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逆袭于动荡不安的未来

德勤首期双年成本调查报告:亚太区成本改进实务与发展趋势 

政治与宏观经济因素对亚太区的成本改进要务和举措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解亚太区企业如何管理成本,提高利润,德勤近期对来自中国大陆、印度、日本、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大中型企业的299位企业高管进行了相关调查,按国内生产总值计,这些国家占亚太地区经济总量的89%。同时,我们亦分析了关键的宏观经济因素,为调研结果提供更广泛的背景。

此调查是德勤全球调查的组成部分,这项全球调查包括第四期美国双年成本调查(第一期出版于2008年,最近一期出版于2016年4月)以及第一期拉美(出版于2016年6月)和欧洲(出版于2016年10月)双年成本调查。

 

亚太地区的主要发现

  • 政治和经济因素是首要的外部风险;尤其在中国大陆和新加坡,宏观经济因素被视为首要风险
  • 企业首要三大战略重点是销售增长、产品盈利和成本降低
  • 对于未来24个月实现收入增长的预期略高于过去24个月的历史增长表现
  • 成本降低的两大推动因素:首先是获取竞争优势,其次是在增长领域进行必要投资
  • 亚太地区的企业在未来24个月中会重点关注成本降低,中国、印度和新加坡的企业尤其如此
  • 尽管超过40%的企业设定的成本改善目标低于10%,多数企业都没有实现他们的成本降低目标
  • 实施方面的挑战是有效成本管理的最大障碍,在印度和中国尤为突出
  • 公司成本节省的主要经验教训体现在变革管理、实施战略和目的目标等方面,这些对于成功实施而言至关重要
  • 在过去24个月中,发展成本管理能力最普遍的关注领域是“预测、预算和报告”
  • 在亚太地区,两个最有可能实施的成本举措是“简化商业流程”和“降低外部支出”,这两项在本质上具有高度战术性

 

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主要发现

  • 中国大陆:受宏观经济和竞争环境驱动,主要侧重于成本削减和业务增长;但是具体情况会因公司所有权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最有采取成本举措的倾向;国有企业采取成本举措的可能性最低。私有企业有最激进的成本举措目标,但是其失败率也最高。
  • 香港地区:香港的受访者对于未来增长预期有所提升,对于成本降低有不同寻常的战略视角。然而,这种对于未来的战略思维没有完全转化为结果,香港高于平均的成本举措目标往往伴随高于平均的失败几率。

 

选择最适当的成本管理方法

  • 追求成本改进的企业通常划分为三个类别:(1)陷入困境,(2) 具备成长条件,或者(3) 稳定增长。然而,当今复杂多变的全球商业环境似乎日渐催生了第四大新的企业类别,我们称之为“逆袭于动荡不安的未来”—这一情境介于“陷于困境”和“具备成长条件”两大类别之间。
  • 这第四大类别是否会成为商业环境新的永久特征,还是仅仅作为某项传统类别的垫脚石,这还有待观察。在中国和印度,情况正在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可能需要创造价值助力成长的战略战术;另一方面,日本的现状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这可能需要企业采取更具防御性的战术。
  • 未来,许多亚太地区的企业可能需要采取更具战略性的转型方式来削减成本,包括利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和认知技术的数字突破。坚持维持现状的或仅采用成本控制战术的企业依然可能会面临一系列实施问题以及较高的成本计划失败率。

此内容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