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区块链的本质——纳什均衡下的共识系统
作者为德勤智慧未来学院总监 高挺
区块链的本质是什么?笔者通过观察发现,网上的一些普及文章甚至是业内人士对区块链的理解都存在许多误区,往往将它具象成“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密码学”等具体技术和概念。
本文试图通过一些生活场景,阐述区块链的基本理念以及它的数学模型。
生活中的区块链
区块链并不神秘,它就真真切切地存在于生活中。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菜市场是大部分人都去过的场所,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在一个开放、可以自由定价的市场中,对于品质相同的蔬菜在不同的摊位所售卖的价格却往往是相同的。仔细思考一下这个现象其实非常有意思,因为不同摊位的摊主之间并非盟友,不存在联合定价的情况;而在这种“去中心化”、“非信任”并且价格趋同的环境中,如果有一个摊主决定单方面涨价,那么他必将面临商品滞销的问题;而单方面降价的话,销量虽然会增长但却意味着没有利润甚至是亏本销售的情况。也就是说,经过市场中所有参与者的充分博弈,商品的价格会达成一个稳定的状态(即“共识”),任何一个单方面改变定价策略、试图破坏这种状态的参与者会被自动淘汰出局。
区块链的本质,就是这样的一种多方参与的“共识系统”。从工程控制的角度来讲,区块链不是由管控静态实现的,而是通过设计一个博弈场来实现一种良性的竞争激励机制:即遵守规则的参与者将获得利益,而破坏规则必将会受到制裁出局。
这样的例子不仅仅存在于经济活动中,在社会活动中也非常普遍,例如在职场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隐性的规则,虽无明文规定但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地遵循,当一个新人进入工作单位一段时间以后,无论是国企、外企还是国家行政部门,他的语言、穿着和办事风格会逐渐融入该组织所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并非法律或强制性的规定要求,但却被组织中所有人认同遵守并继续影响新的加入者。从更广义的角度上来看,任何社团、群体或民族都拥有某些长期以来达成共同认可的意识形态(例如中国人春节返乡的习俗),这种“共识系统”就是区块链的本质。我们甚至可以说,区块链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使社会有序运转,它是一种开放架构下的强安全机制。
区块链与"纳什均衡"
我们常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区块链也并非全新的发明,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在学术界也有对应的理论。1950年,美国著名数学家约翰 · 纳什(John Nash)在他那篇仅仅27页的博士论文“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s)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 Nash equilibrium)的博弈理论。简单来说,“纳什均衡”用数学的方法证明了在一个非合作(非信任)的博弈环境中,每个参与者进行与这个策略环境中其他人无关的自主决策,这样的策略组合最终将达到一个均衡点使得参与者无法独自改变自身策略而增加收益。换而言之,在纳什均衡的状态下任何参与者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有意思的是,纳什作为一个主要研究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的数学家,他的理论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区块链的本质就是达到纳什均衡的共识系统,它是一种良性的博弈机制,而非单纯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