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石油、天然气及化学品行业线上直播回顾,后疫情时代海外投资机遇及相关税务风险
发布日期:2022年8月10日
2022年7月30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和德勤中国共同主办的《后疫情时代海外投资机遇及相关税务风险》线上沙龙成功举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兼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秘书长庞广廉对线上沙龙进行开场致词,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王瑜主持沙龙,德勤中国经济咨询业务执行董事张国雄、国际税收及企业并购重组税务服务总监邢钊及德勤海关及间接税服务高级经理杨帆担任主讲嘉宾。讲座分享了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全球化趋势及海外投资考量、海外投资税务考量及风险管理、海外投资供应链安排的海关考量等领域的最新洞见,助力中国企业有效识别和管控海外投资中的风险并掌握投资先机。本文对讲座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和分享,旨在提示企业有必要在关注海外投资机遇的同时,重新评估全球投资和税务风险,了解宏观政策方向和企业未来发展空间,结合自身业务需求和能力,构建管理新模式。
中国经济展望,全球化趋势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战略
根据最新的经济数据,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22年第二季度同比去年增长0.4%,虽然保持了正增长但是增速显著低于之前国内外的预期。国际上经济增速放缓高通胀盛行,国内受新冠疫情等负面因素影响需求疲软,中国经济在2022年确实需要面对多重阻力叠加影响。从6月份的经济数据来看,供给端的复苏相对比较快。工业总产值同比去年增加3.9%, 已经逐步接近3月份以前的5%左右的水平。今年到6月份为止的固定资产投资相对去年同期也有6.9%的增长,而其中中部地区同比增长超过10%。 国际需求目前看还相对强劲,6月份出口同比去年增长17.9%, 已经连续两个月保持同比增长16%以上。最大的困难还是国内需求持续疲软,去除汽车以外的社会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不到2%。 消费者信心不足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目前提升国内需求的最大障碍。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也强调了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力度来提升国内需求,以达到稳经济的目标。总的来看,根据国际各大机构的预测,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会略超4.0%。如果上半年的财政刺激政策进一步落实到位,并且政策不确定性能逐步降低,那么也有可能会达到更高的增速。
虽然短期内中国经济需要负重前行,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传统优势还在。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是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接近四倍。同时中国拥有全球最为完整的产业链,最大的人才库,最大规模的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高储蓄率和高劳动参与率,以及活跃的“软”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根据经济学人智库的预测,中国经济依旧会在2031年左右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则预测到2027年中美各自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相差不到1.5个百分点。从经济政策来看,虽然2022年稳经济稳增长是首要工作,但是过去几年经济政策逐渐向结构优先的方向在未来还会延续。中国的经济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从产业结构来说,制造业的重要性在新冠疫情后进一步凸显,但是整体服务业占比上升的趋势不会逆转。从人口结构来说,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素质提升会同步发生。从收入和财富分布结构来说,中产阶级人群持续扩大,收入差距在过去几年逐步改善,而“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促进“共同富裕”计划将会改善财富分配的差距。
全球经济在2022年也面临重重考验,低增速和高通胀将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而部分国家和地区则会有经济衰退的风险。根据IMF的预测,未来五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速将会逐步异化:发达国家平均增速会在2%一下,而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速会达到4.5%左右。 而在这些发展中国家中,亚洲的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增速将会领跑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这个宏观经济背景之下,再加上日益复杂和多变的地缘政治冲突,未来全球化将会呈现区域化和分割化的趋势。统一市场和统一标准的全球化不太可能到来,但是多市场多标准的全球化还是会继续推进。而在这个新的全球化的格局中,中国必须努力寻求处于一个核心地位。一方面这是目前全球经济格局的结果——中国已经是包括整个亚太地区和部分欧洲地区的全球大部分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保持在全球贸易中的核心地位有利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国自身战略的合理方向。