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疫情启示,慈善组织如何做到透明高效?
面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共克时艰,大量捐赠物资和善款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疫情地区,慈善组织作为社会公众善心的承载,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想让好心成为好事,需慈善组织合规运作,有力有序地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德勤创新鉴证团队结合以往的公益服务经验总结了如下建议,供慈善领域的组织机构和从业人员参考,希望助力公益慈善事业向着更透明更合规更专业的方向前行。
疫情之下,慈善组织应对透明的七大举措
疫情时期,抗疫一线对医疗物资需求数量大且紧急程度高,民间爱心捐助纷纷驰援,接收和发放社会各界捐赠物资的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需要慈善组织建立紧急状态下的应急管理机制,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应急管理。
一. 进行整体规划和部署,建立快速响应的组织保障
慈善组织应首先做到“明权责、有边界、优服务、抓速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优劣势,选择有能力有信心执行到位的慈善活动,做到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旦方向确定应制定详细的计划,搭建一支快速响应的队伍,对人员进行明确分工,有效匹配需求和供给,确保对内对外沟通与运作的畅通。
二. 加强志愿者管理和防护
自然灾害或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爆发后,由于人手不够,慈善组织往往会招募很多志愿者参与日常工作,此时,志愿者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管理不当容易造成志愿者发生意外、信息混乱等问题。慈善组织首先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志愿者上岗前保证志愿者安全培训、防护措施、专项保险等已到位,严禁志愿者从事超过防护等级的工作。其次,慈善组织应合理设岗、科学筹划、属地管理,按照地域和服务内容将志愿者岗位进行合理划分,控制志愿者规模、服务时长、跨区域流动等关键因素。再者,慈善组织在对外沟通协调的过程中应统一志愿者信息汇总输出的口径,确保志愿服务工作信息的客观真实,避免造成误解。
三. 高效管理捐赠物资
为保障防控物资的高效管理,慈善组织需以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协调作战,做好物资续期计划、物资采购、清点入库、库存分类管理、有序出库等管理工作,保证及时调拨、高效对接、有迹可循、流程管控、物尽其用,及时为前线补给。
四. 提升捐赠效率的同时确保相关手续的完善
正常时期慈善组织接受捐赠都会有相应的流程、手续、文件(如捐赠收据、捐赠协议)等。遇到突发疫情时,捐赠手续往往能快则快、能简就简,或是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先捐赠再补充手续。但是,突发事件过去后,会存在没有及时跟进而造成文件或者手续没有补齐的情况。建议慈善组织可采用线上电子作业、标准化流程表单、事后全方位复盘等形式进行管理,提升捐赠方管理的高效、完整、透明、规范。
五. 妥善保管并及时整理捐赠信息记录
慈善组织应在整个应急统筹过程中管理和保留所有的支持性文件。对于接受的善款,应保留所有的收款记录,并及时统计善款的收支情况;用于购买抗疫物资的款项,需保留采购合同、发票、物资清单、款项支付记录等资料;对于接受的捐赠物资,应及时统计捐赠物资的接收和移交使用情况,保留好捐赠人提供的发票、报关单等凭据,对相关的信息及支持性文件及时进行整理,方便快速、全面、真实地披露受捐赠物资的去向。
六. 及时、完整、真实的进行信息披露
《慈善法》、《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的时间、内容等进行了规定,慈善组织应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但仅仅履行法定义务无法满足公众在疫情期间对于信息及时性的需求,建议慈善组织加大信息披露的频率,及时披露公开其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实施情况。同时,应当尽可能完整的披露募捐和捐赠的真实情况,披露越详实则越透明,越容易赢得信任。
七. 加强舆情管理,变被动为主动
目前社会的各种质疑主要集中在社会捐赠物资去向、抗疫物资管理发放流程、慈善组织运营效率低等方面。面对这些质疑,慈善组织首先要做好信息公开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信息披露;其次,要从被动披露转向主动交流,不但在被质疑批评后及时回应和整改,更要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积极地进行互动交流,促进信任的产生。“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透明度决定公信度”,能否积极主动地与公众沟通,将成为慈善组织建立公信力的关键因素。
疫情之后,慈善组织应建立常态化的透明管理体系
疫情结束后,更加值得慈善组织思考的是如何建立常态化的透明管理,对此我们的观点是建立健全的公益行业透明合规管理闭环体系,通过闭环体系环环相扣的五大步骤和贯穿流程的两大支撑,增强行业公信力,优化配置公益资源。
