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業眾信:導入新經營思維 強化法遵與風險控管為上策

新聞稿

Value Up!五大新南向金鑰 助金融業進軍東協

勤業眾信:導入新經營思維 強化法遵與風險控管為上策

【2016/11/22,台北訊】根據銀行局統計,台灣銀行業配合政府亞洲盃政策,成效逐漸彰顯,近一年,台灣銀行業亞洲據點已由184個,增加為193個。顯見,金管會正積極籌打亞洲盃,鼓勵金融機構透過併購及設立子行佈局海外,以紓解台灣銀行業規模偏小、國際化不足及市場集中度過低的惡性循環,達到”Value up”提升產業附加價值的成效。為協助台灣金融業強化新南向競爭力,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中信金融管理學院共同舉辦「金融趨勢系列論壇」,第二場活動「金融2.0-海外金融併購與新南向政策」於今(22)隆重登場。

勤業眾信客戶、產業與市場負責人洪國田表示,政府透過亞洲盃政策為金融業注入強心針,藉由放寬銀行海外授信總額,協助企業參與東協國家重大基礎建設,更亦有利台灣金融業擴大商機,轉化角色助攻製造業、服務業、電子商務等其他產業,進軍東南亞。不過,洪國田提醒,開拓東協國家市場儼然是世界趨勢,但由於東協各國金融法規差異化高且繁雜程度不一,建議金融業應挹注資源積極瞭解各國法令,並強化法遵、風管與內控制度。此外,新南向不是只為了降低成本,更希望對台灣經濟產生外部支撐效果,因此,定期關注海外各分行的經營狀況,整頓資源以即時掌控各項風險因素,這才是新南向政策的最適模式。

總統府資政吳榮義致詞時指出,新南向政策議題範圍甚廣,在政府支持下以協助企業拓展東協市場為目標。隨著東協國家政經體制的情勢變遷,目前,東協國家經濟成長起飛,金融商機蓬勃發展。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龔明鑫表示,東協是全球貿易的重要樞紐,也是台灣第二大的貿易夥伴,亞洲盃鼓勵金融業者佈局亞太市場,新南向政策也推波助瀾金融業拓展版圖至東協國家。龔明鑫指出,新南向的精隨,就是將在台灣所從事對台灣有助益的活動,複製成功經驗到東協國家繼續發揮,秉持著將心比心的理念,創造雙贏局面。同時,國發會亦備有併購基金和創新轉型基金等資源,歡迎南向需要支持者善用之。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則指出,過去金融產業多提供實體的經濟服務,隨著創新科技的發展,帶動區塊鏈、互聯網、大數據趨勢的興起,金融科技成為幅員遼闊東協市場的重要需求。然而,新南向政策以「人才」為本,善用東協國家豐富資源與勞動力,在金融服務虛實整合之際,藉由人才鞏固產業,是為台灣銀行業開創新局、跨境跨業行銷至東協國家的關鍵。

金融業 開啟各產業南向金鑰

前財政部部長顏慶章表示,金融業扮演國家經濟發展重要樞紐,當各產業輸出至其他國家從事生產工作,伴隨而來的,是金融業於海外服務的新機會。因此,新南向政策的重要內涵,在於提供跨業跨境合作。據統計,台灣銀行業於海外共計有451家分支機構,亞太地區佔八成比重,達362家;其中,在東協國家就設有175家分支機構,達三成佔比,成為台灣銀行業成長驅動引擎。

此外,顏慶章指出新南向政策投入40億台幣,建立與東協、南亞及紐澳等18國的「經濟共同體意識」,推動投資貿易、文化教育、醫療、科技等「雙向」互利合作模式,朝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與區域鏈結四路並進,爭取與各國洽簽經濟合作協議(ECA),並積極更新雙邊投資保障及租稅協定。

