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财富管理专题系列

理财行业观察第一期:理财行业发展洞察及业务战略规划建议

发布日期:2023年8月11日

前言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正在经营管理的数字化、监管政策的规范化和投资者教育的常态化背景下呈现有序发展态势。在前序财富管理文章中,我们重点分享了在中国财富管理新时代中参与竞合的各类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如何迎接新市场环境并实现加速发展。

本期开始我们将为大家带来《银行理财专题》第一期,分享截至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最新洞察,新形势下银行理财机构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如何探寻发展战略及经营的突破方法。

一. 银行理财市场发展趋势

2023年上半年,受债市震荡等因素影响,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及净值化程度略有下降,投资者数量增速放缓。受到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潮”的影响,投资者对市场波动的理解和接受度仍需提高。自资管新规全面实施以来,审慎管理、投资者保护、专业能力建设、合规经营和风险管控成为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

数据来源:WIND

1. 投资者规模稳步增长,短期偏好仍趋保守

投资者规模维持平稳增长态势

随着银行理财门槛的降低,拓宽了银行理财客群数量及潜在目标客群范围。受到市场环境变化、投资者行为变化、监管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2022年银行理财投资者规模增势相较2021年明显放缓,但仍呈稳步增长趋势。 

表1:银行理财行业投资者数量(万)

数据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德勤洞察:从银行理财投资者整体结构来看,持有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13.4%,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比98.87%,整体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

图1:持有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万)

数据来源:WIND,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德勤洞察:由于投资者可投资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理财新规发布后,银行理财产品的起售金额大幅下降,投资门槛降低;银行理财的稳健资金供给、专业资管能力和丰富产品,为产品收益提供保障,推动投资者数量持续增加。 

客户偏好短期内仍趋于保守

受现金管理类产品新规转型、银行理财产品破净及经济波动影响,个人、家庭资产配置理念逐步增强,短期内客户仍然趋保守。理财公司或将重新审视客户群体,基于投资偏好加强客户再分层、分群及相应的产品供给。 

图2:银行理财产品各类风险偏好个人投资者数量分布

数据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德勤洞察: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整体银行理财投资者短期整体风格更趋保守

  • R1个人投资者相比2022年末增加1.32%,R2个人投资者相比2022年末减少1.05%,但两类风险偏好的个人投资者仍占主导地位
  • 2023年上半年, R4、R5较2022年末占比均呈上升趋势,其中R4占比较2022年上升约0.2%,而R5占比上升明显,约0.32%。

图3:各期限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和平均持有金额分布

数据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德勤洞察:通过上图可以看出,T+0产品和1年以上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受众相对较广,投资者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偏好与上半年相比变化不明显,仍呈现两极化态势。

  • 银行理财产品整体发行期限不断拉长,银行及理财公司注重培养客户的稳定性,通过拉长产品期限来提供多样化投资策略和稳定回报的产品。
  • 未来银行理财产品规范化的过程中,其投资风险偏好与期限偏好或进一步向其他广义基金产品靠拢。  

2. 产品结构逐渐丰富,银行理财市场逐步回暖,权益类有望持续加码

为应对2022年破净潮以来的市场低迷,2023年上半年,理财公司纷纷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丰富产品货架。 

图4:银行理财行业存续产品风险结构(机构类别汇总)

数据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普益标准

注:“国有银行理财子公司”以下简称“国有行理财子”;“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行理财子”;“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及农村金融机构理财子公司”以下简称“城农商行理财子”

德勤洞察:从产品风险结构看,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仍以R1、R2为主。2023年上半年,各类理财公司纷纷通过调整产品风险结构,形成更丰富的产品配置。

  • 国有行理财子、股份行理财子、城农商行理财子存续R2、R5产品占比均较年初提高,其中城农商行理财子增幅最大,R2产品占比较年初提高4.22%,R5产品提高0.29%;国有行理财子R5产品破零,占比为0.02%。
  • 合资理财公司R1产品破零,R2产品比例则呈现减少趋势,占比为0.36%;同时增加中高风险产品,R3产品比例提高17.67%至47.78%。 

图5:银行理财行业存续产品投资情况(机构类别汇总)

