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防財報地雷…先盯資產減損

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副理事長、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公司董事長 / 陳清祥

開春以來,全球股市持續大跌,大陸人民幣持續貶值,油價重挫……讓2016年全球經濟增添更多變數。不少企業產能過剩、存貨過多,逾期放款增加,若未能適當評估,將造成獲利及淨值虛胖。

所有上市櫃公司正在緊鑼密鼓結算2015年度財報,交由會計師查核,再於2、3月董事會通過。依據公司法228條,年度財務報表的編造責任在董事會,除了等待審查財報外,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或監察人)更應事前多瞭解及關心財報之重大議題。

依據媒體報導,全球最大個人電腦生產商聯想集團於2015年第3季一次認列損失達9.23億美元,造成聯想六年多來首次季度虧損。無獨有偶,國內某上市公司於第3季針對虧損事業部門、閒置及老舊產能及長期投資,做一次性之資產減損近190億元,造成單季每股虧損達55元,震撼市場。董監事們應該要好好深入探討公司是否有類似情形?應否於2015年度財報中反映?而會計師及主管機關則需為投資人把關。

景氣急轉直下,企業應該誠實面對,該打減損就打。不少公司存有下列現象,應該確實評估,並進行減損測試:

一、企業營運所處之技術、市場、經濟或法律環境已經發生重大不利變化。

二、股價已經大幅低於每股淨值;抑或轉投資公司或部分事業群營收獲利不如預期,大幅虧損。

三、產能嚴重閒置、策略調整致計畫中止或重大變更,資產的經濟效益不如預期。

四、溢價併購產生鉅額商譽,但併購後效益遠不如預期。

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應儘快和公司經營團隊及財務長好好溝通討論,確認可回收金額是否仍大於帳面價值,否則就應打減損。尤其當中涉及諸多對營運及其現金流量預估的重大假設及判斷,絕對需要搜集充分及必要資料佐證,不能單靠管理者一直過度樂觀的預估,一再拖延減損認列。

另外,2016年全球景氣及台灣經濟成長都不易樂觀,在財報上的估計項目,如備抵呆帳、存貨跌價損失、金融業之可能放款呆帳等等,都應該更保守對待,審慎評估,提列足夠之準備,以真實反映營運成果及財務狀況。投資人更要睜大眼睛,留意拖延認列減損的公司,以免誤觸未爆彈。

除了財報上可能一次性認列的鉅額損失外,大家也要關心公司帳上是否產生「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依據媒體報導,2015年8月因中國引發的股災,對國內壽險業者產生巨大衝擊,六家上市壽險公司在第3季綜合損益表上,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合計達1,900億元,雖然未立即對損益造成影響,但會造成股東權益大幅滑落。部分金控資產因投資台灣及海外股市、TRF等衍生性金融商品,因人民幣持續看貶、國際股市大跌等因素而有可能造成虧損擴大。

財報是否允當表達很重要,但董事會如何監督管理團隊落實各項投資的風險管理更重要,對於過去已投資而發生損失的項目應誠實反映,未來則記取教訓做好風險管理。投資人常只關心每股盈餘,但是公司若投資太過積極,雖然短期獲利佳,也別輕忽其可能伴隨著高風險。

在資產減損或重大未實現損失未公布前,也提醒董監事、經理人等內部人,千萬不要隨便賣股票,以免涉嫌內線交易,得不償失。

(本文已刊登於2016-02-16經濟日報A4焦點版)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