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業眾信:策略、法規與風控三管齊下 助金融業邁向康莊大道

新聞稿

金融業吹整併風 娶嫁眉角大回顧

勤業眾信:策略、法規與風控三管齊下 助金融業邁向康莊大道

【2016/09/20,台北訊】疲弱的經濟成長動能和低利率飽和市場,致使台灣金融業長期處於高挑戰環境。為紓解金融業所遭遇的困境,政府曾推動兩次金融改革,金管會也積極推行亞洲盃政策,期盼透過整併與收購,突破家數過多、規模偏小及國際化不足的窘境,為金融業注入強心針。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中信金融管理學院共同舉辦「金融趨勢系列論壇」,首場「金融1.0-金融併購策略、歷史法規回顧」於今(20)盛大登場。勤業眾信總裁郭政弘表示,台灣剛開放銀行設立時數量較多,以致容易產生不良債權等問題,為拓展市場、加速轉型及強化競爭力,金融業整併與參股海外金融機構已經是世界趨勢,台灣金融業者因應政府新南向政策開拓東南亞市場,面對瞬息萬變的經濟環境,併購策略風險的評估動輒牽引交易成敗,不可不慎。

近年來政府鼓勵金融機構透過併購及設立子行方式布局海外,最近更配合新南向政策而放寬銀行海外授信總額,協助台灣金融業順利進軍亞洲盃。郭政弘指出,面對各國法令規定不一,因地制宜的營運模式,是併購過程中最重要、也最複雜的一環;併購是再造與再生的策略,建議金融業在跨足海外併購前,需針對併購策略、價值評估、財務稅務盡職調查、交易執行等進行縝密判斷,也應及早投入資源,定期檢視各項業務是否符合法令規定,建立完善的法遵機制,將法遵的監督與查核落實於企業各流程當中,才能於業務擴展時無後顧之憂。

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胡勝正致詞時指出,併購是經濟轉型必要措施,台灣的銀行歷經十年歷程,由過去53家併購變為38家 。金融業肩負著產業新創、人才培育與監管等多角使命,但台灣金融業同質性高導致競爭激烈,須加速轉型為合作或差異化模式,才能有效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同時,金融業也存在資金氾濫、實質投資不足的問題,建議政府必須發揮執行力,鼓勵金融整併以達到結構改革的效果。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則認為,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金融科技(Fintech)已改寫金融業DNA,而這也意味著「人才戰」將是金融業致勝關鍵,建議應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育系統,並結合金融科技服務,同時加強投入法遵機制的資源。

金改調體質 最佳整併時機來臨

由行政院所主導的兩次金融改革,依循「除弊」與「興利」等階段性重點目標,建立起「金融六法」等法源依據,有效解決過去金融業逾放比過高的問題,並逐步提升金融業者資本適足率。中華民國財政部政務次長蘇建榮指出,兩次金融改革的經驗,支持政府持續推動有綜效的金融併購。

蘇建榮說,近年來公股金融機構整併的目標,在於整併集團資源為主。例如彰化銀行合併彰銀保經及彰銀保代、合庫銀行合併合庫保經等;而集團外部整併,則只有華南永昌證券,藉由整併地域性的證券公司,以拓展其業務版圖。蘇建榮說,公公併可能較難發揮整併綜效,但「公民併」的發展則有不同風貌,關鍵在於民營銀行必須去家族化,且大股東不介入經營階層,達到所有權與經營權的獨立。未來,金融科技創新趨勢將最為重要,逐漸走向不必有實體銀行、實體服務的境界,因此金融整併的未來值得思考。

金融併購夯 策略佈局有四大關鍵

德勤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潘家涓表示,考量成本壓力與強化產品競爭力,併購成為企業快速見效的「特效藥」策略之一。台灣金融業併購仍以國內整併及亞太新興市場為主,近五年亞太地區計有101起併購交易案。不過,未來金融業除了本業外,更重要的是需要積極掌握科技的變化,同時,也需借鏡國外經驗和競爭力。目前,東南亞國家相對台灣而言,都呈現二位數成長,為整合營運、有效達成營運目標,佈局海外依需求及實際狀況,可併購或參股兩種方式進行。

潘家涓表示,在亞洲盃等政策加持下,「未來台灣併購活動仍有加碼空間」。以銀行業為例,可藉由併購擴大規模、增加服務據點及客戶以提升市佔率;保險業則藉由併購,得以增加保險商品及業務的互補性,加深營運綜效;至於,證券業的部分,則得力於併購所擴大的客戶基礎及市占率, 增加股權淨值及提高轉投資限額,為提供客戶更完整金融服務,強化公司競爭力。

展望2017年,全球金融業併購腳步仍將持續前進,成為企業永續發展規劃的要角。然而,「併購並非解決問題的萬靈丹」,潘家涓認為,在反全球化等聲浪下,併購存在著不同面貌的風險,金融業若要成功進行策略佈局,有四大關鍵。

對國內金融業而言,第一,應「優化本業服務」,調整產品結構、提供數位化與創意加值服務追求穩定投資收益;第二,應「複製台灣成功經驗佈局海外」,可於中國大陸地區在地化申設分行,或於東南亞各國以參股、設立分行、辦事處及簽訂合作備忘錄等方式佈局。政府政策方向部分,首先,可「適時鬆綁政策及法規」,例如提高投資限額、開放投資項目、調降資本適足率門檻;其次,藉由「鼓勵良性整併」的方式,支持金控公司跨足海外成為區域性指標金融機構。

不過,企業仍必須充分評估與不同合作夥伴合作的優劣勢,明確擬定合作策略,並具體落實各項步驟,以協助企業實現低成本擴張、跨越式增長、快速拓展不同產品及品牌,並完善風險管理機制,以為企業併購活動,帶來加乘的加分效益。

完善併購法則 有效降低策略佈局風險

併購是國際諸多知名外商金融集團,推進企業策略佈局的利器。然而,失敗的併購案例也不少見。因此,併購策略須因地、因時制宜,導入合宜的執行方針。中華開發創業投資公司董事長劉紹樑解釋,由於台灣是一個仰賴中小型企業的開放經濟體,順應產業發展的洪流下,併購是企業「截長補短」的調適工程。近年來於海內外的併購需求皆有所提升,此時更需要完備的併購法則,以保全企業策略佈局的風險得以降至最低。

劉紹樑說,綜觀台灣金融併購法規,從金併法、金控法到企併法,正一步步改革並強化併購法制的努力,已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此三項法規的演進,也說明了台灣正邁向併購法制的進步。但劉紹樑認為,台灣仍需審慎地全面檢討企業組織法制,依照國情釐清相關政策,宜具備合理性、公平性及可預期性,才可使金融併購環境更臻完善。

(圖一) 左起: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長何曜琛、勤業眾信總裁郭政弘、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胡勝正、中華民國財政部政務次長蘇建榮、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所長陳錦稷、勤業眾信金融產業負責人陳麗琦、德勤財務顧問公司執行副總潘家涓。

(圖二) 勤業眾信總裁郭政弘。

(圖三) 中華民國財政部政務次長蘇建榮。

(圖四) 德勤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潘家涓。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