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看時事-川普新政 牽動台資生醫業布局

議題觀點

《會計師看時事》川普新政 牽動台資生醫業布局

勤業眾信 / 生技醫療產業負責人虞成全會計師、稅務服務陳惠明會計師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所提出的「可負擔健保法案」,讓美政府在醫療公共支出上大幅增加,該法案還有保費與自付額負擔過高等問題。新任總統川普在上任第一天已簽署行政命令,指示有關部門採取措施,舒緩歐巴馬健保法案帶來的「負擔」,並於1月底的白宮會議中,對製藥公司指出應調降藥價,但承諾將簡化美國FDA對新藥的審查程序及效率。

美國早在2015年通過醫療保險改革法案MACRA,將大幅修正核價模式,並於2016年通過「21世紀治療法案」鼓勵開發新醫療技術,顯示美國醫療保險改革不會因川普廢除歐巴馬健保法案而停下腳步。

另一方面,觀察台美的生醫產品貿易,2015年生技產業出口值約新台幣1,177億元。2015年西藥製劑出口美國約占該項出口額的19.7%;醫療器材出口美國約占該項出口額27%,均為主要出口市場。

川普上任後,短期內我國西藥製劑及血糖計在美國價格不會有太大變化,後續應持續觀察川普的百日新政是否有實質的降價規劃;同時,新任美國FDA長官人選,也將決定主管機關對藥價及加速新藥上市審查的政策方向。

川普新政提出一系列的稅務改革政策,一方面降低企業及個人最高所得稅率,一方面則透過提高進口稅的方式吸引美國製造業回流,創造美國就業機會。若稅改通過,美國企業所得稅將從最高的35%調降至15或20%,雖然同時也會取消多項租稅扣除額及租稅抵減,僅保留研發費用,企業稅負成本仍然可望降低,而台商在美子公司若要將盈餘分配回台灣母公司,仍要負擔30%的扣繳稅負,此舉是否會影響許多製造業的供應鏈布局,仍待觀察。

對台灣生醫廠商而言,蓋廠加上主管機關GMP查廠的投資成本及時間成本高昂,因新稅率與台灣目前營利事業所得稅率差異不大,對於主要股東為台灣人的生醫公司,從租稅供應鏈角度來看,僅為了新制度在美國蓋廠的效益不大,若真要擴大美國市場,較可能透過美國在地符合法規的廠房進行後端包裝,或尋求既有廠房的投資機會。

另一方面,川普也主張提高中國的進口關稅至45%,以達到反傾銷的目的,並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目前台灣醫療器材廠商雖在中國設廠,但多供應當地市場,美國訂單由台灣直接進口美國,不涉及反傾銷議題;加上現在美國進口台灣西藥製劑與血糖計試片類產品的關稅趨近於0,即使美國退出TPP,對台灣生醫業者的影響不大。

此外,台資生醫公司因應川普新政在考量未來供應鏈布局,台灣去年三讀通過的受控外國公司(CFC),或者實際管理處所(PEM)法案實施亦應一併納入考慮,尤其包括智慧財產權的全球配置規劃,除營運成本及法律保護角度外,從租稅角度重新思考以降低企業的稅負成本。往好的方面想,新的美國稅務制度也可能給予企業的全球投資架構新布局的契機。

總體來看,雖然川普即將推動稅務改革來使製造業在美深耕,宣告將退出TPP並大幅調整歐巴馬健保法案,惟對台灣生醫業者影響較大的層面仍在於醫療保險對醫藥品的給付價格與全球稅務供應鏈的布局,這也是台灣業者持續觀察的重點。 

(本文已刊登於2017-02-17/經濟日報/A18/經營管理)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