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解析

2013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標

2013 Global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Index

勤業眾信所屬德勤全球 (Deloitte) 製造業團隊與美國競爭力協會 (U.S. Council on Competitiveness Council) 發佈了「2013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標」報告,中國再度蟬聯全球之冠,德國與美國則分別包辦第2、3名;然而,報告預測未來5年內,20世紀的傳統製造業強國如美國、德國和日本的優勢地位,將逐漸被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國家取代,顯示全球製造業版圖正劇烈變動中。

五年後製造業競爭力  中國仍稱霸全球

每三年公布的「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標」報告,針對全球550位製造業執行長與資深領導人發出問卷並進行分析。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接連兩次 (2011年及2013年) 名列製造業最具競爭力的國家,該報告並預測在未來5年內,中國仍將穩居榜首;此外,報告預測5年後,新興國家競爭力將大幅提升,5年後排行榜的前15名中將會有10名是亞洲國家。

經濟自由度、製造業產能  助台灣進十強

台灣於此調查中排名第6,在企業稅制、基礎建設和勞動力發展等面向都具有優勢,高度經濟自由與完善的製造業產能亦是提升競爭力的原因。然而,缺乏天然資源導致過高的能源與原料成本,則會削弱台灣的競爭力。雖然台灣與西方國家有密切貿易往來,並不斷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以拓展貿易,但是台灣製造業競爭力將會落後印度與巴西,並預期在2018年的排名落居第7位。

高素質人力  影響國家競爭力

報告針對影響製造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作出分析,指出高素質的人力將會是影響國家競爭力的最重要指標,其次則是國家的經濟、貿易、金融與稅務制度,其次為勞動力與原料的成本。

本次調查更進一步比較製造業強國與新興國家的差異。在人才驅動的創新上,85%認為美國、德國與日本等傳統製造業強國擁有高階製造業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術人才;而約58%的高階主管認為中國在人才的可得性上具有競爭力。在經濟、貿易、金融與稅務制度上,已開發的國家如德國和美國等得分遠高於新興國家。

 

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