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加快国资布局优化,提升引领带动作用

“管资本”下地方国资的转型洞察

发布日期:2022年4月27日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之年。随着三年总体任务目标70%的实现,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已基本形成。《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管好资本布局、资本运作、资本回报和资本安全。但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如何在实践中管住、管活、管好资本,对于各级国资委,特别是省市级国资委来说,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期,德勤为多个省市国资委提供了相关服务,结合项目执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多年来在国资国企改革领域的研究,我们将发布“管资本下地方国资的转型洞察”系列文章,探索向“管资本”转型的有效路径和具体方法,以期为各级国资委和国企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聚焦“管布局”,从国资委统筹层面及国企经营层面阐述如何在“管资本”模式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提升国资引领带动作用。

“管布局”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基础前提与重要方向,其关键在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应聚焦于以国资顶层规划为引领,切实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企业实现深度专业化产业聚焦,促进国资聚焦主业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战略新兴产业关键领域,并激发国有企业活力,提升其在关键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

 

一、地方国资监管和国企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观察

自国企改革以来,我国地方国有资本虽然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但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分析,国有资本布局过于广泛、国有资本运营质量不优的基本特征仍未改变,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统筹不强”(在国资委统筹层面)。现有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下,省、市、区县的国有资本各自为阵,缺乏顶层统筹规划和衔接,产业布局结构趋同,产业重叠现象突出,但跨层级、跨区域的产业协同、企业合作的深度不足,难以形成产业协同效应强、产业规模效应高、资源配置统筹优的整体发展格局。

“价值不高”(在资本布局层面)。国有资本布局不尽合理,大多集中在传统基础领域,实体产业存在发展短板,且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环节。产业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在布局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入明显不足,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话语权有待提升。

“支撑不够”(在资本布局层面)。普遍存在国有资本对城市GDP贡献少、对城市产业支撑作用不明显等问题。缺乏契合城市经济与产业升级发展方向、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业布局与资源配置,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投融资平台公司多但经营性实体少,缺乏能带动城市活力、支撑产业升级的高能级国资布局。

“质量不优”(在企业经营层面)。在地方国企的经营发展中,大多还缺乏远景发展目标引领、既有业务缺乏市场竞争力、低价值业务占比过高等问题。据我们观察,部分地方国有企业虽制定了中长期战略规划,但顶层梳理不够到位、战略定位不够清晰、战略目标不够明确,因此仍存在业务交叉重叠、资源配置不科学等问题,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另外,部分地方国企更关注经营指标,盲目追求做大,而缺乏对关键链条、核心环节的投入与培育,创新商业模式、盘活存量资产、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等市场竞争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地方国企大多存在主业收入贡献不明显、大宗贸易等低效益业务收入占比过大等问题,高增长性、高盈利性市场化经营性业务涉足普遍较少,资源匹配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领先实践及案例

近年来,各地持续深入推进国资国企布局的优化和调整,在全局统筹协调、股权结构理顺、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等难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领先区域政府及国资委已基本完成对旗下企业的结构优化与调整,并正纵深推进优化产业布局投向、激活企业活力、鼓励“强链补链”等系列任务,积累了一些有价值、可复制的实践经验。我们总结了部分国资国企的领先实践案例,以期提供有益借鉴。

(一)上海市国资委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领先实践经验

上海市国资委以“国资一盘棋”作为国资布局的优化调整基调,以科学顶层规划为引领,创新构建“1+3+N”国有资本监管架构。即以上海市国资委作为上海市经营性国资的集中统一监管主体(“1”),直接监管包括实体、金融、体育等领域超过90%的市属经营性国资国企;并做实两类企业改革,打造上海国际(以持牌类金融业务为主)、上海国盛(以战略性控股和国有股权运营为主)、上海国投(以财务性持股管理和资本运作为主)三个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3”);同时制定专业化规划与实施方案,统筹各产业集团(“N”)专业化资产重组与资源整合,推动各产业集团提升产业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在推动国有资产重组与资源整合方面,上海市国资委以“产业链纵向整合、业务链横向重组”为原则,跨市、区两级国资和所有制,以企业经营性业务及资产为单位推进系统性梳理、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避免了简单粗放型的企业整体划转合并,科学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如将旗下七家企业的同类核心业务与优质资产注入某上市平台,实现同类业务或资产归集与上市;如将某企业蔬菜相关业务、某企业水产品相关业务整合进入某大型消费品公司,并结合既有消费领域资源,实现了农产品批发类业务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深圳市国资委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领先实践经验

