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2020中国公募基金发行情况分析及展望

2020年以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整体表现不俗,资产管理规模已突破18万亿,创历史新高。新基金发行也异常火爆,根据财汇数据,截至2020年10月末,今年新成立的基金规模已突破2.52万亿,数量达1,202只,规模和数量均已超过历史最高发行记录2015年的1.65万亿元和2016年的1,173只,2020年已成为新发基金的“双料冠军”。德勤中国投资管理团队在资产管理行业深耕多年,结合多年公募基金行业的服务经验,在此对中国公募基金的发行情况进行简单统计分析。

 

一、市场回顾

2020年新成立基金中已有110只基金“一日售罄”,其中成立规模超100亿的基金达35只,本年度再现单只基金获超1,000亿资金认购的盛况。“一日售罄”且认购申请超300亿的“爆款基金”如下所示:

注:相关数据来源于公开新闻报道和财汇、Wind等公开信息, 2020年数据统计至2020年10月30日。

 

二、募集产品类型分析

从新基金募集规模和发行数量来看,债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仍是新发基金的主力军:

本年度新发债券型基金已接近去年全年募集规模,其中中长期债券型基金募集规模继续上升,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增长尤为显著。根据wind公开信息,本年度已有79只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成立,募集规模逾4,500亿,超出去年全年募集规模的28%,创出新高。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曾是2019年下半年的热门产品,但自2020年1月起,监管力度不断趋严,原本就限制每家基金公司上报两只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窗口指导再限制每只产品发行规模不超过80亿,叠加年初债券收益率下降,机构的配置热情有所降低,使得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的发行有所降温。今年下半年以来,债券市场经历前期调整后迎来较佳配置时点,为资金入场提供了机会,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再次热销。根据前述限制合理估算,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市场规模总计约2万亿元。由于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具有估值稳定、费率低、期限长、杠杠率高等优势,预期今年四季度至明年,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有望接力主动权益类基金,成为“爆款基金”的新引擎。

本年度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亦有巨幅提升,尤其是偏股混合型基金本年增长显著。今年以来实体经济受到疫情冲击,央行采取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低利率宽流动性为经济面提供了较多的增量资金。但由于实体经济并无太多的投资机会,加之各地严格的限购限贷措施防止大量资金再次流入楼市炒房,使得资金向资本市场大转移。本年度股票市场行情较好,吸引大量前述资金通过公募基金入市。混合型基金相较于股票型基金仓位控制更加灵活,因而更受投资人青睐,“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中,大部分是偏股混合型基金。

在细分领域,本年度ETF基金继续维持去年的增长趋势,截至2020年10月末,募集规模已超过1,000亿,2019年的新发ETF基金主要聚焦在央企改革领域,地方政府债ETF、军工龙头等也取得了不错的发行成绩。2020年市场风格陡变,科技类ETF成为最受追捧的领域,发行规模前十的ETF中8只为科技行业基金,主要跟踪新能源车、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科技细分领域指数。年初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募集规模超100亿,9月份4只首批科创50ETF合计募集超200亿。随着投资人的日渐成熟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既能跟踪指数又能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ETF基金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自2020年10月以来,新基金发行数量大幅减少,一方面可能与近期市场环境趋于平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前期基金发行透支有关,未来市场持续出现“一日售罄”爆款基金的概率较前期将有所降低。

 

三、展望未来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公募基金市场已日趋完善,投资品种也几乎涵盖了所有证券范围,寻求新的投资领域将是公募基金的一个新突破点。随着《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落地生效,多家基金公司正采取多种举措全力推进业务布局,争抢首批试点资格,预计最快今年年底公募REITs将正式问世,参考REITs的发源地美国市场规模及GDP规模占比推算,中国公募REITs市场规模可达到6万亿人民币,将成为未来一个大有前景的新市场。此外,距《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产品指引(试行)》发布并实施即将满一周年,不少基金公司已上报公募MOM产品,MOM这一金融创新模式,将向投资人提供多元投资管理人产品,也将进一步丰富公募基金产品线。

 

德勤中国投资管理团队(简称"IMAA")

深耕于资管领域的专业服务,自主开发了专用数字化服务转型工具RTS-FA,已领先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大资管方面的数字化服务领域;服务对象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行理财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广泛领域的财富管理机构。同时,在大资管严监管的趋势下,IMAA设立了资本市场合规与监管动态中心,密切关注监管动态,为客户的合规发展保驾护航。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