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不必把餅做大 先求做好

議題觀點

台商不必把餅做大 先求做好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 郭政弘總裁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開放,台資企業採行「台灣接單、大陸生產」模式賺得滿滿財富,但大陸近年已從「世界工廠」逐步轉型成「世界市場」,人力、租稅、土地、環保等經營成本都逐漸增加,許多台商都因成本不斷墊高而面臨極大的營運壓力。尤其近年大陸有系統地扶植創新高科技產業,建立自己的生產供應體系,積極鼓勵陸企併購國外公司取得技術。「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對以大陸市場為發展重心的台商衝擊影響尤其深刻。

在租稅及各項成本持續上漲的現狀下,最直接的因應之道,即為轉換生產基地,到租稅更優惠、人力成本尚低廉的地區。與台灣鄰近的東南亞各國,通常是台商轉進投資的首選。然而,追求「低成本」的生產模式,會讓企業落入惡性循環的危機。因為,再怎麼低成本的投資環境,未來都有上漲的可能。企業為了便宜的勞力、土地而轉進東協,但東協各國近年也漸次調高最低薪資,接下來台商還要遊牧到何處?

台資企業要真正轉型,必須從思維徹底改造。唯有從重視成本競爭力的「效率驅動模式」轉為「創新驅動模式」,務求提升商品或服務的價值、擴大利潤規模,「不必把餅做大,而是把餅做好」,才是台商轉型的正確思維。

而提升價值的關鍵,則是搭上「產業4.0(Industry 4.0)」的列車。台商過去在資訊通訊科技發展有非常好的基礎,半導體、電腦、電子電機等這些傳統的代工製造,都是台灣整合物聯網、雲端大數據等技術的資源後盾,這些都使得台灣比中國大陸更具有發展產業4.0的優勢。

許多台商看見產業4.0趨勢,開始行動。像紡織業過去被稱為「夕陽產業」,但開啟「紡織智慧生產」的宏遠興業,近年找來工業電腦廠研華合作導入產業4.0,推動智慧生產,透過連接到網路的設備來監控每一個製程的效率。智慧生產的結果,可以利用蒐集到的生產數據來掌握總體產能,一旦設備出現失誤,便可立刻維修,或即時調整生產排程,提升生產效率和良率,生產流程出現更多彈性,使得宏遠更有餘裕承接少量精緻的客製化訂單。

又如已創立70年的老牌公司台泥,運用物聯網技術掌握工廠生產、員工作業、物流運輸、銷售、客戶關係等數據資料,做出差異化的生產營運與客戶服務,才能在大陸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近日台泥甚至進軍「電子商務」,研發台泥App,客戶只要打開手機點選,就能下單買水泥,還能直接從銀行帳戶扣款。智慧化創新為品牌老字號注入新活力,而不再是一成不變的傳統產業。

台灣喊「產業升級」喊了20多年,但卻仍停留在「口號」階段,成果有限。台資產業升級之前,應先思維轉型。別再只把眼光停留在「降低成本」,而應更積極地把眼光轉向「創造價值」,推動產品創新研發,提升商品服務價值,把握住產業4.0從製造代工業轉型升級為製造服務業,才能創造台商的下一個盛世。

(本文已刊登於2016-05-05經濟日報A4焦點版)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