深圳市在不断做大国资国企体量的同时,持续优化国资国企布局结构。深圳市坚定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为主体、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产业布局方针,以“创新之城”为城市发展特色,创新体制机制,紧扣制约全市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聚焦硬核科技攻坚突破。一是鼓励国企聚焦主业,持续加强创新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支持地铁集团在20号线、14号线等线路推行全自动无人驾驶,能源集团加大氢能、微电网等科技研发力度,燃气集团加快燃气管网智慧化建设等。二是创新机制体制,助力国资国企提升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如通过出台国企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指导意见、推动国资国企产业创新中心高效运营等措施,积极推动高效资源协同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三是鼓励国资国企全力参与打造“科技园区+科技金融+人才服务+场景应用+平台载体”全要素创新综合生态服务体系,一方面实施“国资基金群”战略,依托市属四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打造天使投资、创投、并购重组等全生命周期基金运作服务,撬动并引导社会资本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领域;另一方面,倡导国资国企全力参与光明科学城、坝光生物谷等重大创新战略平台建设,助力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三、对地方政府及国资委的启示

基于对领先实践与经验的思考,结合德勤服务国资国企改革的经验,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及国资委应针对“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实践中关键痛点,啃“硬骨头”、蹚“深水区”,“动真格”取得突破性进展:

推进监管重点由“管个体”向“管全局”转变。针对国资管理中侧重关注微观市场主体而非国有资本整体功能性、侧重关注企业生产经营性指标而非资本合理流动与资源配置等问题,地方政府/国资委应根本性转变监管理念,以“管全局”为基本思路,加强全局研究、系统谋划、整体调控、规模运作,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保值增值,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除此之外,在以“管资本”为主加快深化国有监管职能转变大背景下,基于“管全局”思路,国资委应以“治理结构”管国企,顶层做好国资布局与国有资产流失、系统性风险把控,而对企业战略、投融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等企业经营层面予以授权放权,提升企业市场化治理水平。

“动真格”推进国企经营性业务重组整合。突破性完成“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管资本”职能转变的重要奠基石,是发挥国有资本功能性、提升国有资本效益的关键前提,应避免“蜻蜓点水”、“表面功夫”,需要“动真格”取得突破性进展。针对国有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分散、业务同质化等问题,地方政府及国资委应全方位梳理国有企业发展现状,对企业经营性业务及资产进行专业化“编排”,形成功能鲜明、错位发展、相互协同的企业格局,避免简单粗放型的企业整体划转合并;同时,通过制定投资负面清单、核定非主业投资控制比例等方式,引导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领域,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提升资源匹配效率。

创新机制,引导企业在主业领域“做优做强”。相比2021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增加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这一提法,这意味着,政府及国资委需创新监管机制,鼓励国资国企不仅要聚焦主责主业,还要在主责主业领域“补链强链”、“做优做强”,投入更多资源建设创新体系,加快攻关关键“卡脖子”技术。针对创新研发与技术攻关“投入大”、“风险高”等问题,地方政府及国资委可针对各地实际,创新制定清单化投资管理办法、适度容错制度、风险控制及预警机制等的监督管理体系,助力旗下国资国企成为链主企业,并带动引领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四、对国有企业的启示

承接政府及国资委“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规划与安排,国有企业可充分利用内生式、外延式增长方式,按照以下思路推进战略转型:

 “主责主业要做透”,结合国家及区域发展规划,科学研究国际国内行业发展趋势,深度挖掘主业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机遇,通过投资并购、战略合作等手段,快速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战略性做全主责主业产业链环节,提升市场竞争力。