数据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普益标准 

德勤洞察:从资产配置情况看,2023年上半年,随着银行理财市场逐步回暖,权益类产品出现加码趋势。

  • 随着现金管理类产品新规整改完成,国有行理财子、股份行理财子、城农商行理财子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均有所下降,存续规模也相应降低;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增加,显示居民风险偏好有所修复。
  • 股份行理财子权益类产品占比增加;合资理财公司混合类、权益类产品均呈现增加态势,分别达到3.32%、4.72%,权益类产品比例在各类理财公司中最高。 

近年来,市场存续银行理财产品中权益类产品占比较低。短期内,银行理财市场仍将以中低风险的固收/固收+产品为主。但从中长期看,权益投资作为利率下行的有效对冲手段,将成为各家理财公司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一环。 

德勤洞察:未来几年,主要理财公司将把握布局权益投资的窗口期,着力通过权益投研体系的建设丰富产品体系。

3. 加大代销渠道管理和建设成为重点,直销渠道进入探索阶段

2021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业务存量整改基本完成,存续银行理财产品的机构数量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减少了90家。

图6:各类型代销渠道合作银行理财机构统计(家)

数据来源:普益标准,公开信息收集

注: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仅选择代销产品数前十的机构统计

德勤洞察:

从分渠道类型看,各类银行纷纷加速与理财公司构建合作关系,引进行外理财产品,打造理财超市。

  • 国有银行在代销合作机构的选择上较为谨慎,基本局限在国有行和股份行理财子,平均代销产品数量最多;
  • 城农商行近年来合作代销机构数量急剧增加;直销银行代销合作机构拓展迅速,合作机构数量已超过大部分中小型银行。 

从发行端看,2023年,理财公司拓宽代销渠道的热情只增不减,总体代销网络全面铺开。

  • 国有行理财子在代销渠道拓展上较为保守,代销银行总体不多;
  • 股份行理财子整体更加重视代销渠道的拓展,一部分选择建立多元化的代销渠道网络,另一部分相对比较谨慎,多选择头部银行(含私人银行);
  • 城农商行理财子的代销渠道选择更注重地缘优势,与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江苏省联社的下属行社建立广泛合作关系,也覆盖大量涉农金融机构;
  • 合资理财公司目前代销渠道较少,普遍较为依赖中资股东的渠道。

4. 行业监管趋严,全面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已经经历了两个重要时期,并随着行业监管力度的增加,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和细化,推动着银行理财业务向更精细、更合规的管理方向发展。

“资管新规”过渡期:各项配套细则的出台和理财文化的普及,使银行理财子公司成为主要业务展示主体。业务转型和展业格局逐渐明晰,理财公司的规范化转型,以及对有序竞争的引导,防止了监管套利和业务的盲目扩张,保障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开始全面净值化管理,自律性监管进一步完善监管部门针对金融消保、养老理财、跨境理财等银行理财新局面陆续出台政策。

德勤洞察:以资管新规为核心,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银行理财业务相关制度,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重塑和全方位调整,并围绕理财公司构建了主体监管制度体系。同时,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和理财公司专营化业务的发展,监管对银行理财业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形成了公司治理、业务、科技与数据四位一体的监管趋势。预计未来,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出台更多细则,完善银行理财行业法律监管体系,推动银行理财业务向精细化、合规化管理发展。

二. 银行理财行业主要挑战

在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背景下,理财公司在盈利模式、产品转型、投资者信心、渠道建设及监管要求上都面临着较大挑战:

1. 盈利模式

2022年,银行理财业务全面净值化,理财公司面临着盈利模式从利差转向管理费模式的挑战和压力。新模式下无法通过资金池和期限错配获取超额收益,这对理财公司投资能力、渠道销售能力、产品竞争力等提出更高要求。根据各家机构年报数据,2022年,“零售之王”招银理财净利润最高,为35.93亿元,农银理财紧随其后,达35.23亿元,而部分机构出现净利降低。

德勤洞察:理财公司创造的利润占集团总利润比例低,理财公司要维持盈利、提高在集团中的战略地位,依然面临转型初期的严峻挑战。

2. 客群分化

经历两轮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潮”后,投资者对于短期市场波动下银行理财产品本质的误解和对市场风险的忽视,都对理财公司和投资者构成挑战。理财公司需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引导投资者正确理解这一变化。同时,投资者群体正经历整体“洗牌”调整,理财公司需要在产品设计和服务上注重差异化,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需求。 

