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台灣零售產業的併購趨勢與展望

勤業眾信財務顧問服務 / 黃俊榮執行副總經理

法商家樂福近期傳出將退出台灣市場,其高達新台幣800億的營收表現無疑將對接手的企業進行強力的獲利挹注,吸引各通路龍頭跨領域爭相競取。此不僅為繼2021年法國歐尚集團外又一大型零售外商撤出台灣,亦象徵著多重通路整併,以及零售業勢力版圖的變動。與此同時,疫情除了造成供應鏈面臨物料短缺的短鏈問題,亦加速推動數位轉型的進程,並且改變人們的生活型態及消費模式,加上近年社會對ESG議題關注度的持續提高,皆使零售業面臨重塑的挑戰。在眾挑戰接踵而來之際,廣大零售業者大量以策略性合作方式結合併購,不僅達成全通路的銷售上方式滿足消費者的各項需求,同時也發展出新型態的零售商業模式試圖取得先機。在這一波革新浪潮下,以下是我們觀察到的三項新趨勢。

外國零售業者因整體營運規劃撤出台灣,本土零售商爭取領先地位

依據未來流通研究所於2020年的市場調查資料指出,台灣量販業的市占前三大業者分別為美商好市多(42.8%)、法商家樂福(32.3%),以及台灣大潤發(11.7%)。然而在過去的兩年內,境內零售版圖出現大幅異動。先是2020年家樂福與香港怡和集團牛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Dairy Farm)簽約,以9,700萬歐元併購其台灣惠康股權旗下的199家頂好超市及25家高階超市Jason’s Market Place,成為台灣第二大超市通路業者;繼而為2021年法國連鎖超市集團歐尚(Auchan),將量販二哥台灣大潤發64.8%的股份以新台幣115億售予超市龍頭全聯;同年2021年底則傳出量販業龍頭法商家樂福計畫出售台灣事業,2021年台灣家樂福營收達新台幣806億,吸引一眾潛在買家爭取此巨大營收的挹注,包含自家股東統一集團,以及其他業者如遠東集團、MoMo和多家私募基金,皆分別為零售業、百貨業和電商等領域之領頭羊,足見台灣零售業勢力版圖的更動。此種狀況不僅反映了零售業間的產業界線逐漸模糊,超市業者與量販業交互整併外,也顯示本土業者們也漸取代因成本及營運規劃配置考量而退出的外國廠家,試圖在後疫情時代透過併購的方式爭取新零售業巨頭地位。

掌握消費模式,強化全通路供應鏈布局及拓展跨業合作

疫情催化人們購物型態的改變,不僅電商快速成長,各類通路業者也積極整合數位與實體的通路資源,以全通路服務培養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境內兩大本土業者統一和全聯,皆具備百貨、超市、便利商店業及其他綜合零售業,兩企業把握多重通路的整合,展現拓展事業的強烈企圖心。以統一為例,2021年收購本土外送平台foodomo為100%持股子公司,與foodpanda一同成為其外送平台,全台共有2,500家7-11門市提供外送服務和店取服務。此外,統一超集團旗下各品牌也一同導入foodomo,包括21世紀、星巴克、Mister Donut等在內共有3,500個服務據點。

零售業者亦透過策略性合作拓展通路服務,如蝦皮於2021年8月起在雙北及桃園等地設立超過百家以上的實體蝦皮店到店門市,更聯手美廉社成為其新的網購取貨地點;跨業整併通路也成為零售業者的新策略方向,如盛弘集團旗下的盛雲電商在2018年併購躍獅連鎖藥局,並於2021年再引進策略投資人完成現增2.5億,發展虛實融合的商業模式,成為首家AI數位化的醫藥平台公司。醫藥業受益於疫情加速通路整合的例子尚包含大樹藥局,不僅持續推行包含虛實整合、健康量測、日系藥妝、健康好食等元素的第五代新店型,亦與外送平台foodpanda合作,提供成藥外送的服務。掌握消費者消費習慣,進而打造貼近需求的全通路銷售模式,已然成為廣泛實行的新商業模式。

直播銷售的新商業模式快速崛起與傳統通路業者面臨的衝擊

直播銷售為近年快速崛起的新銷售通路,各大社交網路平台皆可見網路紅人進行帶貨銷售,而美而快集團不僅是台灣此項商業模式的開端,更是成功快速發展的案例。美而快董事長廖承豪先生出身台北成衣商圈五分埔,2010年憑藉其成衣生產與零售知識進入電商市場,並於2017年成功推出品牌孵化平台,開啟網紅經濟的開端。此後自2018年借殼原PCB廠友銓電子入主以來,引進新團隊大力發展電商、線上女裝業務,並以收購作為掌握品牌力的主要發展策略,先後併購及轉投資Mercci22、Miyuki、PAZZO、MEIER. Q、美感框、余余飛等女裝品牌。美而快不僅成功培育的30多個KOL,亦重視網紅品牌的經營,在強化其出貨效率及系統訂單管理能力後,成功實現網紅直播的流量變現,目前公司年營收已達30億台幣。

新商業模式的加速拓展,另一方面也顯示傳統通路業面臨的挑戰日漸嚴峻。隨線上消費發展,線下消費雖未消失,但角色與定位也從純通路逐漸轉變為提供消費者體驗的觸點,使消費者得以在實體店面體驗產品,並回到電商平台進行購物,此轉變令過往仰賴實體通路的業者必須重新思考銷售策略。例如去年疫情期間,誠品信義作為集團旗艦店,在面臨高額租金壓力卻缺乏人流的狀況下仍須跟300多個駐櫃品牌商討論讓利方式,使信義誠品在第二季吞下虧損,此不僅顯示傳統銷售通路須重新調整商業模式,同時亦反映著品牌商並非必須受限於實體通路商,存在更多銷售管道的選擇。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