“关键环节要做强”,结合自身能力与资源禀赋,锁定产业链中核心突破环节,从人才激励、技术研发等方面给予资源倾斜,通过放大国有资本杠杆作用等市场化方式,提升关键产业链环节的自主权与引领作用,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协同能力要做优”,增强企业内部业务组合间高效协同,通过落实协同考核指标、制定内部资源定价机制等方式,优化资源协调与配合,并主动加大与国有企业、领先民企的合作,提升国有资本在流动中带动价值。

 

五、德勤服务经验

服务经验一: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求下,某市国资委对国资国企战略性梳理与整合项目

(一)项目背景

按照国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该市计划围绕城市发展战略,统筹市县两级国有资源,对国有平台类公司进行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而如何设计战略整合方案、明确整合后发展路径,进而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企业资产结构改善优化则非常关键。

(二)德勤解决方案

德勤通过内部访谈与梳理、领先实践对标、专家一对一访谈等方式,结合德勤专业化整合方法论,完成了该市国有资本布局思路及30余家国有企业战略性整合顶层设计方案的制定,并按照区域“十四五”规划与国资发展要求,完成重点产业板块整合方案及改革发展规划。

  • 制定国有资本布局思路及战略性整合顶层设计方案:梳理该市国资发展现状、理解该市国资发展诉求,制定该市国有资本战略性整合顶层思路(包括国资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等);基于顶层思路,制定国资布局优化顶层方案(如战略性整合哪些企业、新建哪些企业、新建什么平台等);制定配套支撑体系,并构建国有企业战略性整合的实施路径;
  • 锁定两家试点企业集团制定战略性整合方案及改革发展规划:基于企业现状评估、整合协同效应、整合难度评估等多维度分析,锁定文化旅游、重工制造两个板块相关企业作为试点,制定企业战略性整合方案及改革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具体组建方式、企业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主要业务、组织架构及实操步骤,并对其股权多元化或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税务规划等方面提出专业建议及落地支持服务。

 

服务经验二: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背景下,某市级国有集团战略转型项目

(一)项目背景

某西部市级国有集团,过去作为本地政府投融资职能延伸的定位,在一些稀缺的本地政府资源、重点项目参与、土地与经营权方面有所积累,但业务与资源布局极其分散低效,缺乏核心的市场化价值创造能力,且缺乏资本化运作、资产流动性不强。在新的一轮国企改革背景下,政府/国资委将其重新定位为国有资本投资类企业,如何从角色定位转变出发推进集团整体战略转型,成为其新时期发展的首要任务。

(二)德勤解决方案

德勤通过对标领先的国资体系战略转型案例,基于客户在历史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资源禀赋和能力,帮助客户梳理现有业务与资产现状,明确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业务组合、发展策略,并协助制定资本规划、搭建保障体系,并提供转型实施陪伴服务。

  • 战略规划设计:结合区域及上级发展诉求、行业发展趋势,帮助制定新时期集团清晰的愿景、使命和定位,明确集团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构建短期、中期、长期定性及定量的目标;搭建业务组合体系,明确各业务板块重要发展方向与核心竞争力构建;
  • 资本规划设计:基于集团顶层战略设计及未来业务发展组合,协助集团制作明确的资本运作规划,包括投资运作策略与方向、融资手段多样化、资产战略性整合与不良资产剥离、市场化并购与整合、资产证券化等各方面内容,并明确分步执行的路径设计;
  • 保障体系搭建:匹配顶层战略规划与业务发展组合,参考领先国资体系案例,以“国企制度框架下具有市场化特色”为原则,协助集团优化了组织架构、管控体系、岗位职级体系、薪酬体系、组织绩效设计等;
  • 转型实施陪伴:协助客户形成清晰的战略实施路径,明确近期的重点工作事项;通过重要会议参与、重点工作推进协助、业务运营决策支持等方式陪伴客户实施战略转型。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