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點
群募平台的發展現況、風險與管理重點(上)
勤業眾信風險諮詢服務 / 劉曉軒協理、沈恬憶經理
台灣群募平台在近幾年來如雨後春筍般一個一個冒出,目前國內已有近20個群募平台。社會大眾越來越熟知與願意利用群募平台來資助自己的專案或者支持他人的專案。伴隨著群募的成長,群募的專案類型開始多樣化並專門化,但是受限於台灣法規所以即使群募平台與群募計畫滿地開花,絕大多數的群募類型仍集中在捐贈類型與回饋類型。
群募平台依據募資者給予出資者的回饋方式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 捐贈類型 (Donation-based): 出資者對於參與的專案不求回報,出資即為捐贈。
2. 回饋類型 (Reward-based) : 由於法律的限制,大多數的群募平台都為此種類型的,例如kickstarter就在網頁中明訂,募資者可給予出資者獨特且相對應的回報,但不得已股權、債權、利息等形式交易。最常見的回饋為產品/服務預購或依出資金額給予紀念品、讓出資者可以參與專案獲得參與感。
3. 債權類型(Debt-based): 募資者向廣大的投資者募集資金,並同意以約定的利息、期間回饋給投資者。此群募類型本質上就是P2P借貸,P2P借貸的相關論述會在後續的系列文章中進行說明。
4. 股權類型(Equity-based): 募資者向出資者提出讓與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向出資者融資。出資者以資金換取股權與未來可能的收益。代表平台有英國的Angelsden、crowdcube、美國的wefunder。