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產業藩籬 改寫金融業DNA 金融科技銳不可擋

新聞稿

打破產業藩籬 改寫金融業DNA 金融科技銳不可擋

勤業眾信:掌握三大核心 強化FinTech資安與法遵防火牆

【2017/01/19,台北訊】金融科技(Fintech)蓬勃發展,全球新興金融科技業者融合科技及創新之力,逐漸搶攻傳統金融的各項業務領域。台灣產官學界亦積極布局,加速台灣金融科技發展。有鑑於此,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中信金融管理學院共同舉辦「金融趨勢系列論壇」,第三場活動「金融3.0-迎向金融科技,金融業者之契機與挑戰」於今(19)隆重登場。

勤業眾信總裁郭政弘表示,根據勤業眾信日前發布「金融科技,全球互聯-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評估報告」,倫敦、新加坡、紐約、矽谷與香港為全球前五大最利發展金融科技中心的地區;而相較於傳統金融重鎮,科技重鎮「矽谷」以黑馬之姿入榜,意味著金融科技崛起,金融業者將不再只是單打獨鬥,更需尋求跨界跨業策略聯盟或併購轉型契機。

郭政弘指出,台灣金融科技發展近年快速成長,並且受到產官學重視,金管會推動多項政策,如制定第三方支付專法、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而立法院近日也初審通過八大金融相關法律修正草案,導入監理沙盒機制,行政院同時推出「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展現出政府各界對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的期盼與努力。

郭政弘提醒,金融科技發展使金融行為不再受限時間與空間,但金融科技帶來的便利性,亦同時伴隨著風險,金融業者應更關注資訊安全及法令遵循,以求創新發展及業務拓展之際無後顧之憂。

總統府資政吳榮義致詞時指出,改革、創新、培育人才是現今台灣經濟最值得探討面向,建議新政府應構思如何進行資源配置,以推動台灣創新能量;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則表示,創新科技的發展帶動大數據、區塊鏈等趨勢崛起,逐步改寫金融業DNA,成為傳統金融業轉型、籌打亞洲盃的重要動能,建議在金融服務「虛實整合」之際,應強化新服務人才與人才轉型培育策略。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副局長莊琇媛指出,台灣的金融科技發展以「資訊安全」為基礎,並朝「促進效率」、「公平對待」的目標邁進,金管會已研擬十項金融科技發展推動計畫。未來,無論是金融業運用科技創新服務,或是科技業跨足金融服務,皆必須符合資訊安全、反洗錢與反恐國際規範及法令遵循等相同的原則。政府除了針對金融科技趨勢和數位金融現況,逐步調整金融檢查重點外,也持續擴大線上金融服務範圍、行動支付的運用與創新程度,同時不忘兼顧對金融從業人員之培育,及維護傳統金融服務型態之民眾權益。

四大方向 驅動金融科技發展新引擎

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表示,金融科技已在改變全世界,將破壞式創新金融業面貌。未來,台灣發展金融科技可聚焦於「監理沙盒法規與監理」、「區塊鏈應用與創新」、「保險產業應用與創新」與「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四大發展方向。

王儷玲指出,金融科技的發展已經拉高到國家競爭力的策略布局,英國、美國、新加坡、香港、韓國、澳洲與中國等,都由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推出各項鼓勵措施及培植計畫,引領金融科技產業發展。台灣也於2015年起,持續完善數位化金融環境。其中,金管會先後成立「金融創新小組」與「金融科技辦公室」,檢視金融科技法規、規劃發展策略;2016年亦頒定「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做為推動政策的指導原則,以鼓勵金融業創新。

然而,隨著國際關鍵金融科技技術步上軌道,王儷玲建議,政府應加速落實「監理沙盒」之試辦與法規開放,並成立金融監理沙盒跨部會協調機制。同時,也應建立大數據分析與即時量化分析系統等「金融監理科技機制」,以提升資訊安全與風險管理;而區塊鏈的應用創新亦為重要發展方向,不僅可建立供應鏈金融平台,整合跨產業融資需求,亦可優化銀行與證券的支付與清算系統。

