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从虚胖到结实 中国电影正经历“成长的烦恼”

德勤中国发布《2017中国电影产业白皮书》

出版日期:2017年9月12日

2016年的中国电影就像一个庞然大物,庞大的观影人数和票房撑起了它看似丰满且结实的外表,然而,因为产业实力的薄弱,让中国电影市场内部宛如泡沫般不堪一击。近日,德勤在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电影产业白皮书》中指出,2016年是中国电影充满矛盾的一年,中国电影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一方面,规模几乎摸高到世界第一。线下票房达457亿人民币,居全球第二位;观影人次达13.7亿 ,居全球首位。但另一方面, 2016年票房增速陡降至个位数,市场寒意陡升。

如今,电影市场已由过去 “排片即看”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买方市场,电影消费正进行从“有影可观”向“优良体验”的品质化需求升级。德勤中国传媒行业领导合伙人侯珀表示:“受益于近年来国家的政策鼓励和高额的资本投入,我国电影制作热情高涨。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制作竞争将从‘ 量的竞争’向‘质的竞争’进行转型,从而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走向新拐点。”

观众对优质观影体验的需求愈来愈高,使国内电影制作环节的专业度不断提升,“高成本、大制作”影片的比例逐渐上涨。目前,我国已涌现出立鼎DP、Base FX等可比肩国际一流数码后期和特效公司的企业。然而,尚有很多细分环节的专业度不足乃至缺失,导致国产电影在质量及完片方面均面临很大的风险,影响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弥补我国电影制作技术的不足,报告建议业界应将国产片推向国际,瞄准国际电影市场并展开全球合作模式。白皮书显示,在对电影的超高投资(单片投资超过1.5亿)中,合拍片占比近八成,合拍片显示出“高投资高收益”的精品制作模式,为中外创造“双赢机会”。中国合作方不仅通过“高收益”取得了更高的票房收入,更从合作中向外方伙伴学习了先进的制作经验、制作技术和项目运营理念。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层次介入,整个电影产业链的行业模式也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在线购票比例高达82%,线上出票已成为主流趋势。相较于传统发行模式,线上票务平台运用其积累的用户数据,以其独特的数据分析优势介入影片宣发环节,逐渐成为了票房成功的有力保障之一。

与此同时,电影票房的高低也离不开电影营销公司的力量。随着每年电影产量的迅速增长以及竞争的加剧,片方对整合营销传播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也对电影宣传方暨营销方的专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营销机构可提供贯穿价值链的全案营销服务,从而达到更佳的营销效果。

IP 永远是泛娱乐产业之路的立足之本。2016年电影产业首次增速放缓,制片公司寻求以IP本身的粉丝基础快速赚取票房收入,却忽视了电影的故事性,最终,市场给了“虚胖”的电影行业一个回击。好的电影IP的本质应是呈现富有内涵的内容,回归故事的本身,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和技术优势,从制作到宣传,满足不同观众的口味。

当国外的电影产业正在通过先进的技术蓬勃发展,中国的电影业也开启了智能技术的新大门,利用科技来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通过引入Ad-Tech、Big Data、AI等新型科技,不仅能够让电影制作效率提高,还能对其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找准对应的消费者群体。

中国的电影之路还很遥远漫长。如果中国电影市场不想再做“虚弱的胖子”,而是电影业“真正的巨人”,首先要找回制作电影的初衷,保持着那颗“讲故事”的心。正如侯珀所说:“当满足不同观众口味的好故事遇上不断提升的精湛技术,再加上好的营销策略,中国的电影行业定能壮大,票房自然也步步高升。”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