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勤業眾信發布2018全球生命科技暨醫療照護趨勢報告

引入跨業、跨界資源 打造智慧化生技醫療生態圈

【2018/02/06,台北訊】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6)發布《2018年全球生命科技醫療照護產業趨勢》報告(2018 Global Life Science and Healthcare Outlook),內容指出在人口高齡化與疾病治療需求增加影響下,全球醫藥市場將持續成長,2017年已達7,740億美元規模,2022年將以年複合成長率6.5%的速度,突破1兆美元大關。2018年「導入新科技優化企業營運模式、聚焦法規與稅收變革、跨業跨界的新型態合作模式」三大因素,對生命科技產業所帶來的挑戰將更為明顯。

至於醫療照護產業的部分,2012至2016年全球醫療保健支出年複合成長率僅1.3%,2017至2021年的年複合成長率估計將以4.1%的速度增加。而為兼顧醫療成效與品質,醫療照護產業積極尋求各種創新方式,2018年將透過「併購整合、價值導向支付模式和運用指數型科技」,以完善智慧醫療照護生態圈。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生技醫療產業負責人虞成全指出,台灣生技醫療產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2017年募資狀況略為下滑。然而,隨著台灣生技醫療產業2017年海外合作與授權交易成長率增加,加上資本市場上生技公司之新產品開發,將於近年內邁入「收割期」,吸引海外生技公司尋求投資合作,併購與授權機會將持續增加。同時,新科技在台灣醫療及照護領域的應用日漸廣泛,大型醫療照護機構已逐步建置智慧化系統,讓醫療與照護流程更加準確便利,並協助照護者與患者可藉由APP管理健康狀態與追蹤治療結果,促成許多新創企業出現。

虞成全表示,整體產業發展前景仍備受期待。未來,應聚焦於「加強募資成效、因應法規與政策變動、重視新科技之助益」等面向,並借重鄰近國家、市場及專業合作夥伴力道,以協助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極大化產品價值。

 

跨業跨界合作 助生命科技產業突破新里程碑

勤業眾信全球生命科技產業發展研究發現,「導入新科技優化企業營運模式、聚焦法規與稅收變革、跨業跨界的新型態合作模式」,為2018年之關鍵趨勢。

一、導入新科技優化企業營運模式

勤業眾信報告指出,人工智慧(AI)、認知科技、自動化和計算能力等新科技快速進展,不僅使藥物安全性與治療成效得到改善,也縮短產品生產時間、提高效率。因此,新科技正大幅改變生命科技產業,並使生技公司得以研擬出更多客製化的藥物及療程。

不過,隨著新科技對生技公司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逐漸由產品開發、病患溝通等單一功能的影響,轉變對企業整體工作模式及決策過程產生影響。因此,建立一套完整、可重複利用、跨平台讀取的資訊系統,將有助運用大數據分析,開發不同來源之數據隱含的潛在商機,提供更好的決策基礎,並辨識新興的風險因子。

二、聚焦法規與稅收變革

受到地緣政治環境和稅收改革之影響,生命科技產業發展前景面臨高度不確定性,並深深地影響企業投資、決策評判標準。為因應醫療改革政策,中國在2017年推出各項新的醫藥及醫療器材上市管理措施,嚴格把關產品品質,鼓勵創新產品上市;而美國的稅收改革政策,亦鼓勵跨國企業將現金匯回美國投資,未來生醫併購活動將更加熱絡。

勤業眾信報告指出,2018年生命科技產業的首要任務,仍應持續關注訂價策略和市場准入(Market access)的狀況,並將新法規對企業及產業潛在影響列入評估範圍,積極參照法規變動,即時調整企業管理策略,以加速產品上市申請流程。

三、跨業跨界的新型態合作模式

為增進產品進入市場的速度,並因應政府或保險業者對價格的考量,勤業眾信報告指出,未來生技公司進行產品研發時,將打破現有系統的限制,擴大合作對象範圍,積極援引政府、保險業者或相關領域基金會等利害關係人資源,展開跨產業、跨專業的多元化合作關係。

國際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收購藥局實體通路,並和Teva與Sandoz等藥廠洽談合作;Google旗下的生技公司Verily Life Sciences則各與藥廠、醫材公司提出不同的合作計畫,發展大數據在生醫領域的各類應用。2018年這類跨業及跨界的合作模式,將會更加蓬勃發展。

 

三大核心策略 實踐「智慧醫療」

醫療照護產業不僅持續朝智慧化演進,亦面臨醫療成本高漲的挑戰,延伸2017年在經營效率、醫療模式轉型、法規遵循以及創新科技應用等議題的探討,2018年全球醫療照護產業面臨的核心議題,涵蓋「運用併購策略、價值導向支付模式、導入指數型科技」三大面向。

一、透過併購創造健康經濟利潤

由於訂價措施、資金減少及論量計酬(Fee For Service, FFS)模式等支付機制失衡,醫療照護產業管控成本的方式也漸趨複雜。2020年全球主要地區醫療支出預計將達8.7兆美元,而為了因應經營成本增加、收益下降等問題,醫療照護產業積極研擬創造「健康經濟利潤」之措施,展開併購(M&A)和合資策略。同時,亞馬遜等非傳統醫療科技企業,也以破壞式創新者之姿進入醫療照護領域,擴展市場多樣性。

美國醫療機構與其他全球大型醫療集團透過併購和其他合作專案,擴大服務地理範圍、提升產品與服務專業度和人才多樣化,以創造規模經濟,進而獲取資金投資設備、技術和人員,甚至進入新南向國家,並展開橫向擴張;中國大型醫療集團則藉由收購醫院,組成「封閉式供應鏈」(Closed Loop Supply Chains),例如華潤鳳凰醫療集團管理109家、超過11,000張床位的醫院,姊妹公司華潤醫藥則負責醫院藥品供應。

二、價值導向的醫療支付模式

在先進的醫療體系中,「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逐漸普及,患者的身分也將轉型為願意授權資料的「醫療照護消費者」。因此,從治療轉向預防保健,為醫療照護產業發展趨勢。而傳統「論量計酬」的收費方式,也將演變為綜合評量醫療品質、表現成果的「價值型支付系統」(Volume to Value)。

隨著穿戴式裝置與行動網路蓬勃發展,行動健康(mHealth)市場在短短四年內倍速成長,不僅有助降低管理成本,更使各國政府對於人口健康管理及社會弱勢族群的醫療需求,有了新的解決之道。目前,市場上有超過10萬個行動健康應用程式(APP),除了消費者可著手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從人口健康的角度來看,可為社會帶來節省75%健康成本的效益,打造正向循環的健康社會。

三、運用指數型科技提高醫療效率

透過指數型科技(Exponential Technologies)的應用,醫療照護成本可望降低,效率與可用性亦將隨之提升,並對未來醫院的人員配置、空間與流程規畫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近年快速發展的合成生物學、3D列印技術、奈米科技、伴隨式診斷、生物感測器與追蹤技術,都將對資訊分析的質與量要求更高的標準。因此,將數位科技導入於醫療照護場域進行整體規畫,是完善產業環境的關鍵。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