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永續金融評鑑第三屆指標公布!86家金融機構迎接新挑戰

勤業眾信永續轉型服務團隊 / 陳世婷協理

第三屆永續金融評鑑指標已於113年10月11日公布

金管會於113年10月11日公布第三屆(114年)永續金融評鑑指標與作業方式,第三屆受評機構擴大為34家本國銀行、23家證券商及12家投信、9家產險及8家壽險公司,合計86家金融機構接受評鑑;配合永續報告書申報期限,評鑑資料申報截止日延至114年9月15日;另調整「特別扣分制」規則,若受評機構有重大違反內部控制,並經重大處分者,將予以扣分。在評鑑指標方面,今年工作小組召開專家閉門會議、公聽會,並參考國際永續發展趨勢及台灣政策規範,納入多項新興永續議題,如永續報告書採用雙重重大性概念、永續金融證照取得情形、金融犯罪防治之推動作為等。

透過評鑑指標評估金融機構對政策趨勢發展之符合度

以今年共同題「防漂綠指標」為例,調整納入「金融機構防漂綠參考指引」引導金融機構制定防漂綠措施,建立相關內部業制或風險管理機制。此外,新增指標配合114年公平待客原則評核機制加強評核重點,希望金融機構參考國際制定申訴處理機制規範(如ISO 10002客戶申訴處理管理系統);並鼓勵金融機構建置英文公司網站,提升資訊揭露透明度等。

勤業眾信整理本屆變動指標協助金融機構掌握最新重點

(資料來源:金管會及勤業眾信整理)

一、 共同題

  1. 永續報告書納入雙重重大性概念並提報董事會
  2. 取得永續金融證照之人數占比
  3. 引導企業客戶符合「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之永續條件
  4. 參考「金融機構防漂綠參考指引」訂定措施,以及建立內部控制或風險管理機制
  5. 消費者保護作為:如針對洗錢防制及打擊資恐加強查核或人員培訓
  6. 普惠金融實踐:如進行金融友善教育訓練、針對弱勢族群辦理金融宣導活動
  7. 建置英文公司網站

二、 銀行業

  1. 永續績效連結授信金額占企金總授信餘額之比率
  2. 消費者保護作為:如反詐騙內部預警、臨櫃關懷客戶及成功攔阻詐騙
  3. 普惠金融實踐:如原住民保留地擔保貸款方案、於金融機構分支機構家數待增加地區設置分支機構及ATM

三、 保險業

  1. 取得聯合國永續相關原則(PRB/PRI/PSI)第三方確信或納入內部規範
  2. 董事會監督永續內部稽核、法令遵循及風險管理措施並公開揭露
  3. 運用「金融業氣候實體風險資訊整合平台」或其他資料庫進行氣候實體風險管理
  4. 提供針對氣候變遷相關保障落差之保險或投資相關產品

四、 證券投信業

  1. 無重大修正

精進永續金融評鑑為台灣推動綠色及轉型金融、建造永續金融生態圈的重要策略

勤業眾信建議金融機構應重視自身之綠色及轉型金融發展策略,藉由強化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予以落實,並透過金融影響力,促進客戶提升氣候韌性。此外,公司治理現已邁向永續治理,不只金融機構,去年7月初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亦預告公司治理評鑑將與時俱進,未來將參考ESG相關國際準則與趨勢,逐步增加環境、社會構面指標及權重,目標到2026年要轉型成為「ESG評鑑」。

 

(本文已節錄刊登於2024/11/29 經濟日報 經營管理)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