此外,王儷玲也提到,台灣保險業目前面臨資金過剩、投資不足等問題,將有望透過金融科技衍生的創新投資商品得到改善。她舉例,透過駕駛行為計費保險(Usage-Based Insurance, UBI)機制,保險公司可分析駕駛數據記錄,精算不同習慣所致風險與適用保費。最後,金融科技也可透過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降低人為失誤與成本,且透過區塊鏈同步處理機制,協助資金導入至都市更新、政府公共建設、社會住宅與高齡化長照基礎建設,具體落實企業社會責任。

打造資安防火牆 數位風險治理為關鍵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公司資深副總經理溫紹群表示,金融科技生態系是動態、跨產業、跨虛擬與實體的,各利害關係人將呈現競爭又合作的運作型態。成功的金融科技生態系,除需仰賴具有自我強化與創新的能力平台,以串接物聯網、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與區塊鏈等科技技術,更重要的是,須建立資訊安全防護機制。

溫紹群指出,打造金融科技資訊安全防火牆有三大核心議題。第一,為「身分識別及交易風險管理」。由於使用者從臨櫃轉向虛擬金融環境,造成驗證傳統KYC(Know your customer)程序莫大的困難,如何利用科技達成事前徵審、事中監控與事後調查以核實身分及信用紀錄,進一步控管交易風險,並加強生物辨識等身分識別科技,成為虛擬環境風險管控的重點。

第二,為「消費者權益及隱私資料保護」。金融科技積極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數位化服務,但也對個人隱私造成威脅。為了有效降低個人資料外洩的損害,業者須對資料進行適度加密、匿名處理並去識別化。然而,一旦資料被去識別化後,「資料被重新識別的風險」也隨之來。因此,當資料處於非預期揭露時,應能自動產生移除、回收或要求停止使用等應變處置,以符合個資法之規範。

第三,則為「新興科技監理」。科技帶動金融科技發展的同時,法遵科技(RegTech)也應運而生。法遵科技可利用資訊科技,廣泛蒐集各國金融監理制度與法規要求,提供分析與管理的工具,建立動態智慧監理機制,協助生態圈遵守法規要求,以降低作業風險。未來,更多風險將可透過預警分析與事中監控得以掌控。

善用四大策略 區塊鏈多元應用高速起飛

中國信託銀行數位金融處副總經理蘇美勳表示,區塊鏈為「分散式帳本」的技術,透過多方合作,使網路交易更安全且有效率。金融業可應用區塊鏈技術,處理跨境匯款、貿易融資、紅利點數與保險等業務,相較於傳統金融服務更能增進效率、降低成本、減少風險與開拓業務。然而,綜觀全球金融機構發展區塊鏈技術,不脫離「參與聯盟」、「策略合作」、「投資布局」及「建立實驗室」四大策略範疇。

蘇美勳說,目前國際主要的區塊鏈聯盟有R3、Hyperledger與 ChinaLedger。其中,以 R3 聯盟聚焦在金融領域最為專精,全球共有超過 70間銀行參與其中。此外,亞洲許多國家也展開行動,例如:日本由Ripple籌組「跨境匯款鏈」、韓國聚焦「股權區塊鏈交易平台」、新加坡積極耕耘開發「貿易融資」案例、香港則關注「不動產融資」,各國皆以其最具利基型的金融服務,群策群力發展區塊鏈技術,建議台灣政府應領軍籌打、不落人後。

點擊放大圖示

(左起)中國信託銀行數位金融處副總經理蘇美勳、勤業眾信金融產業負責人陳麗琦、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副局長莊琇媛、總統府資政吳榮義、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勤業眾信總裁郭政弘、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所長陳錦稷。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