图7: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客户投资理财专业能力的提升,客户的投资需求正在从追求高无风险收益率转变为以资产配置为主的个人和家庭投资。

数据来源:小米金融科技中心 

德勤洞察:银行理财行业的净值化转型不仅改变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性质,也给理财公司和投资者带来新挑战。理财公司需提供多元化产品和服务满足投资者需求,而投资者也需提高理财知识和风险意识,理性应对市场波动。

3. 产品转型

2023年,银行理财行业虽然已基本完成净值化转型,但产品转型仍任重道远: 

德勤洞察:

  • 长期以来,由于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偏好低,银行理财产品主要为固收类,权益类投资建设能力普遍偏弱,权益类资产配置过低,且受限于投研能力和经验缺乏,短期内难以突破。
  • 转型初期,理财公司主打现金管理和低风险固收产品,但各机构产品无明显差异化优势,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一方面是由于精力主要集中在存量整改与产品净值化转型上,未深入探索产品特色化发展;另一方面,产品创新模仿成本低,难以形成机构优势。
  •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扩大和监管趋严,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难度提升。市场短期震荡时,银行理财机构在权益市场的投资管理和风控能力需进一步提升。转型期内,银行存量理财产品比例下降,兑付不能依赖存量资产,流动性风险突出,风险防控复杂性增高。

4. 渠道建设

目前,受到短期成本高等因素限制,理财公司直销渠道建设进展缓慢,同时,部分理财公司母行渠道资源与全国性银行具有差距,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依然极大程度上依赖银行等代销渠道。 

德勤洞察:

  • 部分理财公司专业服务能力不足,科技系统建设薄弱,与代销机构的对接工作较为棘手。
  • 理财公司和代销机构的权责关系不够明确,在投资者教育、售后服务、消费者保护、客户投诉等多个层面,涉及利益冲突时容易引发风险事件。
  • 各渠道对于合作机构的审核及筛选标准各有不同,同时为了更好地保障自身客户的利益,对于合作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愈发严格。 

根据《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理财公司需对销售机构加强代销管理,落实风险防控责任。同时,还需评估代销渠道的客户画像、营销策略、科技系统、售后管理等是否匹配自身产品、能否保障代销业务运行,这将增加代销渠道拓展的成本,影响其持续拓展。

5. 监管要求

监管趋势的变化不仅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鼓励理财公司打造具备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投资者适当性、投资者教育、投研能力和合规管理方面提出新的规范要求。

三. 理财公司战略升级、夯实定位、精修内功和增强执行,积极探索业务新展机

1. 战略框架

建议一,战略升级:基于德勤财富管理业务战略转型理论框架,建议理财公司在应对行业竞争白热化的态势下,通过构建财富管理体系、全面升级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升级内外协同及生态等发展策略,对银行理财业务进行全面升级。

2. 业务模式

建议二,模式优化:建议理财公司根据自身资源与能力禀赋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业务模式的战略定位,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覆盖前中后台的未来核心能力发展框架,支撑业务战略实施,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模式。

3. 执行策略

建议三,策略明确:建议采取三步走策略,通过战略检视与评估、市场调研与分析、战略定位与规划三大步骤,明确市场新形势下的战略定位,并逐步开展战略转型规划工作。

 

4. 能力建设

建议四,专业精炼:建议理财公司通过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升级引领业务发展转型的方向,以各项能力体系建设为基础持续支撑业务发展。通过“专业精炼”提升内在能力,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以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管理为理念,基于投资研究、产品管理、客户洞察、客户营销、财富规划、服务管理、业绩考核及经营管理八大核心能力发展,加强如下能力建设:

理财公司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监管对各项管理方面的要求,确保遵循行业规定,保证稳健发展。只有全面考虑和实施这些要素,理财公司才能构建出长期、有序的发展之路。

结束语

当前,中国银行理财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机构需灵活应对,积极创新,以专业化、特色化和数字化为驱动,制定符合市场需求和自身实力的业务战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

本期我们分享了中国银行理财行业发展趋势、主要挑战和战略规划更新建议。后续本系列中我们还将继续为大家分享国内银行理财市场发展中的优秀实践、风险管理、投资交易管控、监管规范、理财公司数据治理等文章。

Fullwidth SCC. Do not delete! This box/component contains JavaScript that is needed on this page. This message will not be visible when page is activated.

-video-no-top-padding- , -fullwidth-scc-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