於幫助全球經濟達到綠化的目標。許多金融機構已經加入重要的產業倡議,例如格拉斯哥淨零排放金融聯盟(The 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 GFANZ)、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和碳會計金融合作夥伴關係(Partnership for Carbon Accounting Financials, PCAF)。
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承諾其投資組合將在2050年或是更早之前達到淨零,也有少數金融機構開始測量碳排放量。然而,測量碳排及淨零承諾如沒有一致且可衡量的標準便會缺乏可信度。實現淨零承諾需要多方面的協助與配合,包含政府和主管機關須協調並制定一致的永續法規,促進並穩定碳交易市場的方法,以及找出測量溫室氣體排放和氣溫調整的解決方案等。
與此同時,金融機構也面臨愈加龐大的外界壓力來說明其在淨零道路上取得的進展為何,其中的四大關鍵挑戰為:
- 尚未出現有效的國際金融服務政策來推動淨零目標。
- 金融機構可能尚未了解減碳技術。同時也不熟悉碳交易抵換(offset)市場將會如何影響在減排上有困難的部門單位,以及最後整體的碳密集產業。
- 所有組織都須確保其貸款和投資都是依據ESG策略,支持公正的氣候轉型、和降低社會及經濟動盪方式來進行。
- 所有金融服務公司都須承諾採用單一全球標準來衡量財務排放,使用通用的資料庫,及用於運算上的資訊架構。
解決排放測量和揭露挑戰
為了滿足企業利害關係人對於投資組合的碳排放量測量和揭露的期望,以及監管需求,金融機構需學習:
- 從外部來源收集特定的永續資訊,其中外部來源也包含客戶端。
- 準確衡量整個投資組合的碳足跡。
- 使用一套統一的揭露標準,以利與其他金融機構比較排放的投資組合。
尋找單一的衡量標準
隨著法規的發展,產業主導促進氣候相關風險及機會等資訊揭露方面的措施已有長足發展。舉例來說,自從TCFD溫室氣體協議在2017年發布以來已被廣泛採用,儘管目前TCFD的規範並不具強制性,但它們正逐漸獲得政府或是企業決策者的重視;英國政府是第一個G20國家提議在2022年強制要求揭露TCFD的相關資訊。除了上述規範,目前全球幫助金融機構量化投資組合之碳足跡的措施包含以下四項計畫:
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 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
SBTi是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聯合國全球盟約(UN Global Compact)、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WWF)之間的合作項目。SBTi 同時也是We Mean Business 聯盟的淨零承諾之一,提供工具協助企業將減排和淨零排放的目標與氣候科學結合。
PACTA 研究方法 The PACTA Methodology
PACTA (Paris Agreement Capital Transition Assessment) 是一種免付費的氣候情境分析開源工具,衡量和追蹤企業貸款組合與巴黎協定的目標是否有一致性。評估的相關產業有: 電力、化石燃料、運輸、水泥、鋼鐵、汽車製造等。
EBA Pillar 3 揭露
歐洲銀行管理局(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 EBA) 預計在2022年3月就Pillar 3的實施技術標準(Implemented Technical Standards, ITS)草案進行公共諮詢後,發布於關於ESG風險、轉型風險和物理風險的報告。ITS草案提出了可量化的氣候變遷相關轉型及物理風險資訊。
全球溫室氣體會計和報告準則
另外,EBA也引用了PCAF的全球溫室氣體會計和報告準則(PCAF Global GHG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s)作為金融管理其財務排放、氣候風險的適當指標。除了獲得EBA的認可外,PCAF全球溫室氣體會計和報告準則在國際間受到金融界的關注。PCAF準則使用兩個計算財務排放量的因子: 歸因因子 (機構通過貸款或投資所獲得的財務權重) 及被測量的公司或資產的排放因子。
金融產業淨零展望
金融是世界通往淨零排放道路上的重要驅動力。銀行唯有透過達成共識,並從科學角度來認識並解決問題才能減少財務排放,金融機構可以開始建立穩健的衡量方法。為在實現世界淨零的目標上做出貢獻並實現監管要求,金融業者需要共同發展測量、管理和減輕財務排放與金融體系內氣候相關風險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