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解析

企業抗疫 升級風險管理

陳清祥: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前總裁/現任財團法人宋作楠先生紀念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年後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此疫情視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企業將面對各方面的營運風險和挑戰,而疫情也將影響全球經濟發展。另外,為阻斷人流傳播疫情,中國大陸80多個省市陸續「封城」或「軟封城」,並一再延遲企業開工。無論傳產、電子或服務業,在大陸投資密集的台資企業都會受到衝擊。

新冠肺炎使經濟動能發生連鎖性的「驟停」,市場可能面臨產銷大亂,如原材料供應延遲或中斷,客戶需求變化或者上升,物流短缺導致交付延遲或無法交付,也可能出現員工健康安全防護不足、人力短缺等問題。如果業務衝擊擴大,也可能開始放無薪假、減薪,甚至裁員。

台灣受此疫情影響的重大受災行業,及在大陸有重大投資的台商,如何面對重大傳染病的營運持續計畫,緊急應變及重大突發事件管理,值得大家共同關注。

首先,受影響嚴重的企業應建立緊急事件決策機構,立即成立「疫情應對小組」,或「重大突發事件管理委員會」等,明確緊急事件的應對機制、應變計畫及人員分工等。並由董事長或總經理親自主導,以確保針對各種狀況可以迅速做出最佳決策。例如受衝擊最大的旅遊業中的雄獅旅遊成立「武漢緊急事件戰情指揮中心」,每天匯報最新即時疫情資訊並加以研判,每天開會做成決策,立即傳達給業務員,在傳達給旅客及所有相關人員,對所有利害關係人,建立良好溝通機制。

根據年初公布的「2020年全球商業風險調查報告」指出,「營運中斷風險」在連續七年排行榜首後,今年降至第二位,由原先第二名的「網路事件」風險躍居全球第一。但在大陸營運中斷風險的影響力仍然最大,其造成的損失規模與複雜程度也是持續增長趨勢。導致龐大營運中斷損失的原因可能來自火災、爆炸、天然災害如澳洲森林大火、供應鏈斷裂、政治因素如香港反送中事件等。目前大陸新冠肺炎的不斷擴散,都直接間接影響製造業及其他服務業供應鏈斷裂,可能造成生產辦公停業、產銷量降低,進而造成營收及獲利的鉅大損失。

面對營運中斷(BCM)的風險,企業應做好營運持續管理,藉由實施營運持續管理作業及營運持續計畫,將病毒事件所帶來的衝擊和營運中斷時間降至最低。首重員工健康監測及照護管理之外,如何維持營運及服務水準、供應鏈風險計畫、客戶管理及危機溝通等。另外也要強化異地備援、緊急辦公室開設、視訊會議、遠端或在家工作的基礎建設、人力資源管理等,都是避免出差,甚至應對封城、出入境管制的因應措施。

2020年的第1季董事會,依照規定要審查年度營運計劃,許多上市櫃公司原先已於2019年第4季完成新年度的營運計畫及年度預算。先前最大變數在於美中貿易談判如何進展,已經讓企業傷透腦筋,而面對突如其來的病毒疫情擴散,經營管理團隊應審慎評估其影響並調整因應計畫及預算。董事們應於董事會聽取報告後,確保年度營運計劃及預算都已考量疫情可能產生的重大影響及不確定性,且已經做好因應計畫。就中長期而言,更需要藉此機會檢討供應商或生產基地是否過於集中而需加以調整。

即時應對突發疫情,考驗企業應變能力。而如何將危機化為轉機,趁機調整策略、強化體質、升級風險管理,則將提高企業中長期競爭力。

 

(本文已刊登於2020-02-14/經濟日報)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