顏慶章指出,東協國家的崛起吸引了電子電機、紡織、製鞋、農業等勞力密集產業前往投資布局。台灣金融業也配合政體產業動向,湧現赴東協投資的熱潮,提供後端跨國金融服務。金管會於今年發布「金融科技發展政策白皮書」,從應用、管理、資源及基礎四大面向,提出11項施政目標,加速金融業的數位轉型,同時深化金融與資訊產業的跨業合作,期許打造完善的金融科技生態系統,使金融業者掌握內需市場的同時,也汲取廣大外資。

不過,顏慶章也提醒,在南進的同時,台灣政府也應權衡國內產業發展。舉例來說,製造業擁有增加外界投資吸引力與穩固經濟發展的優勢,應著重思考如何根留台灣、創造就業機會與建置產業生產基地,以避免多年來經濟資源走向中國大陸後,所產生的製造業空洞化等隱憂。同時,順應整併風潮,也應提供金融業合理的併購成長環境,為台灣金融業帶來轉型升級的動能。

投資大不易!新南向迷思與新經營思維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副董事長陳國世表示,東協市場規模大且成長快速。受惠於區域內產業升級需求,金融業擁有許多潛藏待開發的龐大商機。陳國世舉例,農業轉型可能需政策性貸款與信用保證機制;科技業升級需透過資本市場,籌資管道進行融資;而隨著消費崛起,也帶動信用卡業務及金融科技等。然而,東協市場雖為金融產業帶來許多機會,但亦伴隨各項迷思和挑戰。

陳國世指出,外界認為2015年後東協10國無國界,勞力、資金自由移動,但事實上東協各國間關稅大多已降至零,但非關稅障礙卻不會在短期內消失,加上東協各國經濟發展階段差異大,各國間的互防心態,短期間內恐難以磨滅。同時,由於多數東協國家仍因基礎建設落後、繁複的法規與勞工技能等,存在相當高的間接生產成本。而各國政治體制造成的政策差異,以極複雜的非關稅障礙等,皆需要時間及誠意談判加以解決。

因此,陳國世總結,東協所代表的是更具競爭力的「國際生產基地」(2nd Factory of the World),即便東協市場規模既大且成長快速, 2015年台灣對東協投資約20.51億美元,受到不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政治風險等許多天然屏障影響,使企業營運面臨高度不確定性。

五大加值措施 成為金融業新南向後盾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邱俊榮表示,金管會日前放寬銀行海外授信總額,凡有外國中央政府保證者,對同一公司授信限額,可從淨值5% 提高至15%,估計全體銀行的授信能量將增加3,200億元,以利企業參與東協國家重大基礎建設,擴展台資銀行對外佈局的機遇。為協助台商企業拓展東協市場,邱俊榮指出,行政院相關部會研擬五項金融措施,作為台商強而有力的資金後盾。

邱俊榮說明,行政院推動新南向五大措施,首先將「擴大基金」,現行海外保信規模僅10多億元,初步規劃由國發會基金挹注20億元,以承保倍數20倍計算,承保能量將可擴增400億元,若以保證成數約八成計算,將可提供台商500億元的融資需求;第二,研訂「獎勵方案」,新南向放款獎勵方案,比照中小企業放款等方法,藉由國內申設、遷移據點等獎勵方式,鼓勵對東協目標18國辦理放款業務。

至於,第三項「設點」,因應金融服務需求,將協助銀行至東協地區設點,並由金管會設定相關績效指標,初步規劃一年至少增設三處據點;第四,「整廠輸出」強化聯貸平台,若國內工程或電廠等整廠輸出時,資金需求大且輸銀承貸能量有限,可透過與銀行合組的聯貸平台以提供資金;最後,「邁向IPO進程」輔導當地具規模的台商回台上市櫃,或到債市籌資,以助資本市場發展。

圖說:(右起)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所長陳錦稷、勤業眾信客戶、產業與市場負責人洪國田、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龔明鑫、總統府資政吳榮義、前財政部部長顏慶章、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副董事長陳國世、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與勤業眾信金融產業負責人陳麗琦。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