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突破代持股權迷思 新法實施下不再只是理論風險
勤業眾信:代持股權宜盡速回歸實質以保永續傳承
【2022/10/06,台北訊】早期台商常以投資便利性為考量點而便宜行事,亦或顧慮交易關聯性易衍生稅務查核風險,實務上常見將股權直接登記在大股東名下,或利用其他非關係人名義成立境外公司進行轉單貿易截留利潤,再透過掌控金融帳戶金鑰以保全海外帳戶長期積累的大筆資產。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會計師陳建霖今(6)表示,從前年開始的CRS金融帳戶資訊交換即引起許多台商對於「代名持股股東」的疑慮,再加上台灣CFC制度即將自2023年起實施,境外公司稅務議題不再只是理論風險,未來即使境外公司所得尚未實現至個人層級,借名登記的股東也會面臨稅務申報的義務,需依規定計算判斷CFC,並就CFC當年度盈餘計算計入基本所得額(海外所得20%課徵),進行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藉由新法的實施,未來代持股權勢必盡速回歸實質,確保企業可永續經營。
代持股權架構風險勢必與日俱增
1. 稅務申報責任與風險不再只是理論:借名股東未來應「主動申報」CFC;對於借名登記股東而言,不僅存在稅務風險,甚至可能涉及個人逃漏稅捐之刑責等潛在問題,不可不慎。
2. CRS金融機構資訊交換與實質受益人審查:金融機構在洗錢防制嚴格控管要求下,每一筆資金流轉皆應主動明確匯款性質並提供佐證文件供核。故若仍參照以往作法將代持股權架構累積盈餘,直接匯到實質股東之金融帳戶,未來勢必無法繼續操作。
3. 資產不易保全且不利家族財富傳承:當台商企業長久經營成果或實質股權,仍以借名方式登記在他人名下,除資產保全不易之外,當面臨二代傳承接班或繼承事實發生時,更可能衍生實質股東與借名股東間的繼承爭訟、法律糾紛等難以解決的問題,不利於家族財富傳承。
股權返還登記暨調整評估要點
當面臨稅務環境變遷及各單位稽徵壓力之下,不單是借名登記股東擔心稅務曝險、補稅加罰或法律責任等風險;實質股東更憂心資產保全與財富傳承等問題。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會計師林淑怡建議可從以下三大要點著手,評估如何將股權回歸實質,降低相關稅務風險與衝擊:
1. 股權登記回歸實質股東之議題分析:事先確認實質股東當時投資是否有出資的相關佐證資料,並有代持協議之法律文件支持,倘若時間長久且未有具體資料能夠證明實質股東的持股證據,則股權返還登記尤須特別注意稅負及資金流轉的議題。實務上常有直接將股權進行變更登記或以股權買賣交易方式返還股權,上述兩種方式須特別注意是否涉及股權移轉之贈與稅議題、轉讓方資本利得稅、是否實際交付價金以及價金是否合理等問題。
2. 重新審視集團營運與有效稅率降低之合規策略,取代傳統避稅安排:股權返還時,建議應評估集團整體營運方針,原透過境外公司轉單截留利潤之交易,建議思考將交易落地實質營運地點,藉以因應境外公司經濟實質法的變革與未來可綜合評估收購或投資資金來源、租稅協定適用可行性,以及是否仍須透過境外公司控股等議題。
3. 投審會大陸投資申報與遵循:建議台商股東應盡早釐清過往投資歷程、查找相關證明文件,確認當時委託代持的情況,若雙方已有簽署相關委託投資協議並辦理公證,實務上投審會較能接受當作股權返還予實質股東之合法佐證文件。但在抽絲剝繭中有許多的細節還是需要專業團隊意見,協助逐一辨認稅務風險與資金流程,並與投審會溝通可行的申報方式,合規遵循投審會規範。
陳建霖指出,CFC實施在即,代持架構宜盡速回歸實質,透過諮詢兩岸三地稅務、法律與金融機構等專業團隊,同步評估轉讓方潛在稅負影響、重組時點安排、當地盈餘是否先分配、資金流向與投審會申報等影響層面,盡早決策並安排執行,期能減緩代持架構與日俱增的問題與風險,亦可將累積多年的家族資產安心落袋,財富永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