除了做大内循环,做大多层次多地区的外循环也可以控制过度依赖某些市场带来的风险。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兴未艾。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不足100亿美元,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已经到了1537.1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除了传统的开拓海外市场与获取海外原材料和矿产资源外,近年来也开始走向供应链整合以及争取核心技术。相比较于目标市场的本土企业和其他外资企业,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制造业的产品竞争力,供应链的整合能力,战略视野,以及数字化水平。而这几个优势在中国企业制定海外投资战略时需要充分发挥。通过“集团化”的战略,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国企业协同出海,可以分担风险,合作共赢。通过“数字化”的战略,中国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相对目标市场的本土企业和其他外资企业的竞争优势。另外,就像过去几十年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一样,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还应该注重“差异化”的“本地化”。一方面在选择投资目的地的时候不能盲目广撒网,而是应该选择市场环境相对友好而自身又具有比较优势的目的地。另一方面,一旦决定在目标市场长期耕耘就需要推进“本地化”,培养本地供应商,构建本地商业伙伴网络。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大有可为,但是同时也需要面对重重风险。首先是地缘政治风险, 中美关系、俄乌冲突都将持续演变。其次是经济风险,比如说斯里兰卡债务危机导致破产就会带来在斯中企投资损失。再次是汇率风险,比如说近期日元对美元大幅贬值,那么中企在日本的美元投资就会有比较大的损失。还有一个政策和监管风险,不仅包括投资目的国的政策和监管风险,也包括了中国对海外投资的政策和监管风险。最后还有一个税务风险 – 近期小米和Oppo等中企在印度收到的税务调查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对于进军海外的中国企业来说,通过战略规划和多方合作来规避和控制以上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机遇及税务/海关考量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的潜在税务风险,既包括海外投资地点的税务风险,例如由于未能充分了解当地税法规定而未按期足额缴纳税款,接受当地税务机关的稽查以及被要求补缴税款等,也包括中国本地对海外投资的合规性税务申报,例如由于对中国境外税收抵免、受控外国企业等规定未能充分了解而产生的潜在税务风险。
在海外投资的不同阶段,都涉及相关税务管理的考虑和安排。例如,投资阶段需考虑投资法律形式和架构的税务影响,不同的法律形式和投资架构对未来运营、投资收益分配和退出投资的税务影响存在差异;运营阶段需了解当地的税收政策和税收优惠,遵守当地的税务规定按期足额缴纳税款;收益分配阶段需结合税收协定分析当地对利润汇出的税务政策,同时考虑取得收益分配的国家可能涉及的相关税务影响;退出投资阶段则需要分析不同重组或收回投资方案的税务风险和成本,在不同的方案中进行综合的研判和决策。
海外税务管理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税制差异和政策更新而极具挑战。在海外税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考虑重大决策/交易的税务风险控制,经营过程中的税务成本管理,税务会计和纳税申报合规,以及税务争议沟通与协商,依托具备税务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团队,防范海外投资的税务风险,提高海外投资的税务管理效率。
在成熟的跨国公司商业模式和供应链整体规划中,通常由主体公司统筹驱动,通过集团成员之间产品购销、服务提供和技术、商标等许可安排,优化配置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功能和风险,实现风险防范和效率提升。如果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没有充分考虑被投资地的法律法规及监管部门要求,可能导致额外的直接税、间接税、及海关成本、处罚甚至制裁。例如,企业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被当地海关认为与进口货物有关并因此要求计入进口货物完税价格而补缴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向中国母公司支付特许权使用费被认为缺乏商业实质而导致不利税务后果等。
中国企业考虑海外投资的商业模式和供应链规划以及落地实施时,除了直接税外,还需要考虑海关和间接税风险和影响,包括市场准入、出口管制和制裁、贸易方式和商业安排的可行性、跨境设备/软件/产品/无形资产交易安排及定价、自贸协定适用性、自贸区的使用、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合规以及外汇和资金安排等。
因此,建议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评估、设计阶段即考虑从税务和海关角度分析可行性、考量风险点,在实施阶段依规进行登记、注册、申报并与当地商业伙伴和政府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在持续运营阶段定期对合规性进行复核并考虑实施数字化管理,降低和控制海外投资相关海关和税务风险,增加海外投资供应链的安全、效率和稳定性。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石油和化学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