第一步:建立行业准入门槛——建立参与者信用信息档案和记录
慈善组织应当为行业参与者建立信用档案和相关活动记录,明确谁在参与活动、做了哪些事、取得了哪些成绩、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评价参与者的活动等等,当这些参与者再次进入时知道应该是鼓励还是限制。
第二步:完善信息披露内容和机制——规范化披露和数据积累
整个闭环管理的第二步是为参与行业活动的各方和项目建立内容完善,标准相对统一,披露清晰的信息披露内容和机制,并积极探索规范化和操作成本的平衡,从粗放走向透明的精细管理。在此基础上考虑数据和信息的逐步线上化,使得行业能够形成大量的数据沉淀,作为大数据分析基础,为公益项目设计、公益活动开展、公益资源配置提供科学的指导。
第三步: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独立第三方审查及有效的奖惩
公开的信息通过具备公信力的独立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鉴证,能够增强捐赠人或公众的信任度。鉴证对象既涵盖财务信息,也应包括公益活动执行相关信息。监督审查结果的落实需要恰当的奖惩机制配合,合理的奖惩机制能够促进信息披露,并敦促公益生态圈各方履行其责任及义务。
第四步:建立评估评价机制——多维度评价公益有效性
闭环管理的第四步是在有章可循,有力监督的基础之上建立有效的评估评价机制,在满足透明信息可见、可信的基础上,提高其有效性,更好的引导和指导慈善捐赠,优化慈善资源配置。
第五步:反馈和进化整体流程——形成透明体系的良性循环
闭环管理的第五步是反馈与进化,是对前述体系中各模块运行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并根据反馈的结果对整个流程和机制进行不断优化升级。
支撑一:引入专业的人才和管理理念
由于国内公益组织起步较晚,目前公益领域基础建设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公益项目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类型千差万别,管理需要逐步走向专业化和规范化。互联网募捐平台的出现让筹款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行业涌现出一批专业的筹款人员,但公益项目后续的具体执行过程以及信息披露等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并与社会信任高度关联。清晰流畅的业务流程需要专业的运营人员,完善的信息披露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有效的评估活动需要专业的评估人员。
公益机构需要学习国内外社会组织的先进经验,借鉴企业市场化运作机制,以提升组织运营和信息披露水平,并引入更为专业的人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及规范化投入短期会增加公益机构的成本,但给慈善组织带来的收益是长远的,专业化的机构更容易赢得公众的信任。
支撑二:增强信息化管理,提升效率和透明度
目前国内的慈善机构在管理上存在许多手工台账维护、人工分账对账等传统低效的方式,导致准确性不足、效率低下。这些现状间接使得大部分慈善组织遇到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能力不够,给民众以透明度不足,公信力差的印象。
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在公益领域虽有应用,但整体上信息化程度非常低。而信息化技术所带来数据的精确采集、统计与即时呈现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能够保证慈善组织运行透明度、公信力,进而提升公益活动组织运营效率。
当遇到大型突发事件时传统管理模式会发生应急系统的失灵,引入现代化的线上管理机制能够帮助公益机构实现来源及去向明晰、流程管控、运行痕迹清晰的透明化管理。
一体化服务
德勤创新鉴证团队提供从设计到落地完整的解决方案,通过咨询、鉴证及数字化服务的一体化有机结合,帮助慈善组织实现透明高效的精细化管理。
- 管理赋能咨询方案:帮助公益机构在战略规划、组织运营、财务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管理赋能,通过系统性规划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各业务环节效率。
- 定制化鉴证服务:鉴证对象可以涵盖财务、业务运营、内控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专业定制化的鉴证程序以及创新的鉴证检查手段,对各类信息进行合规验证,出具鉴证报告以提供信息可信度的合理保证。
- 数字化方案:通过数据分析、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人工智能、数字化基础和能力建设等,提升业务处理速度,提高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透明。
大疫当前,慈善公益行为需要做到反应迅速、信息透明、渠道公开、监管到位。当然,能力的建设不是一天能够达成的,慈善组织不仅要做好“战时”的应急响应,更要在疫情之后,常态化透明管理体系的建设。德勤创新鉴证团队愿为公益慈善事业赋能,协助慈善组织在透明、合规、高效运营方面进行提升,共筑未来发展,重塑公益慈善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